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0日奥运专电 题:奥运会、残奥会引出精彩“中国故事”
新华社记者马向菲 孟娜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为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迷住了国际友人,也让中国人在骄傲无比的同时重新认识、体会中国文化。
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有这样一片讲述中国故事的“祥云小屋”,通过这些小屋,全中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尽情展示,每天几十万名游客流连忘返。
(小标题)黄飞鸿的故事
中国文化的精深,体现在各个方面。也许司空见惯的文化现象,背后还有很多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历史。
广东小屋中,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梁国澄说,岭南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获得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很多人认为广东是“文化的沙漠”。“对此,我们一直有保留意见。其实,宋以后经济中心南移,广东获得了很多发展机会,明清时,佛山更是经济重镇,文化也得到很多发展,”他说。然后,他讲了一个关于黄飞鸿的故事。
多部电影让佛山武术家黄飞鸿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他与他的醒狮队反复出现在电视、电影屏幕上,也为舞狮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作了最好的宣传。但在背后,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梁国澄说,醒狮(南狮)与北狮不同,通过动物来表现人物,狮头根据《三国演义》制作,分为“刘备”、“关羽”、“张飞”三种。“刘备”狮多用黄、粉色,“关羽”狮用红色,而“张飞”狮则为黑色,舞法也根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
“过去舞狮的多是武林人士,争勇斗狠。比如黄飞鸿用的就是"张飞"狮,一出门就是和别人打架啊,”梁国澄介绍说。不过,黄飞鸿后来感悟“仁者无敌”,自己将狮头的短胡改为长胡须,将猛“张飞”变为慈祥长者,化解舞狮者之间的敌意。
“而且这三人是结义兄弟。因此,后来的醒狮都向团结的内涵发展,表现中国传统的和谐主题。这就是黄飞鸿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希望讲述的中国故事,”他说。
显然,广东小屋精心讲述的“中国故事”打动了观众,让很多人重新审视了这个地区的文化。
在德国上学的北京姑娘许淼是旅游爱好者,去过包括广东在内的很多省份。她觉得,自己去广东的时候,好像没有感到当地的文化这么吸引人。
“可这回到广东小屋之前,我仔细看了他们的介绍,比如那些木雕等等,真的非常精美。这让我对那里的文化更了解了,”她说。
(小标题)四大名绣的故事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全部出现在各地的“祥云小屋”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大地的广博也孕育出四大名绣这样既有融合,又有区分的民间艺术。
重庆小屋的观众都在好奇地反复看重庆民间工艺大师康宁的绣品《谜》。这是一副双面异形绣,一面是端坐的红衣古装少女,年轻俊俏,一面是白骨森森的骷髅。这位听觉有障碍的大师在一面薄绢上,双手上下面同时绣,花了整整9个月才完成这幅代表作品,有人出价33万都未能打动她。
由于听觉有障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成为康宁的发言人。他说53岁的康宁已经是蜀绣大师级高手中最年轻的一位,有“巴渝第一针”之称。为了传承这门手艺,康宁已经开始免费收徒弟,由当地给予一定经济补贴。
谭小兵说,通过祥云小屋展示,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了解蜀绣的奇妙技法。最终的目的,还是将这项宝贵的手艺传承下去。
与蜀绣相同,粤绣的两个分支广绣和潮绣都有千年历史,也都在努力寻找传承的方向。梁国澄说,这次广东拿出了真东西,绣品精美,让观众们都赞叹不已。记者看到潮绣《曼陀罗胎藏图》,上面绣有一寸来高的上百人物,每人表情各异,栩栩如生。许多观众走过,都忍不住隔着玻璃用手抚摸,并与它合影。
湖南小屋中,湘绣大师刘爱云正在继续她的金鱼图,图画色彩艳丽,红色的金鱼在绿色尼龙丝背景上仿佛摇头摆尾,活动起来。刘爱云说,她是湖南湘绣研究所的退休人员,已经和湘绣打了50多年交道。虽然湖南从事湘绣的有几万人,但能够做精品的不多,她们的研究所大概有100人左右。
与许多大师一样,刘爱云也经常遇到高价求购她绣品的事情,这幅没有完成的双面金鱼就被人看上。“有人出价几万,觉得很值,我没有卖,”她说。
江苏小屋的苏绣工艺师姚悦华坐在一副人物像绣品旁边。这是她的老师的作品,人物逼真程度与油画相同。
“苏绣用蚕丝,精细雅洁,针法灵活,内涵深刻,禁得住反复观赏,”姚悦华说,“也许是因为来自水乡,绣品非常柔和。比如绣老虎,如果是湘绣,老虎就显得非常威猛,而在苏绣中,老虎都显得温和了许多,这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培育出中国绣品不同的风格吧。”
姚悦华在母亲的影响下,7岁开始学苏绣。大学毕业后,她没有从事电子专业工作,而是做起了她喜爱的苏绣。在她的同龄人中,能够像她耐得住寂寞,投身苏绣的并不多。其他几大绣种在寻找接班人时,遇到的都是同样的问题——年轻人不愿意投身这样一项付出巨大,但回报很慢的事业。可姚悦华看到了中国名绣的光明前途。
她说,她爱苏绣,但也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文化热升温,人们对中国艺术品投资日益增加。“我觉得苏绣有很好的前景啊,这都跟经济发展有关系。人们富裕了,就愿意投资艺术品。经济是艺术的基础嘛,”她说。
(小标题)观众的感受
许淼暑假回国,又走了两个省——陕西和甘肃。再看到一个个“祥云小屋”,许淼忍不住感叹祖国文化的丰富与美丽。
“我只觉得参观的时间太短了,很多小屋都没来得及细细看,观众实在太多,”她说。
以9月8日为例,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迎来28万游客,很多人都参观了祥云小屋。据北京小屋的志愿者许迎来介绍,那一天北京小屋一个小时至少迎接5000名参观者。“我记得一个小时我们发出去5000份介绍材料,观众数量只是一个保守估计,”她说。
10日,各个小屋依然熙熙攘攘,很多小屋门口都排起长队。
“看了许多小屋之后,我都想把以前去过的地方再去一边。旅游得越多,越觉得中国文化真是太丰富了,真是大好河山。比较一下,国外的景色看来看去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意思,”她说。
搞了多年古诗词研究的房光毅参观了9个小屋后心情已经很激动了。他说,祥云小屋这样方式很新颖,特别是在奥运会、残奥会这个平台举办,不但弘扬中国文化,还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
美国游客高德则克说:“这个展览非常精彩,在这里中国人和世界分享中国的精彩文化。在这里,我了解了中国各地的不同文化,以及它们是怎样融合成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的。”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