沸沸扬扬的手机漫游费上限调整一事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不仅揭开了漫游费听证会留给我们的最大悬念,同时也为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新的博弈拉开帷幕。
新方案的直接影响
根据新的方案,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包括原来的长途费),主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4元,不区分后付费和预付费用户。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改革与管理研究所副总工何霞指出,新方案与原先上限相比整体有63%的降幅。
但不少消费者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地移动运营商均推出了不同降幅的漫游费套餐,现实中的漫游费水平很多与原有上限标准已经相去甚远,新的上限标准对现有资费套餐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近几年,中国移动旗下的各地运营商推出了不少针对国内漫游服务的优惠方案,基本上都冠以商旅套餐的称呼。记者发现,目前各地商旅套餐的资费水平基本上都在新的上限标准之下。
但是,各地商旅套餐与本地通话优惠套餐之间均是互斥的,众多本地优惠幅度较大的套餐,在漫游费方面始终没有松动。例如北京和上海移动对本地的全球通用户分别推出了全球通88和68套餐,套餐时间内对本地拨打电话计费相当于每分钟0.25元至0.13元不等,但漫游费仍按照原先标准资费计算,每分钟0.6元,加每六秒0.07元的长途费。
这样一来,新的上限方案就使得原先选择了本地通话优惠套餐的用户,不用再忍受高昂的漫游费负担了,这一项的降幅至少是63%。
消费者会做何选择
当前各地运营商出台的漫游费套餐五花八门,各具卖点。在新的上限标准出台后,其优势将被不同程度地强化或淡化。业内专家罗列了当前两种类型的套餐,并进行了分析。
第一种是用支付月功能费的方式,降低漫游费。例如2007年10月15日,北京移动推出全球通国内漫游优惠计划,月功能费3元,用户在国内漫游状态下接打电话一律按每分钟0.5元计费。2007年,重庆移动推出了全球通商旅计划,每月支付20元,国内漫游时通话可按每分钟0.4元计算,但限全球通套餐用户使用。很多偶尔出差的用户不得不在出差前临时申请这样一个服务。现在新的上限标准出台,和原先漫游优惠的水平差不多,消费者就不用再这样麻烦,每次使用前后还得发短信申请或取消了。
第二种套餐将本地和漫游捆绑在一起。2007年6月,浙江移动推出全球通都市78套餐,本地拨打市话和长途均是每分钟0.25元,漫游状态下打接都是每分钟0.5元。还有北京、上海等地的商旅套餐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专家指出,这种套餐主要是针对平时漫游比较多的用户,但相对要承担较高的本地通话费用,而其漫游费水平与新的上限标准比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新方案实施后很可能被消费者冷落。
这些漫游费套餐都有一定门槛,是对高话费用户的一种优惠方式,新的上限标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更加方便地享受到低水平的漫游费。
新方案能否终结手机高资费?
此次上限调整,对未来手机资费进一步下降有何影响呢?
信产部电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认为,公众不应对漫游费下降抱有过多期望。相比而言,对手机资费下降影响比较大的是本地通话费用,因此客观上讲,双改单等对手机资费整体水平的影响更大。
杨培芳指出,中国移动200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移动通信改单向收费的同时降价20%,结果造成业务量上升20%以上,这是网络经济的新特点决定的。只有综合降低电信服务的使用门槛,让交流网络的密度增大,才能真正做大蛋糕。因此,未来手机资费的下降应在遵循电信新经济的规律下,减少收费名目,走低价包月的路线。
(据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张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