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仇琳)由中国发起和领导的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第一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科学计划草案10日在北京发布,旨在进一步加深对季风亚洲区域的理解和认识。
该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在发布会上说,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科学计划将进一步加深对季风亚洲区域乃至整个地球系统中人类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保障。
亚洲地区居住着世界60%的人口,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符淙斌说,几乎所有发生在季风亚洲区的社会、经济活动都与季风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季风气候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的水资源、空气质量,农业、工业、人体健康、城市生活和生态系统。
他说,已有科学研究表明,不断增强的大规模人类活动有可能对季风系统的变动产生影响,从而对全球能源、水资源和生物圈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环境问题。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科学计划的发布,表明我们对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所做出的努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在会上说。
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科学委员会由全球变化研究四大国际计划代表以及中国、日本、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3位科学家组成。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部为该项目提供运行经费。
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着重于季风亚洲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与机理研究。针对四个主要区域,即海岸带、高山带、半干旱带和城市带,研究其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自然灾害和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