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深圳特警冒险处理近一吨重炸药5000根雷管(图)

来自广东的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救出伤者。戎明昌张雷摄
来自广东的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救出伤者。戎明昌张雷摄


  大灾当前彰显广东责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巴蜀大地山崩地裂,河川变色,生灵涂炭。这一刻,南粤群众和亿万华夏儿女一样,牵挂着2000多公里外的这场世纪大救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第一时间部署民政、医疗、抗震等有关专业部门,全力做好救援人员的动员和救援物资的准备。省委、省政府向四川灾区发出慰问电,一批重要救援物资当天即启程运往灾区。

  “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要人派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要血献血。

”汪洋的话掷地有声。

  情系灾区,爱涌南粤。

  数千名广东救援人员用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凭借临危不惧的勇气书写无私救援的大爱之情———222个鲜活的生命从废墟中被掘起;数千名伤员在广东医生的妙手中回春。

  危难是一道试金石。

  记者在灾区采访时发现,随处都能看到广东人的身影,有冲在第一线的特警、战士,有不眠不休收治伤员的白衣战士,有前来进行心理干预的心灵救助队,有辞职过来帮助灾区扛包寻人的白领,有过来送水送物的广东老板……

  他们,都是广东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着新时代广东人的精神风貌。

  快

  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广东医疗队成为“飞”进映秀镇的第一支医疗队;广东特警、边防、消防战士数天中不眠不休,为的就是跟死神抢时间

  勇

  24小时挖掘救人、徒手搬运炸药……在四川抗震救灾的13天里,广东救援队勇字当头,废墟中救出222条鲜活的生命,救治、运送伤病员4500余人次,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一致赞扬。

  爱

  大爱无声。广东人是最不习惯说出“爱”这个字的;但是这一次,南粤大地上所有的干部和群众,分明在为这个字在做最好的注释。

  这是一场生死大救援。

  广东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进入重灾区映秀镇,创造了又一个广东速度:

  5月12日,省卫生厅立即组建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

  13日晚10时,由111人组成的第一批6支医疗队乘专机从广州出发,奔赴抗灾最前线。

  14日中午,带队的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接到卫生部命令:尽快赶到重灾区映秀镇,建立第一个医疗点。

  廖新波立即选调83人组成先锋队,赶到紫坪铺水坝,乘冲锋舟抵达铝厂码头,踏着暮色徒步爬山。

  上面是随时可能滚下的巨石,下面是咆哮浑浊的岷江,脚下是最窄处仅十几厘米宽的悬崖,他们扛着背囊,顶着50多斤重的大药箱,手脚并用艰难前行。就这样艰难跋涉3个多小时。

  夜宿“乱石滩”,石冷风刺寒,彻夜难眠,只能燃篝火围坐取暖。

  15日清晨,再经过1个多小时的攀爬,他们成为第一支进入重灾区映秀镇的地方医疗队!

  灾区群众感激地送来稀米粥、野菜,都说“广东老乡真好!你们远在南方,却来得最早!”

  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感动地评价他们是一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可依靠、可信赖、调得出、干得好”的优秀队伍。

  另外一支体现“广东速度”的队伍,无疑是省公安厅派出的公安救援队。

  13日上午10时,南航多架专机载着救援人员和数十吨救援物资,飞赴灾区。刚一下机,救援人员立即赶往灾情非常重的绵竹市和什邡市开展救援。夜幕降临,雨仍在下,特警们在指挥部的协调下,在废墟上开展挖掘工作……

  400多名公安消防官兵配备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也赶赴灾区。当晚,救援队就在都江堰市一处废墟中,经过2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救出被困在瓦砾下的儿童。

  搜救告一段落之后,广东又受命为重灾区汶川14万户乡亲援建板房。53小时之内,冒着飞石纷洒的塌方公路,第一批活动板房飞速送到,设计人员连夜赶制工程设计图,凌晨3时正式开工。这兑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庄严承诺: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给灾区乡亲一个家。

  捐给灾区的善款也以最快的速度,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省红十字会。截至6月4日,广东社会各界向灾区捐款41.17亿元,捐赠物资折款4.23亿元。

  5月13日15时许,深圳特警赶到了重灾区之一的什邡市。严重灾情,震惊了铮铮铁汉。

  救人!

  没有工具,就戴着厚手套用手挖;每一名幸存者的呼救,都是最响亮的警笛。雨越下越猛,却没有一名特警退却。截至5月22日,广东公安救援队共抢救出了222名鲜活的生命。

  作为特警,灾区需要他们承担比救人更危险的任务———

  指挥部通知:山里的一个村属矿山的爆炸物品仓库在地震中塌毁,炸药、雷管散落在地随时可能爆炸,请你们帮忙。

  深圳特警徒步疾行,来到山坳里的炸药库。眼前真是惊心动魄:垒放的炸药、雷管散落在地,稍受到挤压或碰撞,极易引爆!

  事不宜迟,队员们按照操作规范,将垒放的炸药、雷管妥善处理后,肩扛运送出山。行进中,队员们还要“压住”行进速度,怕走得过快使雷管挤压发热而爆炸。

  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艰难行军,队员们终于将近一吨重的炸药、5000根雷管的爆炸物品完好无损地运送到了集中放置的仓库里。

  “你们是一支英勇的、可以信赖的队伍。”指挥部的领导这样评价。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批示:广东的工作是令人放心的。

  广东医疗队员留遗书悲壮报名进入最危险地带的故事,更让人体味着“勇”字的真义。

  17日晚,暴雨倾盆。阿坝州救灾指挥部要求:广东医疗队抽调20名男医生,天一亮就跟随部队急行军一天一夜,挺进更靠近震中、还没救援队进入的耿达乡,设立第一个医疗点!

  由于缺水缺粮、日夜救援,医疗队员已经筋疲力尽。而刚从耿达逃出的老乡说,这条路泥石流不断,前两天才有几个人被埋……

  这,对于一群“文弱书生”,无疑是生死抉择。

  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首先报名,但遭到指挥部明确拒绝:他是领队,必须留守指挥!

  省人民医院的骨科副主任昌耘冰只说一句:“我是分队长,我去!”

  省中医院的麻醉科主任肖建斌主动请缨:“我的孩子已经16岁了,他们的还小……”一个个队员自愿报名,有的还悄悄写好遗书,交托给队友。

  风雨交加,场面悲壮。这一刻,医生们无泪。

  在救援人员的后方———广东,更多的爱心在聚集。

  5月13日,在省委大院开展了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汪洋、黄华华、刘玉浦、朱明国、黄龙云、胡泽君、朱小丹、肖志恒、辛荣国、林雄、梁伟发、周镇宏等带头踊跃捐款。

  全省人民积极响应。短短的20多天时间里,40多亿救灾资金汇入省红十字会的账户。

  羊城人民的捐血热潮让全国瞩目!广州市民在流动献血车前排队数小时,有的甚至想“走后门”献血。

  广东没忘记在穗学习、工作的四川人。华南农业大学在获悉地震消息一小时后就决定,给来自灾区的同学每人先发放300元的救助金。中山大学已对300多名来自灾区的学生进行了补助……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还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牵手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开展“南方寻亲行动”,为灾难发生后望断天涯的在穗川人提供更多的慰藉与希望。

  近千名灾区伤员,被接到广东,免费入住高级别病房;数百名灾区儿童,入读广东各中小学……

  汶川大灾,见证广东大爱。

  广东人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还是抗击疫情和春运输送的艰难胜利,都离不开全国各兄弟省市包括西部省区在内的大力支持。当兄弟省市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时,广东都责无旁贷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既是履行中央交给广东的重任,也是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应有的人文情怀。

  千里之外,手心相牵。

  川粤同心,共克时艰。

  本报记者戎明昌陈枫

  ■南方论坛

  打好灾后重建持久战

  本报评论员周虎城

  汶川大地震已经发生20多天了,这20多天里,广东人民和四川人民心连心,手挽手,一起奋战在抗震救灾的不同岗位上。昨天,我省赴川抗震救灾救援前线工作汇报会在广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当前,抗震救灾工作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支持灾区的恢复重建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广东要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作出新的贡献。其实,在广东对口支援的震中汶川,在其他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广东的身影不仅第一时间到达,而且坚持到现在,也将坚持到未来。漫长的灾后重建工作纷繁复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特大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灾后重建工作将长期而持续,这项工作将艰苦而卓绝,需要我们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关键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一个正常的应急机制和复苏机制。在灾难发生的救援时间里,中国以超乎寻常的迅速和开放赢得了世界的喝彩,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更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机制优势和民间优势,在灾区的多个领域,做到了第一时间到场,力避做秀,真抓实干,无论是来自广东公务系统的救援人员,还是来自民间系统的志愿者们,他们都以务实的精神、做事的态度、开放的风格赢得了灾区人民的称赞。广东在救灾应急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现代意识可圈可点,那么在灾区复苏方面,广东更须将这种现代意识贯穿下去,和灾区人民一起,在长期的重建工作中打造一个新汶川。

  汶川大地震震痛了中国,中国需要从地震中获取经验,查知教训,让那些可以避免的后果不再重演,让新的汶川建立在现代文明的磐石之上,让新的汶川与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一起成长。但是,新汶川毕竟到目前为止,只是一个设想,任何美好的想法都是简单的,而完成美好的想法要比生产出这个想法艰难得多、繁复得多。让汶川复苏,甚至比原来的汶川更加繁荣,需要广东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人力、付出物力,乃至于付出广东在改革中不断积累的先进思想、先进机制。这种付出的艰辛,或许不亚于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所遭遇的那些沟壑与磕碰。

  但是,广东对于汶川不能仅仅是付出,不能仅仅是广东某个发达地区的移植。纯粹的移植总是容易遇见水土不服的毛病,难以植根。我们应当在灾后重建中建立一套新的让广东和灾区共同获益的新模式,让广东能够在汶川的再造中能够得到新的经验,既让改革的春风吹拂汶川,也让汶川的崛起为广东张望前程。新的汶川,理应是灾区重建工作的排头兵,而要成为排头兵,离不开广东优势,这种优势一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输血优势”,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造血优势”。广东不仅可以把广东的事情办好,把广东发展得更好,创造更多的广东财富,以财富的叠加来增强力量支援灾区,更可以把汶川的经济也发展得更好,让汶川人民学会在市场经济中谋出路,学会市场经济的法则、经验,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文明进程中自由而富足,甚至回报给广东某些新的改革经验和改革价值,这才是对汶川人民最大的贡献。

  把救灾工作进行到底,我们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重建工作还很艰辛,激情如果难以持久,必然需要刺激激情与理想的机制发展。新的汶川需要新的理念,需要广东充分发挥具有广东特色的思想观和发展观优势,让新的汶川在废墟中牢固地、务实地、茁壮地成长,让广东与新汶川携手迈向改革的最前方,这不就是广东的最大贡献、中国的最大财富以及对灾难的最好救援吗?

(责任编辑:梅智敏)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