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震区手记:一次没有采访本和照相机的绵竹之行

  新华网成都6月16日电 题:一次没有采访本和照相机的绵竹之行

  新华社记者 宫一栋

  6月13日下午,采访完四川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和九龙镇乡卫生院,我又一次来到了绵竹市景观大道旁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但我把照相机、采访本、圆珠笔和录音笔都收进了背包。
此时,人们已经无数次面对记者们“咔嚓、咔嚓”的快门和犀利甚至具有创伤性的提问,该让他们平复心情、安心生活了。

  这个安置点居住着重灾区清平、天池和汉旺3个镇的1300名受灾群众,蓝色、白色和绿色的帐篷填满了所有的空地。跟我去过的一些棚户区不同,这里的社区性很强,简易超市、小卖部、水果摊、净水机、盥洗池、露天电影、浴室等一应俱全,引人注意的还有一所悬挂着一面国旗的“爱心学校”,学校的“校长”叫“QQ”。

  没有人知道“QQ”的真名叫什么,不过27岁的她在这个安置点却很有名气,特别是在孩子们中间。这个来自湖南株洲的姑娘原本在深圳从事IT营销。地震后,她按捺不住了,就和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了四川绵竹,为因受灾而不能上学的孩子们提供一个临时上课的场所。

  帐篷下放着20多套蓝色课桌椅,班上有从小学到初中的几十名学生。“复式班”开了美术、英语、古诗词、体育、音乐几门课。孩子们一起读书的声音响起,仿佛天籁一般优美。

  不过,“爱心学校”更像是孩子们的一个心灵庇护所。无论男孩、女孩,都爱缠着“QQ姐”,从背后蒙住她的眼睛,跟她捉迷藏,或者只是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让她轻轻地拍拍头。在父母们还在为未来的生活犯愁的时候,孩子们的需要容易被忽视,脆弱而敏感的他们无疑需要情感的抚慰。而“QQ姐”的出现恰恰扮演着心理层面上的稳定客体角色。

  开晚饭了,人们端着碗排队。来自绵竹本地的志愿者们早上4点就要在伙房里忙碌,每天蒸350公斤大米、烹制数百斤蔬菜、煮上千个鸡蛋,真不是件轻松的活。一日三餐,中饭和晚饭至少有一荤一素。一个叫刘成林的孩子似乎总在思索着什么问题,他拿过我的饭盒,帮我去打饭。

  吃过饭,孩子们围着乒乓球台打球,或者跳绳、下棋、踢毽子。我和来自安徽的心理辅导老师小安、来自四川遂宁的高三毕业生邓程文在路灯下聊着天。6月10日,参加完高考的邓程文和其他8名同学坐了1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绵竹。几天里,他们搬运东西、扫大桥、挖水渠、辅导学生功课、给老人拿药,稚气的脸上洋溢着热忱与专注。“你知道吗?我来的第二天就爱上这里了。”邓程文告诉我。

  8点半,突然停电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没有人知道,电究竟什么时间会来,但一切活动都还继续着。人们抱着要洗的衣服,彼此友好地打着招呼,或者停下来叙叙家常,仿佛他们已是相识多年的朋友。

  忽然间,我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似乎回到了熟悉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中国,物质匮乏,心灵却不轻浮:人们在关系密切的单位、厂子、家属院、集贸市场里,进行着种种生动而亲切的交往。“我在这里,找回了很多失去的东西。你不觉得,我们这些在城里生活的人,平时的生活太压抑了吗?”“QQ”一边洗衣、一边回头对我说,“在灾区,能做一点小事就是好的,现在这里需要我。”

  晚上11点,我和来自遂宁的8位男孩在一个帐篷里挤着睡下。早上5点,毛毛细雨突然变成一场滂沱大雨,我们的帐篷也因为没有关好透气窗而淋湿。我想去看看睡在小帐篷里的“QQ”以及其他几位老师的情况怎么样,便冲向南边那排帐篷,却发现这里的青年志愿者组长陈照虎和驻守的战士们已经在漏雨的彩条布棚仓库里忙碌着,把打湿的物资转移到刚铺好的蓝色防雨布上。

  男孩们闻讯都跑了过来,开始干活。我的眼中只有一张张沾满汗水、雨水和泥水的脸,只有在许多个人手中传递的一箱箱方便面、饼干、蛋奶粉和矿泉水。干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才把物资安全转移完毕。这是一场紧张而快乐的劳动竞赛。

  虽然走进这里的帐篷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我不忍心搅扰人们的安宁,只在吃过中饭后去看了刘成林的家人。刘成林家在清平,他的爸爸刘代和在当地一个磷矿上班,每月不到1000元钱的工资要维持全家6口人的生活,但这次地震让矿场顷刻化为乌有。

  现在,刘代和还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怎么办。震后,在绵竹举行的5次招聘会上,他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因为他只读过小学,而绝大多数用工单位招收的是初中以上的工人。“现在不上学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再难,也要想办法供养成林读书。”刘代和说。

  显然,住在棚户区的成年人面临的压力要大得多。小安说,他们经过排查发现,这里70%的家庭都有家人在地震中死伤。他最担心的是,等1个月后住进板房,受灾家庭的生计和生活问题将凸现出来,那时的心理问题也会更加突出。“所以我们要做长期的心理服务,现在已经有两名绵竹的老师参加了我们的培训。”

  大雨过后,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一脚深一脚浅,战士们挖出了一条沟渠,以便积水尽快流走。

  下午,“爱心学校”又迎来了两位朋友——香港的伍文曦及其女儿陈之淇。服务于一个残障人士非政府组织的伍文曦准备在香港筹集一些善款,在震后的彭州和绵竹开展一些社工服务项目。

  陈之淇在一块白板上抄下了一首自己在地震发生后写的歌词:“我知你现在很害怕,觉得世界已经放弃你,就是一瞬间,什么都没有。这世界还没到极点,我知你觉得很孤单,但我永远都在你身旁陪伴你……”

  当我返回帐篷取书包时,看到男孩们头全朝向一个方向,彼此抱着睡在一起——他们太累了,是在补早上的睡眠。他们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也让我为之潸然泪下……

  离别绵竹,我向这片饱经劫难的土地挥手,但我的内心多了许多牵挂:

  邓程文、罗实、邹樊、周乾坤、段超、蒲涛、卢良友、吴邓、林洁,来自遂宁的9名高三毕业生……

  “QQ”、谢朝霞、何亚琼、李小平、小安、王老师,来自广东深圳、安徽合肥、云南昆明的助学和心理志愿者们……

  来自云南的铁甲战士们……

  年幼却懂事的刘成林和他的家人即将离开清平,到另外一个叫做马尾的地方居住……

  这里每一个用笑脸、勇毅与坚韧应对灾难的人……
(责任编辑:廖恒)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