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鼓励创新精神,改革相应制度,培养科学兴趣,而不仅仅是完成科学任务。
南部阳一郎等人的得奖,无疑成为亚洲科学家获得更多诺贝尔奖的助推器,在增加信心的同时也倍感任重道远。亚洲的科学潜力以及有待改善的地方,其实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此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人有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郞、江崎玲于奈、小柴昌俊。今年,我们再一次看到,物理学奖的工作主要是在日本本土进行的。除了物理,日本科学家在化学、文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惊人的成果,共有15人获得诺贝尔奖。
中国百年动乱,一系列的动荡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无疑也影响到科学研究。可庆幸的是最近30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也跟着起飞,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新的成果。从今年的物理学奖,也许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亚洲的科学家有能力与欧美科学家一样做出最尖端的科研成果。因为亚洲文化和智慧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或提升科研的水平,过去日本、中国、韩国、印度等国的科学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目前亚洲科技有一点需要重视的是,要加强自己的信心,不要在全球化冲击下,事事都被西方牵着鼻子走,渐渐地失去主动权以及创新精神。
二、一定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资。随着经济的起飞,亚洲的教育以及科技的投资会有极大的推动力。不过,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资。中国奥运成功、“神七”上天,光有这些还不够,中国同时也需要诺贝尔奖。我们不仅仅需要比尔·盖茨和任天堂,也需要基础科学。
三、我们需要多一些自由讨论。亚洲国家一向受儒家思想影响,听命上级指示,忽略个人看法。只有民主自由的讨论,才有可能寻找出科学的真谛。
四、尽量避免繁琐的官僚制度。今年得奖的南部阳一郎教授曾认为亚洲的体制过于保守,尤其对年轻人设置了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浪费了不少时间在行政工作上。他认为美国的制度比较灵活,在聘请、升职等方面都比较开明,这点亚洲国家是应该学习的。
中国若要在未来10年至20年摘下诺奖,必须鼓励创新精神,改革相应的制度,培养科学兴趣,而不仅仅是完成科学任务。有了兴趣,创新的可能也就较大。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