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扭曲的车体如同麻花,近500人的伤亡逼人反思,惨剧缘何发生?疑问如悲剧画面烙在脑海挥之不去。卢汉欣摄 |
火车司机详解限速令
超速1公里/小时监控系统便会示警,再不减速将直接出手控速
本报讯 “4·28”事故中,调度混乱导致T195次列车没有收到限速命令,结果严重超速,以131公里/小时而非80公里/小时的限速冲过弯道,结果脱线侵入旁边的轨道,最终导致惨剧发生。
广州机务段一名驾驶火车10多年的司机详细解释了列车监控记录装置,这位司机分析,火车的“黑匣子”中没有限速命令,是导致超速的原因。
想超速,黑匣子得先解锁
该司机说,每列火车的机车上都安装了一个“黑匣子”,又称列车监控记录装置,是一种自动的电脑控制系统。列车行驶的每条线路都会有限速,并以一条红线的形式记录进“黑匣子”里,司机无法让标示实际车速的绿线超过该红线。
司机发现列车晚点后,确实一般都会提高速度,但这也仅仅是使标示实际速度的绿线靠近最高限速的红线,而无法超过。哪怕时速超过限速1公里,电脑系统都会发出声音提醒司机减速,如果司机不采取减速措施,该系统会自动发挥作用,让列车的运行速度减到限速范围内。
如果实际情况允许并需要人为超速,司机也必须先得到调度中心的同意后,“黑匣子”才能解锁,司机本人则无法解锁。
据了解,当时执行T195次列车运行任务的机车是北京机务段的SS9G0182型电力机车,该车安装了会显示各区间限速的“黑匣子”。
“有了这个‘黑匣子’,即使司机想超速都不可能”,广州机务段这名火车司机说。
司机漏听限速令可能极小
据了解,限速主要以两种方式通知到火车司机,一是预先写入IC卡,开车前将其插入“黑匣子”后,沿路的限速信息就会被记录在里面,并一路作出提醒;另一种是临时限速命令,在没有预先写入的情况下,这种命令由调度人员通过机车上的对讲机通知给司机。
T195次列车全程正点运行时间为8小时26分,正常情况下会配正副两名司机,如果临时限速命令发到了火车上,而两名司机都没有听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同路段其他车为何没事?
在4月26日取消限速命令之后到4月28日凌晨4时02分补发限速令之间,近两天的时间里通过该路段的T字头特快列车是如何安全通过的?让人疑惑。
据介绍,4月26日,济南局发布了4158号调度命令,取消了其中包括王村至周村东间便线限速的4240号调度命令。北京铁路局在没有收到154号文件(即济南局《关于实行胶济线施工调整列车运行图的通知》)的情况下,根据4158号命令修改了运器数据,取消了限速条件。4月28日凌晨4时02分,一道可以援救T195次列车的补发限速令发出了,但却没有发给T195次列车的乘务员。
有业内人士称,依据铁路调度工作经验,154号文件的重要性要比其他调度令大。“重要的154号文件收不到,而4158号调度令却能让相关单位按此执行,济南铁路局如此操作令人生疑”。
新华社时评:问责贵在及时!
新华社昨日播发新华时评,题为《重大责任事故问责贵在及时》。时评认为,“4·28”胶济铁路旅客列车相撞事故发生后不到10个小时,铁道部就宣布对济南铁路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免职审查,问责启动之快为近年来少见,为今后处理类似明显的责任事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时评认为,问责,贵在及时。果断的问责,有利于尽快稳定事故发生后的社会情绪,化解危机,为有效地处理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对相关责任人员及时作出相应处分,是民意的要求,也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