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最新评论

评论:让我们都做一粒“天下的盐”

  走在广元的大街上,和走在灾区的许多大街上一样,让人充分感觉到为什么“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虽然余震不断,市民们基本上都选择在大街或广场上过夜,但帐篷里却随处可见川人常言的“安逸”。在街边,一个5岁多的小姑娘在妈妈帮助下,正在仔细地绣着十字绣,上书“家和万事兴”,已经绣到最后一个字了,只一会的羞涩,便不顾我们摄影记者的镜头,“安逸”地绣着她的“浩大工程”了。
在江边的一处帐篷旁,一位姓付的师傅正在仔细地给他的妻子修脚,妻子抬起头,满脸幸福“安逸”的笑容。在一家变成危房的证券公司门口,帐篷证券公司已经开始营业了,股民们就在帐篷里的电脑旁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股票走势,甚至纷纷要在我们的镜头下留影,“安逸”地招呼着股友:胖子,看下镜头,来个特写嘛,上《南方日报》咯!

  在看惯了重灾区的苦难与悲恸之后,突然看到这些生动的场面,看到这些似乎忘记灾难而重归“安逸”生活的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们感动起来。其实,就是在重灾区,我也看见了许多可以称之为“安逸”的场面。灾民们不顾自己挨饿受冻,也要拿出粮食来招待远方而来的官兵和志愿者;听说我们来采访青川灾区,一对小两口开着他们的小货车热情地送我们去目的地,非但坚持不要钱,还露出很不好意思的表情给我们说,由于有事情,他们不能送我们去下一个目的地了。这是多么淳朴的灾区人民啊,他们面对灾难居然还能在灾难面前安逸地生活、安逸地追求命运、安逸地得到尊重,这不正是当代最可爱的人吗?

  有一种感动叫做“安逸”。但灾区百姓的“安逸”并不是安之若素,安享外界的救援,他们从个体的微小开始起步,无论是收割夏麦、栽插秋秧,还是清理商品、重启买卖;无论是被救援后自身也投入救援,还是对救援队伍的一声声感谢,灾区百姓在灾难之后所展现的平淡从容与感恩的心态让我一再地感动。虽然其中也有杂音,也有中国社会常见的某些令人不快的场景,但毕竟只是些微。他们到底是乐观地看待灾难,乐观地坚守关于人的价值,乐观地准备走出废墟的阴影,在废墟上再度站立。有了这样的乐观和安逸,也就有了“汶川雄起”、“四川雄起”、“中国雄起”的精神血脉。

  安逸不是麻木,安逸不是消极,安逸也不是自甘沉沦。在四川的历史上,苦难不是第一次。明末清初的战乱,使昔日的天府之国,变为人烟俱灭之地。战乱平息后,清顺治年间清理户籍,发现四川仅剩8万人左右,而明末崇祯以前,蜀地人口有300万以上。但四川到底还是从灾难中走了出来,文明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近代以来,川人在革命中多有贡献,四川保路运动促使了武昌起义,倾覆帝制;抗战期间刘湘将军率川军第一个通电全国抗日,300万川军出川,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全国无出其右者,可以说,川人瘦削的肩膀撑起了国家倾斜的天空;而在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可谓功勋卓著;建国以后,又是川人邓小平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大门。除却武功,更有巴金先生等诸多川籍人士的文治。从这个意义上,川人的文化就是中国的文化,川人的“安逸”就是中国的“安逸”,川人在灾难面前的百折不挠不就是中国在灾难面前的奋发向前吗?

  多难兴邦。多难曾让四川崛起,多难更能让国人奋起。“四川人是天下的盐”,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又何尝不能做“天下的盐”,以悲痛之后的坚定、以哭我中华之后的乐观来迎接灾难之后的生活呢?毕竟,这个民族还有许多未竟的事业需要每一个公民齐努力,这个国家还有许多的责任需要诸君共担当。(周虎城)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