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为景 明月为证 故事为缘
| |
| |
中国故事话中秋 月为奥运圆
“皎皎秋空箕斗灿,圣火辉映皓月悬。百年无似如今夜,中国故事话不眠”。9月14日晚,奥林匹克中心区里,在奥林匹克圣火与中秋皓月的相互辉映下,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东鸣、民俗学界泰斗刘魁立、百家讲坛知名学者毛佩琦、康震、残奥会女子柔道冠军袁艳萍、王丽静、崔娜和教练申金刚与“中国故事”来自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祥云小屋工作人员共同度过了中秋佳节,一起讲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中秋故事。
|
泛着清辉的中秋皓月,蜿蜒的龙形水系,古朴的中式牌楼,承载着无数人奥林匹克梦想的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熊熊燃烧的奥林匹克圣火,践行奥林匹克精神的残奥冠军,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为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懈努力的“中国故事”大家庭,这一切构成了2008年中秋的独特一景,团圆是中秋的主题,而“中国故事”话中秋,让奥林匹克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一次真正的“团圆”。
“中国故事”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此次“中国故事”话中秋的策划者,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奥运会文化活动处处长王平久说,“以鸟巢为背景,以奥林匹克圣火为背景,这样庆祝中秋佳节的方式,只有在2008年的中秋才有。”
“中国故事”是由北京奥组委和国家文化部在奥林匹克公共区主办的唯一国家级文化展示活动,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通过展示有代表性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向世界讲述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故事,立体呈现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故事”是在奥林匹克的平台上,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而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节日。“中国故事”与中秋节,无论是题材,还是概念,均为天作之合。
在“中国故事”话中秋活动中,到场嘉宾与观众一起从“史”、 “诗”、“食”的角度对话中秋。
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的百家讲坛知名学者毛佩琦已经是第三次来到“中国故事”了,他前两次来“中国故事”的祥云小屋都写了同样一句话,“中国的故事永远说不完”。在活动现场,他又说了同样的话,并接着为大家讲述了“说不完的中国故事”,从史学的角度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以及古代的中秋节。
对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古典诗词有深入研究的百家讲坛知名学者康震解析了中国古代描述中秋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作于中秋月夜,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让人生的豪情跃然纸上,结尾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把深情似海的缠绵和对美好人间的期盼,悉数托出。康震刚刚参观完陕西祥云小屋,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他还饶有兴致的讲起了自己家乡的中秋民俗。在场的残奥冠军、观众纷纷讲述起各自家乡的民俗和中秋趣事,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民俗学界泰斗、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曾经出版过一本专著《中秋节》,因此,说起中秋节的民俗,刘老先生滔滔不绝。除了最常见的家人团圆、赏月、吃月饼等,各地还有许多花样,如卖兔儿爷、走月亮、放灯、曳石等,此外,刘老先生还介绍了其他少数民族的中秋民俗:云南傣族的“拜月”、云南阿昌族的跳月、苗族的跳月和闹月等,一系列新鲜的庆祝方式让在场观众听得聚精会神,“祥云小屋”诸多少数民族工作人员还踊跃和刘老先生交流了自己民族的中秋民俗。
“中国故事”祥云小屋的各民族朋友们还献上了精彩节目,展现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由残疾人艺术家表演的“口书”、宁夏花儿等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样由残疾人艺术家演唱的《超越梦想》让在场的残奥冠军们也动情地随之合唱起来,在场的人们则以热烈的掌声回报他们。
鸟巢为景,明月为证,故事为缘,以这样富有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的方式欢度中秋佳节,许多观众都表示这个“奥运中秋节”过的意义非凡,终身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