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玉行、陈淑云夫妇经历了大裁军,见证了深圳的大变幻,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幸运的 图/受访者提供 |
| |
大裁军
建国以来,中国总共进行了10次裁军。1985年5月,中国决定裁减军队员额l00万。通过“撤、并、降、交、改、理”,裁军工作顺利进行。三总部机关处以上机构减少近六分之一,人员精简一半,11个大军区合并减少为7个,减少军级单位31个,师团单位4054个,新组建国防大学、武警部队,整编集团军,县级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员额由423.8万减少到323.5万,史称“百万大裁军”。
|
第一批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军人
当年他们千里奔赴深圳,只是因为国家的一个调令。也是因为一个命令,他们脱下军装成为第一批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军人
本刊记者 张欢 发自深圳
傅玉行开着一辆雅阁走在深南大道,他很平静地指着前方一栋建筑:“电子大厦,我们盖的。”
20层高的电子大厦在周围高层楼宇的映衬下显得并不高大,但在26年前,这是深圳乃至中国社会的一个奇迹——深圳市第一幢也是当时国内第一幢完全自行设计、自主施工的超高层建筑。
盖这幢大楼的是一群特殊的军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他们在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三无参照系、四无大型先进施工设备的情况下,硬是用铁锤、泥抹子、刮灰刀这些最基本、最原始的工具,用15个月盖好了这幢大楼。
车子依旧行驶在深南大道上,两边的摩天大楼不断被抛在身后,其中有1/4的大楼是傅玉行的战友们修建的。
这兵怎么就当黄了呢?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基建工程兵是存在最短的一个兵种。中共中央决定1966年8月1日开始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1982年撤消,只存在了16年。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共辖有10个军级或相当于军级建制的指挥部、32个师级或相当于师级建制的支队、5所技术学校、150多个大队或团,总人数约50万人。
在1982年的建国后第七次大裁军中,这个兵种成建制地消失了,除了交通、水电、黄金支队移交武警系统外,剩下的几十万部队全部集体转业到地方。
任正非,华为集团的董事长就曾经是基建工程兵的一员,如果没有1982年的大裁军,也许称霸世界通讯设备行业的公司就要换了天地。
中建、中铁建这样的巨无霸级别的公司也都和这次裁军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裁撤下来的部队组建了新的建筑公司。
如果去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基建工程兵和建筑公司,你也许就会发现,原来那些现在纵横在中国大地的国有建筑公司都和这次裁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傅玉行就是其中一员,现在是深圳城建集团中层干部的他,生活幸福,家庭美满,只是在想起当年裁军的那一刻时会语焉不详。
1983年5月,傅玉行在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任正连级干事。因为身处团机关,消息格外灵通。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转业!
在红岭路现建筑集团的旧址上,举行了干部动员大会,上级首长像往常一样通报着文件,只不过这一次变成了大家要解下帽徽领章了。
当年的傅是怎么想的,他不肯说,只是淡淡的提了句:“服从命令。”随后他还要下连队去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
傅玉行说那时候大家的心态还都比较平静,事实摆在眼前:国家要裁军,野战部队尚且很难保住,更何况搞工程的部队。
他的妻子陈淑云在旁边忍不住插了一句:“他那会儿成天一个人念叨着,‘这兵怎么就当黄了呢?’”
1983,他当兵整十年。
我的天!深圳!那是什么概念?
3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南海边上划了一个圈,随后就是一百多辆军列从全国各地呼啸而来,两万名基建工程兵被派到了特区建设的第一线。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