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专家谈灾后重建五大热点问题 尊重科学着眼未来

  新华网北京6月3日电(记者杜宇、孙玉波)如何为灾区重建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既是决策层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日前,参加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组织的“汶川重建战略研讨峰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代表,围绕灾后重建需要关注的五大问题,各抒己见。


  充分收集抗震救灾的各种信息

  充分收集抗震救灾的各种信息

  ,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地震、研究建筑物抗震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金德钧说,大量的结论性意见都是从地震实践、经验来积累认识的。把信息很好地收集起来进行研究,给人类对地震认识再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对学校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要提高。争取把以后学校的建筑变成灾难发生以后的“避难所”。

  北京泰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少华认为,要重视资料的留存,这对以后开展调查、审查相关问题很重要。

  科学选址 规避地质灾害

  重建家园,选址为首。不少专家表示,要对当地的地质灾害进行认真评估。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中心主任王秉忱说:“灾后重建的选址首先要考虑到地区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要尽量规避可能发生的包括地震在内的地质灾害。”

  由于大地震使山区稳定性降低,形成大量新生地质灾害,再加上余震不断,又开始进入主汛期,给下一步灾后重建带来重大的困难。

  王秉忱说:“例如堰塞湖就是个大问题。我们对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要下大力气做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北京今日潮流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说:“重建选址的时候,也要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考虑实际情况。”

  规划中要注意保护旅游资源

  汶川有宝贵的旅游资源,专家们建议在灾后重建的时候,在产业结构定位上,应当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资源特征与地质地貌特点,适时地发展旅游产业,而不要搞重化工建设和有害于环境的产业。要尊重并保护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戴俭说:“汶川当时打的口号"工业强县"。实际上,它的旅游资源非常好。十万人的县,在中国非常多,我们没有必要去做工业,通过旅游比较容易、更高水平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找到适宜地区更好发展的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说:“这些区域的集镇、村落的蓝图规划要着眼于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要搞千篇一律的模式,而要把景观建设与乡村规划以及城镇民居建设结合起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节能处王伟武副教授认为,不适宜建高层建筑,也不适宜采用砖土结构,要发展旅游区的建设模式。

  此外,新日月集团总裁、高级工艺美术师程新明提出,重建当中,一定要控制重建区的“人口密度和建筑高度”。因为这直接关系着未来地震损失的大小。

  建筑形式不要追求新奇 建筑要有利于抗震

  对于重建后的各种建筑形式,专家们一致认为,不要追求新奇,要有利于抗震。金德钧说:“要充分借用劳动人民多少年来借用自然之力为我们生存服务的好的建筑形式,不能一刀切,不能都盖钢筋混凝土的房子。极不规则的建筑形式,包括平面的不规则建筑形式,我们要慎而又慎。违背自然规律的房子不能建。”

  北京泰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少华说:“不要过于注重建筑的外围和材料的豪华和建筑新奇。规划要适应自然。不要哗众取宠等带来反地心力的造型。”

  新日月集团总裁、高级工艺美术师程新明表示,震区建筑不仅要精心选址,还要采用抗震的形体、科学的结构、轻型安全和节能环保的外墙材料,避免倒塌和人员疏散时坠落伤人。

  如何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减小地震带来的影响?不少专家表示,要加强对建筑隔震、抗震的研究。

  金德钧说:“原来我们比较注重的是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对这两类建筑,建设部对抗震设防要专项审查,通不过就不能建。10层以下的建筑,不太注意,或者要求不高。”

  北京泰中空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建衡说,从力学上来说,一个建筑物从抗震上必需要求结构有足够的剪力墙。在地震爆发的时候,因为地震冲击力产生了对建筑结构的剪切破坏力,而这些必需设置的隔墙将产生抵抗地震冲击剪切力的作用。

  陆建衡认为建筑物要搞减震和避震。他说:“地震冲击力要通过,我不能阻挡你,可以避开你。”他建议,在建筑物的四周,将地震冲击破坏力的传递路线,全部切断,把地震给避开。

  加强国民防灾意识教育 建立公共应急避险机制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将损失减小甚至避免呢?陈俊建议,要建立立体的、多种的防范体系,并且对国民加强居安思危、防患意识的教育。

  中弘集团总裁助理李林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公共应急避险的机制,要有公共应急避险的场所。灾后重建的时候,要把应急避险考虑进来,在公共场所,像学校、医院做强制的高要求。把应急避险场所放在最高位置。”
(责任编辑:赵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