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都江堰3万人日夜奋战 239个过渡安置点全面开工

  成都:8月1日前让全部受灾群众住上新家

  8月1日前 让全部受灾群众住上新家

  8月1日前,让住房倒塌和损毁严重的全市受灾群众全部实现过渡安置!这是6月1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代表市委作出的郑重承诺。

  今天,距8月1日只有短短的36天,在这36天里,板房如何建设?配套设施如何完善?救灾物资如何发放?如何管理才能使受灾群众住得舒心?如何才能让所有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给40多万受灾群众一个温暖的新家?这无疑是对各级政府的一个巨大挑战。任务迫在眉睫!一场全力以赴抓好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的战役已经打响!“决战8·1”,分秒必争,全市瞩目!市委的承诺如何兑现?本报将全程记录。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受灾最严重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以及市建委负责人,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迎难而上 保证27万群众如期住进安置房

  对话人: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

  都江堰是这次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因房屋垮塌和严重损毁需要进行过渡安置的受灾群众也是最多的,达到了272084名,占全市的1/2强。按照市委的要求,这272084名群众都要在8月1日前住进相对稳定的住所。目前距离8月1日还有36天,而都江堰大约还有2/3的群众也就是近20万人需要在这36天中得到安置,都江堰能够做到吗?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把握拿下这个战役。”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表示: 虽然困难重重,但请所有关注都江堰的人们放心,都江堰一定不负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7月25日前,建好所有的过渡安置房共99670套;8月1日前,让所有需要安置的受灾群众住进安置房。

  3万多人日夜奋战

  239个过渡安置点全面开工

  都江堰市建设局局长闵云万告诉记者, 从6月22日起,大批建设施工人员进驻都江堰,目前,已有来自山西、河北、安徽、上海、重庆等地和成都建工集团、锦江区、青羊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的3万多名建设施工人员在都江堰日夜奋战,239个过渡安置房点位全面开工。

  “决战8·1”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但 “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闵云万说,一是三万多人的建筑队伍同时施工,都江堰如何做好相关的保障协调工作? 二是主要负责过渡安置房建设的省外援建队伍对西部的水土条件缺乏认识,都江堰如何配合他们搞好建设? 三是过渡安置房要求建在无地质灾害、污染源、安全隐患的场地,且各地援建的活动板房规格不尽相同,都江堰与援建队伍如何有效对接,做好规划设计?

  刘俊林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5月23日,占地1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名受灾群众的幸福家园活动板房安置点建成并入住。当时有些国外的媒体认为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德国的一位国家领导人也以为是我们过去建好的,后经为我市提供净水设备的援助人员解释才了解实情,但仍感到不可思议。“我是想说,只要我们拿出这样的精神来,埋头苦干,一定能取得‘决战8·1’的胜利。”

  据了解,目前,除了都江堰过渡安置房建设领导小组主抓这项工作外,都江堰所有副市级领导都参与到了“决战8·1”的战役中,作为与都江堰19个乡镇和一个开发区对口联系的领导,责任分到了每个人的人头上。同时,从都江堰建设、规划、国土、水务等部门抽调了150名工作人员下派到各个乡镇,配合所有乡镇搞好过渡安置房建设。都江堰4个纪工委各派出了一名副书记驻在外省援建队,负责协调处理援建队遇到的困难。

  “现在,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雨季就要来了,所以我们现在是尽量打‘提前量’,抓紧建设、安置。”刘俊林说。

  不仅要有房住

  还要尽量让群众住好

  昨日上午,当刘俊林来到“勤俭人家”安置点时,立即有群众围上来向他反映用电的问题。“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住进安置房后,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尽量让这20多万群众住好?”刘俊林说。

  刘俊林说,对已经交付使用的安置点加强社会管理。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立了完整的社区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服务。社区警务室、劳动保障站、卫生防疫站、公共平价食堂等一应俱全,还开展了就业培训,尽量帮助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群众就业。三是做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安事件等的预案,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不致再受到影响。“我们特别要求,社区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耐心、细心地做好工作。”

  “随着安置工作的深入进行,肯定还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尽量让群众住好。”刘俊林动情地说。

  本报记者 钟蓓 摄影 廉刚

  克服困难 把受灾群众安置好

  对话人:彭州市委书记门生

  彭州市委书记门生昨日下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将全力克服困难,坚决完成8月1日前让受灾群众全部住进过渡安置房,把群众安置好!”

  门生说,彭州总共需要建设67541套过渡安置房,截至昨日下午5时,已经建成22938套,超额完成了原定计划,剩余的44603套计划于7月25日全部建设完成,让受灾群众8月1日前都能住进去。他说,彭州过渡安置房目前遇到的困难首先是天气,主要是高温和雨天给活动板房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困难,比如6月19日开始的雨天,使得一些安置点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所延后,因为山区土质为黏土,一下雨路面就很滑,一些作业机具开不进山区;二是活动板房的建设和部分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本身就不能同时进行,如水电气管道的铺设等;另外,挖掘机、铲车等作业机具数量上还有缺口。门生表示,彭州市委、市政府将克服困难,让剩余的第2批活动板房8月1日前交付使用。本报记者 熊德壮

  全力以赴 力争7月10日前完成

  对话人:崇州市委书记范毅

  就崇州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房建设进展情况,记者昨日对崇州市委书记范毅进行了采访。

  范毅告诉记者,崇州市急需安置的受灾群众有7万余人,需建设14000余套安置房。截至目前,8个过渡安置点和1个教育系统安置点建设顺利推进,全市已经安装建成过渡安置房11434套,其中农民居住房7558套,已交付1726套,入住1460套4469人。整个过渡安置房建设预计本月底可以完成,目前正进入陆续验收阶段,正在抓紧配套完善各安置点水、电、气、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7月10日前完成。在安置点建设的规划、勘测、设计中,尽量利用现成的空地和场镇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作为安置点。建设保障上重点确保建设物资。实施“12小时承诺制”,即援建方提出的需要我市协调解决的问题,立即责成相关领导和单位全力以赴,确保12小时内圆满解决。

  本报记者 李卫平 江俊

  困难再大 也要保证受灾群众按时入住

  由于天气、施工场地、施工条件等方面的客观约束,我市在安置点建设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很多困难。我市是怎样解决这些难题,加快建设速度的?昨日,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我市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市建委副主任孙明。

  我市共需安置房23.4万套

  记者(以下简称记):汶川大地震后,成都的受灾群众共需要多少过渡安置房?

  孙明(以下简称孙):根据对全市房屋受损情况的详细排查统计,全市城镇和农村共有109万人、28万余户急需过渡安置。其中,通过受灾群众签字盖印确认,有18万户需要政府提供过渡安置房,10万户选择自建安置或投亲靠友。由政府提供安置房的18万户受灾群众需要过渡安置房21.4万套(包括厨房、厕所等公建配套约3.4万套),另外,学校和医院约需2万套。因此我市安置房的总需求合计为23.4万套。

  记:目前,整个过渡安置房建设进展如何?

  孙:我市的过渡安置房建设分成三个方面。首先是8个兄弟省市来蓉援建过渡安置房,截至6月24日,已确定了1914处过渡安置房建设点位,共有1240个点位完成场地平整;过渡安置房材料已运到待安装的有68995套,已完成安装待交付40468套,已验收移交50077套,已安排入住5996套。二是截至6月24日,我市的市、县两级政府共统建了过渡安置房11133套。三是农民自建完成能够安全过冬和正常生活的过渡安置房24226套。

  天气、施工场地和条件是“拦路虎”

  记:我们了解到,虽然在6月18日我市就提前7天完成了首期6万套安置房的建设任务,但在整个工作中一直都面临着各种困难,具体是哪些方面?

  孙:一个是目前的高温天气。近段时间来成都的气温一直都居高不下,并且将持续到7月份,这对人的体能会造成很大的消耗。另外,在施工条件上也有很多具体问题。比如说在主体施工和配套设施建设上,水和电这两个因素都是必需的,但许多受灾地区的水、电、气和通讯管网都在地震中受了重创,水、电根本就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场地平整方面,一些受灾场镇确定的安置点上,废墟清理任务非常艰巨,要把几米、十几米高的废墟清运走,再腾出场地进行建设,有很大的施工难度。一些在山区的安置点施工面积比较狭小,工程初期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具能勉强进去,但等房子修好后施工面积进一步缩小,机具就进不去了,只能靠人工作业。

  克服困难,保证让群众8月1日前入住

  记:怎样解决这些困难呢?

  孙:哪怕困难再大,也一定要保证所有受灾群众在8月1日前全部入住过渡性安置点。我们一直坚持实行几大协调机制:首先是建立水、电、气配套协同机制,尤其是加大对电力的协调,保障工程和进住居民的用电需求。其次是建立运输保障机制,专人负责安置房材料的二次运输协调,保障及时运输到位。还有就是建立成都市安置房建设协调小组与援建单位、受灾区县的定期例会制度,做到信息互通,共同推进工作开展。

  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安置点本身的电力设施条件如果满足不了工地上的用电需求,电力部门就自己组织一批发电机,也有很多企业自发捐赠发电设备,保障施工机器不停下来。用水方面,比如彭州龙门山镇一个安置点,因本地的自来水管网受损很严重,我们就协调相关部门从几公里外引了水过来,满足施工需求。

  下一步,我们一是要搞好配套建设,千方百计保证建设所需的燃油、电力、运输等基础条件。同时,按照“建成一批、验收一批、移交一批、入住一批”的原则,加快已建成安置房的验收移交工作,确保6月25日前所有已建成过渡安置房验收移交完毕,安排受灾群众及时入住。本报记者 胡锦枫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