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过三分之二,然而进入8月,申城市民几乎一半时间与轰鸣的雷电声相伴。昨天,上海市气象局称,今年8月本市雷暴天数已达11天,而从10日始,上海上空几乎天天响雷,一直到20日的连续雷暴天气在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今明两天本市依旧将与雷雨天气相伴,倘若如此,今年的雷暴天数直逼历史最高纪录14天。
本月雷暴已达11天 上海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傅易昨天表示,今年8月雷暴雨天数可能要翻往年同时期的一倍。近30年来(1978-2007年)8月份雷暴日数为185天,平均每年6.2天。其中,8月份雷暴日数出现超过10天及以上的年份有4年,而出现最多的为1987年和1999年,均为14天。
从迄今的状况看,今年8月以来出现的雷暴天气已达11天,截至昨天,今年的雷暴日是2000年以来9年中最多的一年。从10日到20日,共发布1橙9黄10个雷电预警。今明两天,北方再次有弱冷空气将影响上海,本市又会出现几次明显的雷阵雨天气,也将把本月雷暴天数增加到12-13天,预计将翻30年来年平均雷暴天数的一倍。
副热带高压一手“策划”雷暴 今年夏天,申城雷暴频频。究竟是什么原因触发了这场持续性的雷暴?在众多原因之中,副热带高压正是幕后的一手策划者。
傅易告诉记者,8月7日与10日两天的雷暴雨天气与12-20日的连续雷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不同。前两日的雷暴天气由海上热带云团引起的。但后期的连续打雷,则在于“雷暴天气,往往只有在气温上升运动十分猛烈的背景下才会发生,而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气流变化,正合雷暴天气的胃口。”
一方面,副热带高压是主凶,另一方面,今年北方冷空气十分活跃,成为有力的帮凶。雷暴天气总是发生在午后和夜里,主要由冷空气登陆上海的时间所决定。
郊区雷电灾害较多 防雷中心技术发展科专家许晓东介绍,根据他们的观测,雷电主要集中的区域在崇明岛中部到黄浦江东岸,市中心与郊区的雷电分布都比较平均。但雷电造成的灾害方面特别是人身伤亡事故,则主要发生在郊区的崇明、南汇等,市中心几乎没有死亡事故。
分析市中心雷电灾害事故较少的原因时,许晓东说,虽然市中心高层建筑比较多,但在建造初期对其防雷要求也很高,电器设备也都采取雷电防护措施。不过专家提醒,市中心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影响将十分重大,今明两天市民仍需加强防范。
下周初与“雷公”暂别 今明两天北方再次将有弱冷空气登陆上海,本市将出现一次明显的雷阵雨天气。下周初,本市将由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转向受大陆高气压控制,冷暖空气不会激烈相遇,大气形势将呈现平稳状态,届时持续的雷暴天气将会结束,闷热天气也将得到缓解。此外,温度也将降低,最高温度将维持在33℃左右。几乎每日闻惊雷的天气有望在下周初得以告停。(记者葛志浩实习生吴晨)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