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由来已久 资料图片 |
仅凭单双号 难解交通困局
□晚报记者 李宁源 北京报道
9月9日早,北京二环路开始出现拥堵,范围外扩至三环路,车行至西二环金融街一带时已几近停滞,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午10点。有司机讲,从7月20日开始施行的单双号限行政策带来的路面通畅情况,其实在9月8日开始便急转直下。
有人认为公务车是罪魁祸首,重新出现在路面上的公务车给本来处于堵塞临界点的北京道路雪上加霜,有人认为奥运期间外出旅游北京市民的重返让道路情况也重返拥堵,也有人分析北京市民在体验了奥运期间的通畅后,掀起的购车热潮反而造成交通压力。
|
“奥运会加快了北京城市交通建设的步伐,同时,也提出了今后交通建设该往哪个方向走的大题目。 ”北京市政院副院长刘运亮告诉记者。
单双号限行利弊
7月20日至9月20日,北京市机动车在五环路内实行单双号上路。出租车驾驶员叶凡感受,限行的效果可分为三个阶段,7月20日到未开辟奥运专用道这段时间里,他体验到了10年来最开心的驾车经历。开辟奥运专用道后,车行速度明显降低,但改观仍然明显,没有专用道的地方通畅,即使有专用道的地方,早晚高峰时也没有出现“停车”的情况。学生开学后便到了第三阶段,三环内重新出现限行前的路况。
实际上,这种硬性的交通管理措施的确带来很好的效果。 7月20日后,北京取得7个二级天、9个一级天。公交车速度提升3成、准点率达95%以上。“单双号限行”首日,高峰车流量同比下降50%,市内各条道路没有接到拥堵报警。
貌似,单双号限行政策是一个治疗大城市交通拥堵的 “万能药”,但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道路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的,为什么纳税人不能随便用?而且单号车比双号车能多用,看上去有失公平。刘运亮说,长期采取单双号限行还不成熟。
北京交通之困
与那些一直在研究解决交通拥堵的大城市一样,北京交通的一大硬伤也是“先天不足”造成的。北京新区包围旧城、同心同轴向外蔓延的“单中心加环线”的生长模式,这被建筑学界形象地称为 “摊大饼”。这块“大饼”越摊越大也越摊越沉。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区建成区扩大了5倍,市区人口增加了近4倍。
大量的胡同、四合院,正在被大量的大型建筑物取代,中心区的“聚焦”作用越来越强。 “交通委发布过一个数据,90年代末老百姓平均出行距离是6公里,但到了去年这个数字达到9公里,市民出行距离的增加,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刘运亮说。
建与堵的矛盾
路面拓宽、修建地下隧道地上天桥、修建地铁,破解北京交通谜局的努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建与堵却好像是一对永远难以解决的矛盾。
“从技术和能力角度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建好的交通设施是否能起到作用很难预估出来。”刘运亮讲,通常在营建一个交通设施前,会有大量的评估,建成后短期内也会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却很难如愿。
解决路面交通拥堵的一个方案就是增加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建立立体交通结构,“隧道建好后没多久,你就会发现情况是地上地下一齐堵。 ”“交通是个紊流,设施建成后,你很难考虑出几年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
奥运后的北京交通
“如果车流量总是保持这么大,人口密度总是这么多,中心城区的建设总是那么集中,那么无论怎么建设,大城市的交通都没有办法显著改善。 ”刘运亮说。
奥运给北京这个城市带来了很多好处,其中交通的变化最为明显。到2015年,北京地铁线路也将由200公里发展到540公里,“目标是让地铁承担北京每日交通总量的40%。 ”
除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奥运期间比较“极端”的北京交通政策也让主管部门感到,也许该用一种新的思路考虑改善交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