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 > 神七消息

张建启:载人航天发射场

  张建启:载人航天发射场

  □王艳梅

  2003 年10月15日9时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随着一声“点火”令下,长征2F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飞向茫茫太空。10月16日,我国第一位航天员在太空遨游14圈后,成功返回地面。

为了这辉煌一刻,多少航天人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乃至宝贵的生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载人航天发射场总指挥张建启,就是这样一位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奉献给祖国航天事业的“大漠豪杰”。哈军工的优等生,毕业后到大漠投身航天事业。参与创建西昌卫星基地。那时,20多岁的他自己就能作主决定数千万元的设备购买。组织校飞时,出现了轰炸机撞山事故。张建启当即下令:“马上向当地县委报告,组织民兵封锁保护现场……想尽一切办法营救跳伞人员!”1946 年,张建启出生在山东荷泽曹县一个贫困的家庭。他从小天资过人。1964 年,张建启被我军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高等学府哈军工录取,在这里,他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张建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学核物理的他分到了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他一切从头始。在戈壁滩刚工作了半年,正在组建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急需高科技人才,不久,张建启又随一纸调令进了大山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的第一个航天发射靶场,是世界十大航天发射场之一。当年,张建启随数千名创业者开进大凉山腹地那条神秘的峡谷时,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荒凉。勘察发射场地形时,他和战友们住在干打垒里,喝山沟里的脏水。由于生活异常艰苦,患了严重的胃病。这期间,他参加了组建卫星发射中心的方案设计、设备选择和调研谈判。尽管是一项全新的艰巨任务,他却凭智慧和勤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那时,他才20多岁,数千万元的设备自己就能作主定下来。当时的活动地板在国内还没有,他看了中国人民银行从法国进口的20多平方米的活动地板,心想,要选就选这样的,二十年都不落后。回去后一汇报,全基地一片反对声。可司令员张敏却赞成:“这是个大胆的方案,就这么干!”即使现在来看,西昌当时的标准仍然不落后。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时,谁上调度指挥,当时争论不休。调度员要求心理素质好,反应敏捷,决策果断。时任司令员王世成说:“谁能完成这个任务,谁就上。”几番斟酌,最终大家一致认为非张建启莫属。发射前组织设备校飞时,出现了轰炸机撞山事故。光测操作手们误以为是技术考核,于是跟踪追击,一个劲儿地猛拍。可张建启一看屏幕,顿觉飞行状态异常,判断出了事故,当即下达一连串命令:“马上向当地县委报告,组织民兵封锁保护现场......”后来又发现有两人跳伞,他即刻发令:“想尽一切办法赶快营救跳伞人员!”事后,基地副司令员坐在指挥大厅,对参谋人员说道:“把录音机再放一遍,让我再听听调度。”尽管这位领导因飞机失事而心情十分沉痛,还是忍不住感叹道:“张建启是一位难得的军事指挥人才啊!”从此,张建启备受上级关注和器重。重返航天一线,推出“试训结合”模式。首次合练,冒险进行转轨车载重试验。试验做到最大极限,吓坏了火箭设计师。早在70年代初,张建启就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事隔近30年,张建启碰见总装现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张局长(当年选拔的航天员),开玩笑地说:“我当时组建靶场,就是预备送你上天呢牎”两人开怀大笑。1992 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上马。1995 年,时任国防科工委作试部部长的张建启担任航天员选拔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当时决定从空军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中首先选拔出2名教练员。经过严格筛选,从全空军符合条件的只有10人中优选出2人担任航天员教练员,并迅速送往俄罗斯培训。接着,开始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第一次从档案中选了250人,然后挑选出60人集中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和航空航天总医院住院体检,最终才确定了12名航天员。航天员终于选拔完毕。就在当天下午,上级领导找张建启谈话,让他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担任副主任,主管载人航天发射试验。1997 年,张建启奔赴大漠走马上任。为适应新的任务形势,他刻苦钻研载人航天靶场技术。几年内做的数百万字学习笔记和阅读的书籍资料可用卡车拉。1999 年,他率团到俄罗斯航天发射场考察,在参观发射中心展览馆时,陪同人员指着一幅大图片对他说:“我们俄罗斯的飞船已将30多个国家150人送上太空,但没有你们中国的。”张建启不卑不亢地回敬道:“我们将来要亲手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为完成载人航天任务,张建启坚持改革创新,采取“试训结合”模式,积极推进科技练兵活动。实践中,他不断给年轻同志出课题,压担子,使他们磨砺成才。此外,还力主采取出国考察、学术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经过几年努力,发射中心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1998 年,载人航天发射场首次合练前,要对转轨车进行载重试验。因运载火箭和飞船的活动发射车重700多吨,而转轨车较单薄,能否承载起这一重量,大家心里没底。张建启决定用钢轨压在转轨车上分阶段做试验,测试载重量。当压到500吨时,钢轨在转轨车上已堆得老高,随时可能伤人或压坏设备。试验是否继续下去,技术人员犹豫不决。“继续上,做到600吨。”张建启果断下令。通过测试转轨车变形程度,他得出肯定结论:转轨车可以承载700吨重的载重量。

  新测控站吊装遥测设备天线时,中心承租了一辆从国外进口的50吨吊车。当时吊高38米,天线重13吨,吊车一次吊起来,到了极限位置,司机高度紧张,吓得面色苍白,不敢动弹。张建启在现场指挥,连连鼓劲,使得吊装一次成功。张建启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早中晚都要观察天气。他说,抓试验就像打仗,得掌握天气变化规律。1998 年,发射场进行第一次合练。前一天,戈壁滩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小雨。此前,张建启一连几天都问气象工作人员,明天天气是否好转?但当时气象部门不敢预报。此时,他观察天象,认为乌云过后,第二天肯定是晴天。夜晚,他又起床到户外,看到繁星满天,更加胸有成竹,于是下决心进行垂直转运,第二天果然风和日丽。转运时,火箭有60多米高,飞船已加注,而火箭未加注,中间是空的,上面重下面轻,做风中试验是有一定风险的。但为了积累数据,必须做到极限。转运风速从每秒4米、8米,升到每秒10米,越来越高,设计师吓得不敢做了,张建启仍主张做到最大极限,一次升到每秒14米,转运取得成功,同时测出了火箭受力的极限值。面对艰巨的试验任务,硬着头皮向曹刚川保证。当晚来到基地烈士陵园,给聂帅敬了个庄严的军礼,心里默默祈祷。“神舟”一号合练时,有的专家提出要打开飞船大底排除故障,涉及的元器件有7万多个,信号线成千上万,密封胶也上了,开底非常危险。1998 年,发射中心受命执行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只有成功才能决定执行发射任务。当时主抓试验的张建启心中毫无把握,可当总装备部曹刚川部长问他有没有信心时,他只好硬着头皮说:“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当晚,张建启独自来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给聂帅敬了个庄严的军礼,心里默默祈祷了一番,然后全身心投入发射试验。发射前,技术人员发现整流罩有问题,张建启下令彻底查清原因。因火箭结构复杂,卸出爆炸螺栓里的火药须小心谨慎,弄不好,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技术人员一点点地卸出了火药,终于查清原因。逃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发射完毕后,几天几夜未合眼的张建启回到宿舍,一头栽倒在床,浑身像散了架。“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合练时,出了一个故障。有的专家提出要打开飞船大底排除故障。张建启表示反对。因为飞船里面的仪器上千台,涉及的元器件有7万多个,信号线成千上万,测试进行到关键阶段,飞船上所有的火工品都装上了,密封胶也上了,开大底非常危险。但发射场有一个明文规定,就是飞船不能带任何问题上天。有一天晚上,张建启跑到神舟宾馆找到飞船总装厂厂长张俞谦询问情况,意外得到一份飞船开大底“50条风险分析”。他彻夜未眠,对50条风险一一认真分析推敲,得出结论为:尽管开大底风险很大,如果组织严密,风险是可以避免的;若不开大底,飞船带着故障上天,根本达不到考核目的。综合利弊,张建启拿定主意:开大底!第二天,他专门去给总装备部领导沈荣骏汇报,沈荣骏看过风险分析之后,一拍桌子说:“开!”结果打开飞船大底后,不仅排除了故障,同时还发现原来装大底的时候压断了一根信号线。在后来飞船设计中,技术人员吸取教训,改进了信号线走向。“神舟”二号飞船加电测试时,突然出现“船箭分离”信号。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此情,意味着火箭未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将会造成整个发射任务失败。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发射场召集各路技术专家进一步做故障复现试验,终于查清了故障原因,一起重大隐患就这样被排除了。2001 年1月10日,当“神舟”三号飞船顺利升空后,载人航空航天工程总师王永志握住张建启的双手,高兴地称赞道:“你们这次又立了大功啊!”2001 年10月中旬,“神舟”三号飞船三舱对接后,技术人员进行测试时,意外发现穿舱插座有一个接点信号不通。“这可不能大意!”张建启听完报告,撂下电话便急匆匆叫上发射场总师徐克俊赶到事故现场。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检测结果发现数十个插座全有问题。是元器件失效,还是产品设计本身有问题?“你们打算怎么办?”张建启问。“飞船测试可以继续进行。船上所有插座接点都是双备份的,一般不会影响发射成败。”飞船系统总师戚发轫回答。“打‘神舟’四号、‘神舟’五号,这些元器件换不换?”“要更换。”“既然‘神四’、‘神五’要更换,按载人飞船要求,这次就必须更换全部不合格插座。”为了确保“神舟”三号飞船与载人时的技术状态完全一致,张建启果断提出意见。在更换数十个插座中,2000 多个焊点每个都做严格记录,所有操作没有发生丝毫闪失,确保了“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发射“神舟”四号前,气温骤降,张建启预测气温会回升。离发射只剩下35分钟时,发射场突然刮来一股东南风,气温果然回升到零下18度。为确保“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制定了各种试验方案,应急预案达100多份。“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前,一场大雪骤降,发射中心出现了二十年来所不遇的寒冷天气。能否决定发射?指挥部会上,各系统专家均不敢签字表态。但飞船已加注,箭在弦上。张建启多次跑到中心气象室参加天气会商,每一次他都要逐一听取14名预报员的气象预报。会上,张建启也当了一回预报员,他的预报是:“发射时的气温可能在零下18度。”绝大多数气象人员不敢苟同。这天,张建启每隔一小时,就要询问气象情况。说也神奇!就在离发射只剩下35分钟时,发射场突然刮来了一股东南风,气温一下子回升到零下18度,并且还在一点一点继续往上升。结果,火箭在预定时间准时点火,将四号飞船成功送上太空。每次执行飞船发射任务,发射场作为牵头单位,要协调火箭、飞船、测控等七大系统的工作,协调面广,项目多,难度大。为此,张建启组织制定了科学高效的试验工艺流程、上百种试验方案预案和严格的试验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和安全要求细化到试验流程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部位,全面实行表格化管理。为确保“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张建启自今年初就组织技术人员精心对发射场数千台设施设备进行了检测检修,制定了各种试验方案、应急预案100多份,组织了多次系统演练和严格考核。五号飞船进场后,他每天都跟踪在试验一线组织指挥。进入90多米高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他从不坐电梯,而是一层层地爬,一层层地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就及时指出纠正。在产品及设备通电检查、吊装、转运等重大试验项目前,他要求严格落实复查、确认、签字制度,把好状态检查关、按规程操作关,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设备测试操作的安全。每一次发射都是一场严峻考验,张建启为此操碎了心,不知不觉中,皱纹已爬满了额头,霜染两鬓。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张建启倾心事业,淡泊名利。许多次大型试验任务发射成功后,上级要给他记功,他都执意推辞,说道:“要给就给我的部属吧,当领导的不能盯着名和利。”以往,每次发射后,如何处理废气是个“老大难”问题,各个发射场都没有一个安全有效的处理办法。有的为此损失了数百万元。张建启在俄罗斯考察时,发现俄方用于处理废气的设备很先进,但要卖到每台150万美元。张建启不服气,回国后组织自行设计,经过反复实验,仅花费180万人民币解决了问题,大大节省了资金。在将此项成果申报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时,有关人员提出在科研成果书上署上张建启的名字时,他坚决不同意,说道:“挂那个名干什么,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才是我的追求。”(据《国际人才》)

  《人民文摘》 (2003年 第十一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建启 | 张建 | 智慧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