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抗震救灾 奇迹是这样创造的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 题:抗震救灾,奇迹是这样创造的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重灾区范围超过10万平方公里,直接受灾人数就达1000万人。


  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大营救--不分南北,无论老少,全国上下紧急动员,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最大的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灾中。这创造了我国救灾史上救援力量调动、物资调运、资金调拨规模和速度等多项纪录,社会各界捐款也是历次社会捐助之最。

  在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抢救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作出百倍的努力

  汶川大地震发生当天,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地震发生2小时后,一架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腾空而起,温家宝总理赶赴四川灾区指导救灾工作。他反复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16日上午,在抗震救灾最危急的时刻,胡锦涛总书记赶往四川省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他强调:“现在虽然已经过了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仍然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

  人命关天,分秒必争。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全国展开了紧急动员。从上到下,抢时间就是抢胜利。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抢救生命。

  在地震发生后第21分钟,成都军区派出查看灾情的4架直升机已经起飞。驻灾区的成都军区6100名官兵和武警四川总队3000余名官兵紧急出征。中国地震局、卫生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救援队飞赴灾区,从北京集结的最快的一支专业救援队在震后6个多小时就抵达灾区……

  徒步突进、水道绕行、空中强降……十几万救援大军一刻不停地从废墟里抢救生命。他们知道,早一秒钟,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生命。

  交通、通信、水电……各种基础设施抢修人员拼命抢修,顽强地一点点向前推进,打通一条条 “生命的通道”。

  向每一个乡村、每一所学校、每一座楼房挺进,一个个生命被拯救,奇迹在继续续写。

  17日零时04分,搜救人员在什邡红白镇红白中学搜救现场发现一名被困长达106个小时的幸存者,经过一小时的努力将其救出。

  17日11时30分,在重灾区北川县城内被埋117个小时的幸存者季中山被二炮官兵成功救出。

  17日13时40分,北川县陈家坝大竹村69岁的赵富贵在被困5天5夜后被成功救出。

  18日9时15分,在被困139个小时之后,救援人员从北川县医院废墟中救出幸存者唐雄。而他的妻子已于15日下午3时被救出。

  18日16时,江西公安消防总队救援官兵不顾多次余震和房屋随时坍塌的危险,在汶川县映秀镇经过8个小时的激战,将埋在倒塌的楼房里145.5个小时的沈培云成功救出

  …………

  到18日16时,救援人员已经从废墟中救出36563人,临时安置456.53万人。但救援不但没有停歇,而是更加急迫地进行。这源于一种念头--在地震的废墟中,一定还有受困者在与死神抗争,在等待着我们的救援。

  房子裂了、塌了,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以人为本,决不放弃,与死神抗争,我们会不断创造出更多的生命奇迹。

  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灾难锤炼着人们的意志品质,废墟上涌动出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

  地震已发生七天,死神在一次次考验救援者的勇气--

  “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救灾工作一日不结束,我们就一日不撤兵”“救不出来你,我们就不走”--疲劳和危险并没有让救援者停止过哪怕一秒钟的救援,他们朴素的话语,盛满真情,也闪烁着坚韧和顽强。

  18日,一片废墟的北川,来自四面八方的战斗部队--解放军、武警、特警、消防部队、医疗队、疾病预防控制者,更多不同专业的队伍和数不清的志愿者在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

  倒塌的楼板、房梁盘根错节,数吨重的预制板和混凝土与钢筋交缠在一起……为了抢救废墟下的生命,不少子弟兵放弃使用机械,“像绣花一样”小心地用手刨,双手早已血肉模糊……

  从5月12日到现在,成都军区空军雷达某部官兵们已经参加各类救援活动数十次,深入4个乡镇的村寨抢救疏散灾民500多人,不分昼夜,连续作战,被灾区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42个硬汉”。

  危难之处方显英雄本色。到处可以见到像 “42个硬汉”这样的英雄,他们以自己勇敢的行动谱写出战天斗地的壮歌。

  长途奔袭,官兵们体力消耗已达极限,但没有一个人松口气。余震频频发生,面对撤退的命令,在绵竹救援的战士跪下哭着说:“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严胜华、质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人在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但听到废墟中微弱的求救声,又再一次冲上了抢救一线。

  大地震发生后,王洪发没有时间救自己的亲人,而是按县委安排,组织医疗救护队和民政工作人员开展紧急救援。“我只有一个儿子,从感情上讲,我应该先救自己的儿子,可是灾情太严重、救援工作太紧张。当时实在是腾不出时间,没有亲手救起他,我现在都很后悔。”说这句话时,这位被称为“震不倒的民政干部”的王洪发眼里闪着泪光。

  内科护士杨红的婆婆没有音讯、水电工秦文玉的家垮没了、院感科科长张大莲的母亲死了……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忍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坚持在一线,甚至连难过的时间都没有,坚持在伤病员身边。和他们一起坚持的是绵阳市安县人民医院的全体员工,他们被称为挺立在地震中的一片“杏林”,给人们带来生的希望和温暖。

  …………

  一个个救援、自救、互救的动人故事,像响锤重鼓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废墟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向世人展示着人们无与伦比的顽强与奉献。

  专业的队伍,高科技的手段--科学施救提高着救灾的效率,为无数压在废墟下待救的生命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幸存者的位置,以最佳办法将幸存者营救。正是调动了大批专业救援队伍,运用了科学施救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汶川地震中被困人群生还的希望。

  和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比,这次抗震救灾有着明显的“高科技含量”,突出了科学救灾、专业救灾、减少伤害的理念,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在一片片废墟中,专业救援队伍带着各种各样的探测仪器,牵着搜救犬,不放过任何一个边角旮旯,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有幸存者的地方。

  生命探测仪极为灵敏,可以将很小的声音收集起来放大,如果探头离得近甚至还可以听到人的心跳声。

  正在都江堰抢险的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在废墟中抢救出38名幸存者,他们全部是由搜救犬定位后救出的,其中8名被埋在深层的幸存者是搜救犬率先发现的。

  支援灾区的上海消防救援队配备了一种百吨液压顶,可以将上百吨的水泥构件等移开。14日,在地震重灾区德阳一家伐木厂宿舍坍塌地,一名妇女身陷百吨水泥残块最底层缝隙中,消防队员利用百吨液压顶将上百吨水泥撬开,成功地将她救出。

  汶川地震发生后,军队还首次启用卫星网远程救治地震伤员。来自四川安县一名21岁的男青年,在地震中被废墟压埋124个小时,成功救出后,病情反复不定,情况十分危急。解放军抗震救灾卫勤指挥部紧急启用卫星网远程救治系统,18日10时10分,南京、西安、成都三地著名专家通过卫星视频为其会诊,有效控制了伤员的病情。

  更多先进技术手段被运用到抗震救灾中来。在汶川地震后,有些城镇与村庄毁坏严重,救援人员需要迅速、准确、详细地了解灾区的新情况,一幅新的“地图”急需绘制。灾害发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启动风云、资源、北斗等9种型号15颗卫星,绘制气象云图,实施卫星通信,进行地貌普查,提供导航服务……源源不断地将地震灾区的重要信息汇集到抗震救灾指挥部。

  雷达生命探测仪、声波探测仪、百吨液压顶、专业切割机、专业救助直升机、专业搜救犬及用于破拆、顶升、扩张专业设备……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专业化的救援手段与设备齐上阵,十八般武艺各显其能,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亿万颗心为你跳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我们都是汶川人!”自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那些被掩埋在废墟中的一个个生命,那些被困在一处处“孤岛”上的受灾群众,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人们的心。

  “我们含泪期盼,我们虔诚祈祷,我们相信奇迹。”--在这几天里,无论身处何处,每一个中国人尽自己的所能,为支援灾区人民,为灾区人民鼓劲。在爱与责任的支撑下,个人意志和国家意志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这是一份份让人动情的爱心镜头--

  情浓于火,血浓于水。“地震无情人有情,灾区最缺血,伸出手臂为灾区献上一滴血吧!”--血液库存已经饱和,而前来献血的人群仍迟迟不肯散去……全国许多城市的固定和流动献血站持续工作,满载新鲜血液的飞机划破夜空,直飞成都。

  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受灾受难的同胞表达关爱,大家坚信:我们虽然身在灾区之外,但只要我们多一份牵挂,同胞的苦难就会减轻一分!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支援灾区的实际行动,到处都是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长长队伍。截至5月18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89.45亿元,其中捐款75.42亿元,物资折款14.03亿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此刻得到最好的诠释。

  30岁的佟家辉刚刚做了新郎。2天后,从电视上看到地震画面的他抛下正度蜜月的妻子赶回成都,只觉得“能送一瓶水就送一瓶水,一定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12日地震发生,他驱车马不停蹄,从都江堰到彭州,从德阳到绵竹,短短的几天他已经跑了一千多公里。每天清晨出发,车里满载着自己、同事和网上“群友”捐赠的物品,一直到深夜把所有物资分到受灾的村民手里他才匆匆回家。这样的志愿者,在四川灾区随处可见,到处奔忙。尽管感慨着“自己的力量太小”,但却并不放弃。

  真情无局限,大爱越时空。互联网上不断打出各种滚烫留言。“决不放弃努力!100小时后我们从时间手中抢生命!”的呼吁不断发出,大批网友跟帖为仍然受困的同胞祈福,为救援人员加油鼓劲。

  “生命是顽强的,即使是144小时、288小时……也会有生命的奇迹,我们一定不要放弃!”一位有海员经历的网友写道:“不要相信72小时,人在有水情况下不吃东西可以活上1个月!切记切记!”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尽管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千头万绪的救灾与赈灾工作,远未到“盘点”的时刻,但世人已经从过去的几天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越来越清晰的身影--我们呼之为“大写的中国人”。

  灾难是试金石。谁也不知道废墟下有多少人还活着,但党和政府在坚持,部队官兵在坚持,救援队在坚持,志愿者在坚持,无数的人在坚持……
(责任编辑:张宬)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