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洪 万顷悬湖化险为夷(图)




    来源:绵阳晚报

  “现在,我宣布,从15时15分起,解除涪江干流通口河汇口以下河段橙色警报,维持黄色警报!……”

  时间锁定2008年6月10日15时20分。市委书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谭力对着直播镜头,向全市人民郑重宣告:解除橙色预警,这标志着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带给城区的危险性已经排除了!

  这是一个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日子。经过5•12大地震后的绵阳人,饱受了余震洪水双重灾难,经历了转移撤离的艰难困苦,这一刻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

  唐家山堰塞湖——这个放在绵阳上百万群众头顶上的巨大“悬湖”终于端掉了!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省委省政府,直到绵阳的各级党政机关组成一个宏大而高效的指挥体系;从水利部、外交部、武警水电部队、成都军区、空军、陆航团到绵阳地方军组成一只精锐之师,他们艰苦卓绝、协同作战,排险避险,创造了化险为夷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一切为民的壮丽诗篇!

  ● 本报记者 李霞

  悬湖险情:威胁百万群众生命安全

  5月12日,震惊世界的8.0级地震瞬间来袭,整个川西高原地动山摇。

这次大地震让地球颤抖、山川变形,刹那间,北川县城被夷为废墟。通口镇的几位农民刚刚从倒塌的房屋逃出来,惊恐不已,更令他们惊恐的是:通口河断流了!

  通口河上游叫湔河,从唐家山下静静流过。大地震使千米之高的唐家山从山顶开始滑坡,沙石狂泻而下,迅速将湔河堵塞,形成了一个顺河长约803米,横河最大宽约611米的堰塞湖,这是汶川大地震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

  5月19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当天8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为709米,相应库容为7000万立方米!

  令人忧心的是,水位每天在上涨。7000万方、8000万方、9000万方……

  1亿立方米!这是唐家山堰塞湖5月23日已达到的库容量。“1号风险”:水利专家给唐家山堰塞湖这样定义,每天以800多万立方米的库容增加、以2米的速度上涨,风险等级正在逐步上升。

  唐家山堰塞湖,此时已经成为悬在下游数十万群众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溃堰,洪水便会奔腾狂泻,夹杂着沙石呼啸而来,让已饱受地震重创的受灾群众再次遭遇灭顶之灾!”

  专家分析,唐家山堰塞湖的下游,是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等县市,均是我省的经济和人口重镇,一旦发生堰塞堤坝溃决,后果不堪设想!如不采取应急措施,遇强降雨随时将存在溃坝风险,如果处理不及时,刚从地震灾难中走出来绵阳人民,很可能承受“雪上加霜”的双重灾害。

  根据中科院的测算,如果1亿立方米的洪水决堤,完全能够吞噬一座50万到1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按照当时水位的涨速,6月初之后,唐家山堰塞湖湖面将漫过坝顶,对下游形成水患。

  “如果蓄满水,库容量将达3.2亿立方米!”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堰塞湖再遭到洪水或暴雨,经科学测算,溃决的可能性在93%左右。

  情况万分危急。险情,就是命令!

  唐家山堰塞湖指挥部政委贾方亮少将从前指发出指令:在前期投入3500名兵力进行救援受灾群众、抢通道路的基础上,火速从广西、江西、湖北等8个省区抽调水文、地质、爆破、测量等工种的46名专家和1000多名官兵以及150多台(套)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到四川灾区集结,急排唐家山堰塞湖险情。

  水电官兵纷纷表示要把唐家山堰塞湖的抢险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国家使命: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

  唐家山堰塞湖,好似一盆放在绵阳百万人口头上的水,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

  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家山堰塞湖高度重视,在全力组织抢险的同时,作出“主动避险”的决策,四川与绵阳各级干部,迅速制订预案,组织人员有序撤离,尽最大力量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规避因地震次生灾害带来的二次劫难。

  5月22日。温家宝总理第二次来到地震灾区,提出了处理堰塞湖问题的三条原则:一是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处理;二是要立足早处理,防止因水量增大增加处理难度;三是同时制订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绝不能再造成人员伤亡。

  5月26日深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唐家山堰塞湖排危抢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5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乘直升机飞赴唐家山堰塞湖堰塞体现场指挥抢险,指出要“向好的方面努力,做到抢险和避险同步推进,切实做到双保险”。

  6月5日。温家宝总理第三次来到绵阳,刚下飞机,就乘直升机飞往唐家山堰塞湖。坝顶飞沙走石,冒着危险,总理站在坝顶发出了斩钉截铁的声音:“我们的目标是在处理堰塞湖的过程中,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

  6月6日。结束了在绵阳城区的视察慰问,温家宝总理再次乘直升机飞去唐家山堰塞湖。“宁可把困难估计得更重一些,把准备工作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加强群众的安全避险!”总理要求各方面都要紧急行动起来,密切合作,团结一致,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果断措施排除险情,确保万无一失。

  工程排险与人员转移避险相结合,来解决堰塞湖隐患,这在我国抗震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工程排险:穿越天堑生死大抢救

  河水在上涨,降雨在持续,余震在发生,险情在天天逼进。

  由于险区处于深山峡谷段,通往唐家山的道路已全被山体滑坡中断,任何机械设备都根本无法达到抢险现场。有人说,机械设备要想进入唐家山堰塞湖坝体,除非长上翅膀,否则不可能到达。

  5月16、17日,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两次派水利工作组,冒着余震危险徒步进山向坝体突进,终因滑坡滚石不断而无法向前靠近,但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大坝下游苦竹坝附近建立起了安全监测点和通讯联络点。

  5月20日,在部队和武警支持下,有关专家和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最终乘直升机成功强降坝顶,弄清了大坝的地质构造和相关水文情况并进行溃决演算、研究处置方案,武警水电部队也已派出小分队进驻现场先期开展作业,建立了水文观测点。

  5月21日10时,水利部与武警水电部队组织专家乘直升机飞抵唐家山堰塞湖。由于无路可行,他们只能攀越陡立的巨石,钻过倒下的树木,探寻这个巨型“天湖”的真实面目。

  现场监测出,唐家山堰塞湖堰体顺河长约803米,横河最大宽约611米,顶部面积约30万平方米,堰体由石头和风化土组成。

  5月22日,国务院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水利组召开的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作会议上决定:由空军设立空中专用通道,负责施工设备运输。这是建国以来,国家首次为救灾设立专用空中通道。

  由于场地受限、环境恶劣,直升机最大吊装量是15吨。这样一来,武警水电部队的大型机械设备无法吊装。为此,武警水电部队迅速购置可供吊装的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5月23日凌晨5时,武警水电部队专家组乘坐直升机前往堰塞湖现场察看实情,初步确定开挖明渠、降低水位、减少蓄水量的方案。18时,首批350名抢险官兵和80台重型设备相继开抵绵阳,准备进驻唐家山。

  从5月23日开始,总参陆航局在绵阳开设了指挥所,迅速从4个陆航团抽调46架直升机开通“空中运输通道”。尽管从绵阳至唐家山空中距离只有60多公里,但这里空域陌生、气象复杂,直升机要贴着山谷超低空飞行,转弯半径小,山上高压电网密布,在这样的条件下开通航线的难度可想而知。

  军队的直升机无法运输大型机械,好在飞龙公司有一架米—26直升机正在地震灾区救灾,这是唯一可以吊装大型机械的直升机。此时,指挥部决定紧急请求俄罗斯再调一架米—26直升机支援。

  5月25日,俄罗斯派出的一架米—26直升机昼夜兼程飞了近40个小时,到达绵阳。

  与此同时,水利部调集了工程、爆破、机械等方面的专家20多人,组成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作组赶赴堰塞湖。武警水电部队紧急调集1000多名官兵,从全国各地昼夜兼程开赴唐家山。

  5月26日起,连续3天好天气。26日这一天,米—26直升机吊运了10多台大型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其它施工设备和移动通讯的设备也陆续运入现场。随着大型设备运到工地,武警水电官兵开足马力,在唐家山堰塞湖不到1平方公里的坝体上,开始了一场与自然灾害抗争,与时间赛跑的较量。

  5月28日,武警水电部队进一步完善了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赶抢工期。近千名官兵按照专家会议确定的“疏通引流、顺沟开槽、深挖控高、护坡镇脚”方针紧张施工。

  6月1日凌晨,一条长700米、宽50米、深8米的泄流槽,纵卧在唐家山堰塞湖堰塞坝上,比原计划的时间提前一半。

  官兵用血肉之躯,穿越生死大抢险,为下游群众抢出了一条坚挺的生命防线。当最后一批撤离的官兵抵达绵阳南郊机场时,自发集聚等候在这里的群众,打出了巨大的横幅:“绵阳人民感谢党,绵阳人民感谢亲人子弟兵!”

  感激的泪水,在绵阳人民脸上流淌。

  有序撤离:绵阳20万群众大转移

  5月26日,蓄水已超过1.2亿方。且水位正以每天2米左右的速度上升。唐家山堰塞湖,时刻处于溃决的高危状态!

  当天下午,我市当即召开唐家山堰塞湖紧急疏散广播电视动员大会。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群众利益重于一切。只要生命还在,一切都可以再来!”在电视动员大会上,谭力表情凝重:此次特大地震灾害,已给很多人造成了不幸,让全市上下遭受了巨大痛苦,使人民财产蒙受了巨额损失,我们决不希望再因堰塞湖问题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也决不能在既知危险的情况下被动应对而造成新的不幸!

  必须科学有序疏散群众!动员大会向全市发出号召。

  根据水利部专家提供的3种可能溃坝方式和计算的数据,绵阳详细制定了两套淹没区群众疏散避险的方案。

  5月30日,上午8点到次日8点。按照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溃坝淹没区群众疏散撤离工作预案,28小时之内,我市共安全撤离三分之一溃坝淹没区群众197477人,搭设帐篷24000顶。在各安置点上解决了吃饭、喝水、洗澡等问题,安排了商业网点、医疗点。

  为保障被转移群众的生活,绵阳市在撤离的各乡镇和社区临近的安全地带设立了252个疏散安置点。仅涪城、游仙两个城区就安排了61个安置点,已经搭建了1万顶帐篷,免费提供食品、饮用水并给予适当补助。

  6月1日上午,我市按全溃方案进行了撤离演练。在城区内,指挥部已画出全溃坝的等高线,告诉群众那些地方可能被淹没。

  紧接着,唐家山堰塞湖周边及沿岸安全地带设立了险情观察站,实行24小时实时观察并报告,相关县市区也都派员靠前连续观察险情,并设置了双备份的24小时值班专用热线电话,以备在发生全溃坝时,除现在已转移的人员外,第一时间通知到每一位需要疏散转移的人员。

  一旦发生溃坝险情,上游观察站也将每间隔20秒钟连续发射30发信号弹作为警报。警报发出后,绵阳指挥部还将同时使用热线电话、短信、广播电台、电视台、高音喇叭、广播等辅助方式向社会公告相关信息。

  如此大规模的撤离工作,对正在紧张进行抗震救灾的地方政府而言,是一件极复杂艰巨的工作。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