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秋节酿造新的诗词文化
主持人:今天我们刚刚听到康教授讲到,在当年的玄武湖上一论皓月,共赋唐诗宋词,那种意境特别值得流年。今天我们虽然不是在玄武湖上,但是在奥林匹克公元的龙形水系中。在我们的金花中也有一位对唐诗宋词特别感兴趣的,有请李虹艳。
李虹艳:我想请康老师,是不是也用诗画的意境来帮我们解释一下中秋节。
康震:的确是这样,我觉得中秋节里面不光有拜月,吃月饼,还酿造了另外一种文化,就是新的诗词的文化。
|
(康震老师朗诵《水调歌头》)
主持人:谢谢康老师,您仅仅给我们朗诵了一个《水调歌头》我们觉得还不够。自古以来,在唐朝和宋朝诗词特别兴盛的年代,诗词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康震:关于中秋的词非常多,我刚才说的这个是兄弟之词,还有的是写夫妻的词,李白还有一首词叫《对月独酌》。我觉得这样独酌的诗,怀念兄弟、怀念妻子的诗,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中秋节另外一个文化内涵。通过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的描绘,传达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和谐。所以,我想在今天这个夜晚,我们朗诵李白的诗,杜甫的诗,等等很多诗人的作品,对我们今天在鸟巢、在圣火旁边,理解这个独特的中秋夜是非常有意义的。
刘魁立:一位外国的诗人翻译了李白的这首歌,他不大了解中国人的心情。但是他说我翻译了那么多的诗,唯独这首诗最打动我。他的构思使我真正体会到了诗意,居然把自己的影子和月亮相约,变成了我们席间的一些好朋友,非常的难得。也许他不大了解我们中国人对于月亮的特殊的情感。
毛佩琦:在中国文化中,很多东西都和自然相联系,中秋节就是把月亮作为人间非常美好的事物的比喻。在中国所有的美好事物里面,我们叫圆满,只有最团圆的月亮才能象征最美满的事物。我们把月亮最亮的这一天作为团圆和和谐的象征,是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的。
主持人:谢谢三位老师,我不知道康老师刚才对诗词的介绍有没有满足虹艳的愿望。我相信这个中秋一定会令我们终生难忘。
康震:刚才说到的《静夜思》,李白在写的时候特别讲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是指水井的井栏,因为看见水井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所以他说看见月光照在地上,心里面升起了一种霜的感觉。为什么用霜的概念?因为他孤独,他思念。这首诗是在华人世界里面流传最广的诗,外国人知道的也是最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