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华英才半月刊 > 最新消息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等一批学者

  来源:中华英才

  封面策划: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时之四

  引题:“就像一个世界那样,敦煌充满了未知的空白和无穷的神秘。对于它,我们已知的永远远远少于未知……”有关敦煌无数的谜仍未破解,有关莫高窟无数的事情仍待去做。

  肩题: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等一批学者

  做敦煌的忠贞守护者

  文/本刊记者 董玲

  提语:由于时序的单一方向性,象征着某个阶段人类文明活动的文物,其本身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再造性,现代文明社会的加速发展又严重加剧了文物损坏的程度。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延缓文物的衰老过程。

  提语: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换取旅游业发展,但也不能因为要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我们要做的是,在切实保护和管理好文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地的重要作用。

  敦煌,位于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4至14世纪,古敦煌郡地区受佛教和佛教艺术传播影响,艺术家在此建造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等一批石窟,统称敦煌石窟。其中尤以莫高窟最为典型,至今保存735个石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以及藏经洞出土的5万多件文物。

  不平凡的保护历程

  敦煌莫高窟和藏经洞出土文物不仅记录了中古时期敦煌、河西走廊和西域地方的历史,还涉及到当时的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信仰,保存了丰富生动的中外艺术形象,展示了中古时期广阔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1000多年间艺术的流传及演变,堪称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欧亚文化千年汇集和交融的结晶。敦煌莫高窟以其绵长的历史、丰厚的遗产、巨大的信息、珍贵的价值,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近代,这座艺术宝库已长期缺乏管理,任人破坏偷盗,甚至连藏经洞的重大发现都无人过问,以致造成外国盗宝者乘虚而入,将藏经洞文物洗劫一空,神圣的佛教艺术殿堂变成一座破败不堪、满目疮痍、病害频生的废墟。

  1943年,敦煌保护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常书鸿带领10多位青年学子来到敦煌。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做了当时所能做的一切保护工作,如清除积沙、治理环境、保护洞窟、砌筑围墙、制定制度等等。为认识和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内涵和价值,他们开始石窟内的调查及壁画和彩塑的临摹。最重要的是,他们创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标志着这一艺术宝库长期无人管理、任人破坏偷盗的历史由此终结,有组织、有方向的保护工作就此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敦煌的保护受到高度重视。国家派出专家对莫高窟的石窟本体和周围环境作了调查和评估,找出病害。针对崖体裂隙可能导致洞窟坍塌等严重病害,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较困难的情况下,周总理亲自批准,国家投入巨资进行抢救性加固和整修,同时开始了莫高窟历史、艺术和内容的研究。这个时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使莫高窟的危崖得到了及时抢救,防止了石窟的坍塌,同时深化了对莫高窟价值的认识。可惜,破坏文化的“文革”中断了莫高窟的所有工作。但敦煌研究院的大多数职工仍坚守在莫高窟,以防范打、砸、抢可能造成的破坏。

  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再次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有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莫高窟,给敦煌的保护工作以极大鼓舞。1984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又作出扩大敦煌文物研究所建制、更名为敦煌研究院的决定。这一切为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这个时期,在著名敦煌学者段文杰领导下,研究院扩大建制,引进人才,充实保护手段,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保护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莫高窟的保护跨上了新的台阶。

  用好现代保护手段

  忠贞于事业的精神,加上不断发展的现代高科技手段,成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两翼。

  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介绍说:研究院对敦煌和莫高窟历史、地理、艺术、内容、文化和佛教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对其所承载的信息和价值进行调查、整理、考证、解读,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180多种专著、2600多篇论文,改变了“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局面。同时通过自然科学多学科的结合和多层面的工作,开展对莫高窟及其环境的调查、分析、研究,主要有石窟窟区环境与洞窟内微环境监测研究、沙砾岩风化机理研究、风沙危害和防治研究、壁画材质分析研究、壁画病害机理研究、壁画修复材料和沙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材料筛选研究、土遗址保护研究等等,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樊锦诗说,由于时序的单一方向性,象征着某个阶段人类文明活动的文物,其本身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再造性,现代文明社会的加速发展又严重加剧了文物损坏的程度。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延缓文物的衰老过程。因此,预防文物病害的发生就成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敦煌研究院通过20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使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从原来的抢救性保护过渡到科学保护阶段。

  十多年来,敦煌研究院先后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美国梅隆基金会、美国西北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保护机构和大学合作。在合作保护中,敦煌研究院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选择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与国外专家联合攻关。如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的“敦煌莫高窟第85窟保护修复研究”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莫高窟的壁画大多患有各种疑难杂症,据不完全统计,在莫高窟目前存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中,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酥碱、霉菌、龟裂、变色等病害。其中以空鼓和酥碱的危害最为严重。兴建于公元9世纪中叶的唐朝,能体现整个敦煌壁画艺术较高水准的第85窟几乎汇聚了以上所有病症。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双方摸索出一整套前所未有的方法:从工程学中借鉴而来灌浆技术,再用物理方法进行脱盐工序,这些措施不仅把修复过程中对壁画的损伤降到最小程度,并且使根治壁画病害成为现实。除却技术层面取得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85窟项目,现状调查、环境监测、壁画病态起因和现状分析、材料制作和工艺分析、修复材料筛选等一整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保护程序成形。第85窟另一项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是它为第一部指导中国文物古迹保护行业的规则和标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参与了第85窟项目的苏伯民博士认为:“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保护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里程碑式的文物保护项目。”如今,这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完工了,游人可以从第85窟全新的容颜中领略到敦煌研究院创造的奇迹。

  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

  随着经济发展,旅游业持续升温,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文化遗产享受的需求,交通条件的改善,到莫高窟的游客不断攀升,保护与开放的矛盾日趋突出。莫高窟虽规模宏大,洞窟众多,但每个洞窟的空间极其有限,其中85%以上洞窟的面积小于25平方米,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用泥土、木材、麦草等脆弱的材料制成。历史上的每个洞窟都是供奉佛陀的神圣殿堂,为某个家族建造拥有,进入窟内的人十分稀少,所以洞窟内的小环境长期处于恒定的状态,又加敦煌地区社会相对稳定,气候干燥,所以莫高窟得以保存至今。但是由于每日游客持续不断地大量进入洞窟,使得窟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反复循环升降,导致窟内原本稳定的小环境被打破。

  樊锦诗强调:我们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换取旅游业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因为要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而是要在切实保护和管理好文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地的重要作用。有人说,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永远是莫高窟难以承受之重。近5年,莫高窟共接待中外游客180万人次,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2005年底,敦煌铁路即将开通的喜讯传来,就在旅游者为前往敦煌更便捷而欢呼的时候,敦煌研究院却在为莫高窟的处境忧心忡忡。从保护者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限制公众接触文物也许是最好的保护方法。然而这也失去了文物存在的部分价值,显然并非良策。不能因为保护不让游客前来,也不能因为开放而牺牲不可再生的文物。

  怎样才能找到保护与利用间的平衡点,这成为最令敦煌研究院头疼的问题。实行旅游团参观预约制度;开辟藏经洞陈列馆、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增加洞窟参观线路;淡季增加特窟开放……办法想了很多,但这些办法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而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樊锦诗和她的同事们相信“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一个两全之策在思索中渐渐露出轮廓。2002年,一份名为《建设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议》的提案由樊锦诗提交给全国政协。该提案一经提出,便被列为重点提案。根据建议,游客中心建成后,将利用数字技术全面展示莫高窟的自然历史背景与洞窟内容,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而且还可大大减少游客在洞窟内的滞留时间,缓解日益增加的游客给壁画彩塑带来的潜在威胁。

  方案提出3年之后,敦煌研究院通过与有关方面的合作,以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已现雏形: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的现场测定、流量分析研究等工作已完成。其中游客承载量研究表明,莫高窟目前合理的游客承载量为每天2900人次。但最高峰值实际已达到每天5000人次,而预计未来5至15年游客流量峰值将达到每天8000至16000人次。另外,通过与美国的梅隆基金会、西北大学合作,“敦煌壁画计算机储存再现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目前已获取莫高窟20个典型洞窟壁画的高分辨率数字化图像,实现了40个洞窟的实景漫游。借助数字技术,这种虚拟洞窟不但能使观者身临其境,且能比在狭小的洞窟内更为清晰地领略到莫高窟的建筑、彩塑以及壁画等等。

  游客中心建成后,在等待进洞窟的时间里,游客可以在那里先了解有关莫高窟的详细情况,可以通过虚拟洞窟清晰地领略莫高窟的博大,之后再进入洞窟切身感受。这样,不但游客能看得更好更明白,洞窟也会因游客逗留时间减少而有了喘息机会,从而提高接待量。

  尽管每年递增的游客给接待带来很大压力,但敦煌研究院从不因此将游客拒之门外,他们只是一再呼吁:“莫高窟一年四季都很美,莫高窟365天都对外开放。我们只是希望,为了莫高窟也为了游客能静心欣赏,大家不要扎堆赶在旺季来。”呼吁的同时,他们在怎样更为合理利用莫高窟方面继续做出种种尝试,这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并非死结。

  樊锦诗对如今守护敦煌的年轻人赞不绝口,但一想到敦煌的未来,她还是很着急:“我们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现在考虑最多的是保护敦煌的事业明天交给谁。”

  樊锦诗名片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著作有《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壁画全集敦煌3北周卷》、《敦煌石窟全集佛传故事画卷》等。主持和参与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敦煌壁画计算机存贮与管理系统》、《敦煌莫高窟环境演化与石窟保护研究》、《莫高窟游客承载量及开放对策研究》等。

  图片说明:

  1.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著作有《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壁画全集敦煌3北周卷》、《敦煌石窟全集佛传故事画卷》等。主持和参与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敦煌壁画计算机存贮与管理系统》、《敦煌莫高窟环境演化与石窟保护研究》、《莫高窟游客承载量及开放对策研究》;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开展的《敦煌艺术电子档案》项目、《全数字摄影测量在敦煌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等。主编《敦煌石窟全集》、《敦煌石窟》等。

  摄影 董玲

  2.请美编帮助搜索敦煌石窟外景、内景、彩塑、壁画等等图片。

(责任编辑:王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