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感受改革开放30周年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新消息

金庸小说30年:从“开禁”到畅销到大众文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金庸在内地从进入到接受,到炙手可热的30年。尽管对于金庸作品的价值、意义,及其在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地位做出结论为时尚早。但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金庸现象无疑值得关注。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14部武侠小说的首字,构成了这幅对联。加上另一部短篇《越女剑》,“金庸作品集”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在当时流传很广,以致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根据金庸作品改变的电视剧、电影的流传,以今日传媒业之发达,说其传播程度远超柳永当不为虚。在几十年时间里,金庸作品被一再翻拍,牢牢占据电视机的荧屏,一批批明星因为主演金庸武侠剧而成名。

  在图书方面,金庸作品畅销几十年,销售过亿册,大概也只有特殊时期下“毛选”所创造的记录能与之相比。而其作品由“盗版”而正版,由单品种到全系列的引进出版,更伴随着国人版权保护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时至今日,金庸作品也从“成年人的童话”进入了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学者们的研究课题。

  “吴陈比武”引发金庸创作

  1954年,香港太极派拳师吴公仪,澳门白鹤派拳师陈克夫,各自宣称其本派拳技之优点,相约在澳门比武,引起了香港民众的普遍关注。这场比武的结果是,吴公仪很快击败了陈克夫。但是,这一事件却成为了香港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久,陈文统以笔名梁羽生,查良镛将自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拆开,以笔名金庸开始在报刊连载武侠小说。梁羽生的第一部作品是《龙虎斗京华》,而金庸的第一部作品则是《书剑恩仇录》。

  进入武侠小说写作领域之后,梁羽生和金庸都获得了很大成功。两人因此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金庸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香港一文化人曾经回忆,金庸擅长在每天连载的结尾处制造悬念和小高潮,让人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第二天的《明报》。1972年9月,金庸宣布“挂印封刀”,不再创作新的武侠小说。此后,他花了10年时间,整理共15部(包括一个短篇《越女剑》)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上世纪70年代前期,金庸的小说在内地尚未公开发行。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可以说,邓小平是金庸小说在中国内地的最早读者之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纷纷接到邀请,访问内地。1981年,作为《明报》社长的金庸先生接到了来自北京访问内地的邀请。当时,金庸修订《武侠小说全集》的工作已近尾声。他向邀请方提出:能否在访问内地期间拜访邓小平先生?他曾经对记者说,去北京,他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他一直很钦佩邓小平的风骨,钦佩他刚强不屈的性格。

  这一信息很快就上达邓小平处。他在一份有关金庸来访的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系笔名)。这一年7月16日,金庸携夫人和儿子、女儿踏上了访问内地的旅程。18日上午,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承志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已经等在福建厅门口,握住金庸的手说,“欢迎查先生回来走走!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发了邓小平会见金庸的消息。

  金庸先生回到香港后,立即给邓小平同志专寄了一套明河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小说全集》。据《文汇报》报道,有一次,邓楠见到金庸,告诉他说:“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

  也就是在邓小平会见金庸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大陆“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早期仅有一家获授权

  国家图书馆索引记录显示,内地出版的第一部金庸小说,恰好是金庸的第一部著作:《书剑恩仇录》,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出版,时间为1984年11月。

  1984年到1985年是金庸武侠小说在内地的出版高峰,可以说大部分的书都是在这两年出版的。在出版资源并不丰富的80年代,内地数十家出版社出版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其同一作品出现了多种不同版本。

  在形形色色的金庸武侠小说中,有根据香港明河社版影印的繁体版《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多达7个版本的《射雕英雄传》,宝文堂书店精心制作、出版的《天龙八部》、《鹿鼎记》……这些武侠小说的传播,以及由翁美玲、黄日华等主演的《射雕英雄传》,刘德华、陈玉莲主演的《神雕侠侣》等电视剧的播放,使得金庸作品风靡神州大地,由于此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眼界尚未完全打开,思想意识并未完全开放。关于金庸作品在民间的传播和官方的态度并未达成一致,由此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而7个版本的《射雕英雄传》,使得当时的“新闻联播”特别举此例痛陈武侠小说“泛滥”。在内地,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和意义的争论也由此展开。及至一些中央领导称之为“成年人的童话”,并被媒体广泛传播之后,金庸作品才获得了传播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此时正值80年代“文化热”,各种西方思潮此起彼伏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名著由北京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等机构出版后影响巨大,例如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就售出了5万册,但是,这些现象与金庸小说的盛行与传播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此时的金庸并没有从自己作品的畅销中获益。其时,国人版权意识淡薄,加上中国没有加入国际版权保护公约,给金庸支付报酬的出版者极少。因此,金庸在《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写道,“1994年以前在内地得到正式授权的只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家,其余都是盗版。”该社曾经出版了金庸武侠小说的首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并给金庸支付了10万元版税。

  董秀玉推出全套正版

  北京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董秀玉,曾在香港担任香港三联书店的总经理。她在香港时与金庸私交甚笃,当董秀玉回到北京三联任职后,金庸便顺理成章地将自己15部武侠小说的内地出版权交给了北京三联书店,并在1991年签订了10年合同,由此拉开了双方合作的序幕。

  1994年5月,北京三联书店以极其精美的形式,将36册一套的金庸作品集进行捆绑销售,一经上市,便成为爱书人热衷购买之物,迅速占据了内地巨大的销售市场,此后每年都维持着稳定的销量。2000年4月,三联书店又根据市场需要,推出了“口袋本”金庸全集,又告成功,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印数达到56000套。

  10年合同期满之后,金庸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是将版税由15%提高到18%;第二,三联出版其著作后销量必须达到一定数目;第三,作品集的销售量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

  这在北京三联书店看来难以接受,董秀玉说,当时三联保证,每年至少销售4万套,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如果三联全盘接受金庸的条件,不仅没有任何利润可言,而且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双方只有好合好散,10年的合作由此终结。在“三联”版有可能成为绝版的情况下,库存自然成为各路书商争夺的焦点。和三联书店有着良好业缘、三联版图书批发居于全国首位的北京明燕缘图书有限公司已抢先一步,将库存的6000套“口袋本”金庸作品集悉数包销。

  回想起当初的情形,董秀玉说,金庸先生后来提出那么高的条件,可能还是受到了某些人的误导。北京三联最开始做金庸作品时,内地出版的人还没有现金流的概念。自己答应金庸提出的15%的版税,实际上负担已经不轻,因为一半的利润已经被作者拿走了。“但是,金庸作品对于三联的现金流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所以我还是很感谢他。”

  “毕竟是老朋友,即使是双方分手,整个过程也很愉快”,董秀玉说,当时三联的各个环节都做得很干净,和金庸结算版税时连零头也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金庸也比较满意。“后来,广州那边出版遇到了问题,他回过头来又问我,说看看北京三联能不能和广州出版社合作,我说那就算了。”

  2001年底,金庸与广州出版社谈妥了协议。据《中华读书报》披露,金庸此次修订的背景正是因为他得到18%的高额版税,而广州出版社又担心三联版影响太深、太广,惟恐推出新版后受到市场、读者的冷落,所以索性要求金庸修改原著,否则将搁置出版计划。

  自嘲从来不能摆脱名利、金钱诱惑的金庸只得重新拾笔,开始新一轮的修订。好在电视上的金庸武侠剧从未冷场,一茬接一茬的重拍使得金庸作品一直维持在稳定的温度。2004年的第三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金庸取代老舍成为了北京读者心目中的最爱。

  与此同时,“金学”的发展蔚为大观,严家炎、冯其庸、孔庆东等专家竞相称赞,并研究、探讨金庸的武侠小说,陈墨出版了八册金学研究著作。2004年,《天龙八部》的部分章节还进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课本。

   王朔出刀

  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在第7版刊登了一篇作家王朔的文章中很不客气地指出“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初读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情节重复,行文罗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我认为金庸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

  由于批评者和被批者都非泛泛之辈,《我看金庸》很快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家媒体争相转载和讨论。11月5日,金庸在香港《文汇报》发文进行了回应,大致意思是,一、《我看金庸》一文是对我小说的第一篇猛烈攻击。我第一个反应是佛家的教导:必须“八风不动”;二、“四大俗”之称,闻之深自惭愧。香港歌星四大天王、成龙先生、琼瑶女士,我都认识,不意居然与之并列。不称之为“四大寇”或“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笔下留情。三、我与王朔先生从未见过面。将来如到北京呆一段时候,希望能通过朋友介绍而和他相识。

  围绕着王朔的出刀和金庸的回应,这一事件很快引起评论家的瞩目,严家炎、李敬泽等名家相继加入了这场争论。

  从事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交叉研究的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王学泰认为,“金庸的小说把江湖人写的那么有修养。实际江湖上的道德观念和显性社会是有很大差别的。”

  王学泰以自己的研究指出,“韦小宝肯定是个游民,连父亲都不知道是谁,不是宗法网络中的人。金庸说他把韦小宝当作反面人物来写,可是小说通过形象告诉给读者的却是一个正面的英雄形象。有人把韦小宝比作阿Q,当然两个都是游民形象,但是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不同的。鲁迅一生都在批判游民意识(他用的是流氓意识),所以他最终把阿Q送上了刑场,作为对于读者的告诫,对于阿Q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金庸完全赞美韦小宝,让他获得一切成功,让年轻人啧啧羡慕这个。实际上韦小宝如果要在现实中是很可恶的,可是他在小说中和屏幕上是那么的可爱,这是很荒唐的。所以像《鹿鼎记》所谓的反武侠小说的危害更甚于其他的武侠小说,说白了如果要把一个流氓的形象推荐给一个年轻人作为生活样板的话,不知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王学泰进一步说,金庸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的商业文化,作者似乎不太关注他写的到底是什么,他关注的是读者对什么感兴趣,特别关注人类从人性弱点出发那种心灵的隐秘之处。关注什么,他就写什么。所以它能畅销。

  尽管王学泰先生以自己的游民文化研究来评判金庸作品不一定合适,也不一定准确。但是,他的视角显然很独特。当一些评论者给予金庸作品很高的评价,诸多文学史也将金庸作为重要作家列入,给金庸小说“祛魅”,无疑是理智之举。

  评点本引来多起官司

  王朔的批评尚未烟消云散,金庸在2000年又迎来多起官司,围绕着《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的出版,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事件。

  2000年1月12日,金庸和香港明河版权代理公司状告文化艺术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科技图书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一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与此同时,文化艺术出版社作为原告又将云南人民出版社告上法庭,加之此前文化艺术出版社已被金庸推上法庭。于是,2000年伊始,以金庸为中心,一场错综复杂的著作权纠纷案在上海、北京两地同时展开。

  金庸与出版社之间的官司缘于一部内地出版的《天龙八部》评点本。金庸在1999年3月31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其实他们所谓的评点,根本是一种聪明的盗版,把我的原著拿去,随便加几句话,说这句写得很好,就成了评点了,说这段写得很紧张,又算评点了,本来如果他认真地评点了,我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他就是随便找几个人,说这段好,那段不好,像这样的评点,就是小学生也会写的。”

  4月5日,金庸在接受《人民日报》华东分社记者采访时又说:“在看到校样时,大吃一惊,……以前我对盗版确实比较姑息,想着他们可能因为穷、又没有什么知识,盗版也是谋生手段,社会上有那些小偷、强盗,不是也始终禁而不绝吗?但这一次我是深深地痛心的———因为这是一些学者,是知识分子啊!……”

  金庸两次对于《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的表态,各地读者反应强烈,有的找到书店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致使各地新华书店和一些图书发行所纷纷退货,文化艺术出版社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连带受到影响的是参加评点的13位专家,被金庸本人做了这样的否定,心中自然感到郁闷与苦涩。其后,被金庸关于“评点本”是“小学生水平”、“聪明的盗版”等议论激怒的刘国辉、王春瑜、林冠夫等5位学者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金庸告上法庭。

  对于自己遭遇的多起官司,金庸称之为“被动的自卫”。他还说,购买了全套《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来细细阅读一下,发觉对我这15部长中篇小说,有几位评点人确是花了心血,认真其事地“评”与“点”,而且他们有才有识、有学问,懂文学、懂小说,指出了原作的优点与缺点,我阅读的时候心中感谢,当时对他们的指教就心悦诚服,这主要是指冯其庸、严家炎、陈墨三位先生的评点,他们的评点,我认为是“批评”与“指点”。

  多起诉讼进入2001年2月之后,事件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文化部和江苏省相关人员的斡旋下,诉讼双方在南京签署了和解协议。文化艺术出版社也说服五位评点人与金庸达成和解,金庸与五位评点人正式同意,将分别向法院申请撤消对对方的起诉。至此,一场长达两年的法律争执在握手和干杯祝酒中圆满结束。

  而在2001年4月,国际小行星中心以著名文学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金庸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被正式定名。金庸荣获了这一殊荣的原因是,15部小说销售量共计达到了3亿多册。

  第三次修订大幅修改感情戏引非议

  金庸武侠小说集转会广州出版社之后,传出了金庸将再次修订自己的武侠小说集的消息。修订的过程从一开始到去年结束,其间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各种不同的声音。

  其中,出版方传出的消息,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碧血剑》中,金庸大幅修改感情戏,由此引致网友非议。

  在“读者无法接受的情节”调查中,“黄药师爱上梅超风”以57.36%高居榜首,“段誉和王语嫣分手”“张无忌有望同娶四美女”“杨过与小龙女热吻”分居第二、三、四位。某网站曾经做了一项调查,超过75%的网友表示他们无法接受传出的修订信息,不会去购买即将面世的修订版作品。

  对于金庸这次总的修订,一些网友表示,金庸有精力做这样的修改,不如去写新作。写过《金庸传》的浙江学者傅国涌认为,金庸的修订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的商业行为,而不完全是创作上的精益求精。

  新修版策划方朗声图书有限公司策划总监何娴表示,修订版中只有《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碧血剑》6部作品在情节上改动较大,其他作品主要是细节和文字的调整。今年上半年,金庸历时6年完成的第三次修订版武侠小说作品集,由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对于读者而言,新旧版本的比较和差异,或许将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张弘) (来源:《小康》杂志)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金庸 | 梁羽生 | 邓小平 | 陈克夫 | 吴公仪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