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专家:灾区正处于震后第10天疫情爆发高风险期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琛/北京报道

  防疫的魔鬼细节

  受震灾区正处于灾难发生后第十天到第三十天之间的疫情爆发高风险期

  大震过后,夏天高温,阴雨潮湿,崇山峻岭,自然疫源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四川灾区的防疫工作都容不得人喘口气。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这道指示,因为局势严峻而牵动众人心。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赴四川地震灾区救灾防疫队队长刘剑君介绍,专业卫生防疫队伍已覆盖此次四川地震重灾区所有县。截至5月19日零时,由卫生部派出的3402名医疗队队员,汇同各地支援四川的7700名医疗救治人员,已在灾区奋战多日。

  战果多少让人欣慰:目前为止,四川地震灾区未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华社消息说,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十次会议决定,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医药器械物资要覆盖到所有灾区。除了紧急印制500万份普及防疫知识的宣传材料,还要加强信息沟通和统一报送,已制作的400部带有疫情报告软件和GPS定位系统的手机要尽快发往成都,开展网络直报系统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指出,大部分传染病的潜伏期是一到两周。这也意味着,从5月12日到现在,受震灾区正处于灾难发生后第十天到第三十天之间的疫情爆发高风险期。

  世界卫生组织一名官员发表言论说,主要威胁并不是灾区罹难者尸体腐烂,而是遭到污染的水源以及临时避难所的拥挤状况。也就是说,目前灾区需要保障安全的饮用水、妥善的废弃物处理以及临时收容处所的生活环境。

  也许正因如此,中国CDC副主任侯培森公开表示:“目前卫生部已经明确将灾区防疫工作,特别是灾区环境防疫及尸体处理工作作为当前灾区善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CDC环境所公共卫生教授潘顺昌,他曾经参与过唐山大地震及多次洪涝灾害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病从口入,病从“体”出

  《瞭望东方周刊》:地震过去一些日子了,灾区群众逐步得到安置,根据卫生监督部门对集中安置点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测显示,目前灾区尚未发现明显的食源性或水源性疾病疫情,但四川重灾区存在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重视环境卫生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潘顺昌:救灾防病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分好多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防疫任务。现在才是5月份,夏季阶段还没过去,虽然还没发生疫情,但存在不少潜在的危险因素。

  从我参加多次救灾防病的实践看,水和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相当重要,也往往容易引起重视,但真正说来,“进”的问题解决了,“出”的问题不解决不行,粪口传染病正是很多疾病传染的源头,却容易被忽略。

  要想控制传染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传染病的预防,而足够的基础卫生设施是防病的一级屏障,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卫生厕所必不可少,但也不仅仅只有这一件事。

  另一方面,只有搞好环境卫生,改善居住条件,才有利于住宿休息和规律生活,才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瞭望东方周刊》:来采访前我看央视播放的现场新闻,一个正在布置的灾区群众集中安置点,大概有150顶帐篷,据主播介绍,每顶帐篷里面大概会安置15到20人。这样算来,这个安置点大概有3000人规模。

  潘顺昌:灾区群众集中居住点要尽可能相对集中,但不要密度过大。以我的体会,居民临时居住点最好不要超过1000人。前两天我看新闻说绵阳市九洲体育馆有2万人,这都如同一个镇了,疾病传播的危险因素自然会加大。当然现在有很多实际困难,理想状态无法达到,先安置,后完善。

  《瞭望东方周刊》:安置点选址有什么讲究?

  潘顺昌:民政部多次呼吁,帐篷是灾区急需的救灾物资,这种情况下,可以调集一部分活动板房,或者自搭自建一些临时住所。

  临时帐篷应设在地势较高、比较空旷的地带,注意防潮和通风,尽量选用轻质建筑材料,棚子顶上不要压重物,以防倒塌时伤人,架棚用的绳子或铅丝也不要拴在电线杆下面。

  地震期间往往有暴雨,棚子要避开低洼积水的地方或下水道口、沟渠和涵洞等处。要有防火措施,比如备一些沙子。周围15到30米内不要有杂草,注意防蚊。另外我发现每次灾后总有人畜混居的情况,这个千万要注意。

  《瞭望东方周刊》:加强垃圾和厕所的管理,也是灾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吧?

  潘顺昌:搭建应急临时公厕,厕坑应不渗漏,注意保护饮用水源,或用塑料、陶瓷缸作为粪池。而小便处可用塑料桶作为尿液收集容器。厕墙和厕顶可用草席、塑料膜或其他材料。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调集一些活动式组装型、单体型、无害化厕所和汽车厕所等。

  单有厕所还不算切断传染源。及时清掏、运输和处理很重要。日本的救灾粪便运输车是重要的救灾运输物资,我国现在有一种小型真空吸粪车,建议使用。或者将粪便倒入有防水塑料膜铺垫的土坑里加盖密封,发酵处理。

  《瞭望东方周刊》:垃圾和动物尸体的收集和处理呢?

  潘顺昌: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用焚烧处理,一般的生活垃圾可以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铁路上使用的那种黑色塑料垃圾袋收集。动物尸体一定要及时清理,焚烧或深埋。

  警惕虫媒传染病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俞东征呼吁,目前在地震灾区进行自然疫源防疫,要重视虫媒传染病防控,第一位的预防措施是做好防叮咬的个人防护。卫生部5月18日印发了针对鼠疫、霍乱、炭疽3种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预案。灾区群众在集中居住时,是不是要特别注意与病媒昆虫、疫源动物的隔离?

  潘顺昌:地震之后,消化道和肠道传染病最常见,比如流感、麻疹是呼吸道疾病,人口很密集的情况下,可能会有麻疹发病率突然增加的现象。一些消化道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比如霍乱、痢疾、伤寒、肝炎,都很需要关注。灾区群众要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在震灾情况下,连土壤都很特殊,因为环境比较脏乱。很多灾区群众都受过伤,皮肤有破口,这个时候可能就容易感染到土壤当中的破伤风杆菌和炭疽杆菌,破伤风感染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一定要尽量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伤口。

  四川多山的地理条件及现在的天气情况,更容易滋生蚊类、蚤类、白蛉类吸血昆虫和苍蝇、蟑螂等病媒。蚊虫叮咬是可以得乙脑,还有疟疾,以及南方比较常见的登革热。

  根据观察,位于亚洲中部的山区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之一,震后当地居民没有住房,一些人直接暴露在大自然中,增加了受鼠疫威胁的可能性。

  除了尽量做到个人卫生,要特别注意居住区的防蚊设施,帐篷周围要挖防鼠沟,不要裸脚踩水,不要在可疑的水中游泳、洗衣物,牲畜要圈养,不要让它们的尿直接流入水中。

  《瞭望东方周刊》:你参与过震灾的卫生防疫工作,有什么好的经验可用于今天吗?

  潘顺昌:40年前,河北邢台连续两次强烈地震夺去8000多人的生命,那之后我们国家就提出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想法。

  灾后疫情爆发的风险主要是与人口迁移相关的。是否有清洁的水源和卫生设施、人群密度、人群本身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适当的医疗服务等,都会与当地的疫病生态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传播性疾病爆发的风险以及感染人群的死亡率。疫情和震情一样具有强大杀伤力,必须及早安排防范措施。

  当年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时值盛夏,从卫生防疫角度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要尽快把遇难者遗体运到郊区深埋。

  当时虽然没有发生疫情,但不是说没有肠炎、痢疾这些传染病的,防化部队出动洗消车,医务人员身背喷雾器,在断壁残垣中喷洒药物。国务院抗震救灾办公室还下令调农用除害灭虫飞机急赴唐山喷洒马拉硫磷和敌敌畏,大小结合,从细节上下工夫,从根本上消灭瘟疫孳生地。

  那时缺水,还曾用消防车供水。哪怕是轮胎,瓶罐这些小容器,只要有可能聚集雨水、污水的,都要及时倒掉,否则积水容易招蚊子。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现在写的卫生防疫指南,都充分吸取了历史经验。

(责任编辑:马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