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6月11日电(记者李美娟)江西最近发生6人因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死亡事件后,关于什么是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是不是打得越多越好等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不少卫生专家、医学教授提醒广大群众,不要迷信和神化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不要把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当作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品”“补品”来用。
近年来,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越来越被人熟知。“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可以预防非典型性肺炎”“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谣言也曾经在一些地方传播。有医生告诉记者,一些病人在治疗时常常要求医生给其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社会上也有父母给体弱的孩子反复使用这种血液制品。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生化系副教授陈水亲告诉记者,迷信人免疫球蛋白非常不可取。他说,人免疫球蛋白俗称丙种球蛋白,它是一种在人体中含量最多、维持时间最长的最主要的抗感染的抗体,主要从人体血浆中提取。因此,人免疫球蛋白制品是一种血液制品。一些免疫缺陷患者在输注这种抗体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确能迅速提高、增强。
但是,人免疫球蛋白制品不可滥用。一方面,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增强免疫力的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是维持的时间短,并且不是包治百病,它被注射到肌体后,只有遇到相应的抗原才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如人免疫球蛋白并不能防治流感、肺结核、癌症等。另一方面,滥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导致心率加快或减缓,甚至引发休克。同时,由于人免疫球蛋白是血液制品的一类,如果在提取过程不严格,就有可能感染乙肝、艾滋病等。
针对一些父母给体弱的孩子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做法,专家提醒,儿童正处于自身免疫系统不断健全和完善的阶段,反复使用被动免疫法,反而会干扰孩子自身抗体的形成,同时,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专家指出,病人是否需要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主要还是听从医生安排。一般来说,人免疫球蛋白制品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用于某些传染病的预防,如甲肝、麻诊的密切接触者;二是对原发性、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