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揭秘安徽蚌埠古墓发掘:引全国文物界高度重视

  五色混合土、白土垫层、圆形墓坑、放射线、土丘、土偶……经过19个月的考古发掘,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蚌埠双墩1号墓揭开了神秘面纱。

  专家介绍,双墩1号墓展示了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的极其复杂的遗迹现象,开启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


  记者 李继锋 发自安徽蚌埠

  发掘后的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7辆三轮推土车,静静地偎在墓坑的旁边;巨大的吊车钢梁横亘在空荡荡的墓坑的上方;如盖的钢铁顶棚遮住了市郊灼眼的阳光。

  站在双墩墓1号墓深达8米、直径达20米圆形的墓坑边缘,你才能依稀感触到之前这里考古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的情形。

  2006年12月,一支十余人的考古发掘队进驻双墩村,开始了长达19个月的考古发掘。

  因为早在2005年6月17日,双墩村村民发现北墩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个9米深的盗洞。次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该墩实施抢救性发掘。

  发掘一次次被迫停止,既有技术性的保护策略,又有发掘资金断供的窘迫。

  参与发掘工作的双墩村村民姚起怀,怎么也不会忘记考古发掘领队阚绪杭教授的出离愤怒:“如果钱再不到位,我们就把土给重新填上!”

  五色土、白色封土和“放射线”

  “墓口外的白土层(除墓口和墓道外),从空中俯瞰,犹如一个中间镂空的庞大的圆形玉璧,气势十分壮观。”

  9米多高的封土堆,工人们一层层推掉,阚绪杭惊奇地发现,封土堆下铺垫了一层厚约0.3米、直径约为60米的圆形白土层。

  “这种纯白色土还不属于白膏泥土,经检测含钙,为沉积淤土渗出来的白色泥浆沉积土。”阚绪杭强调说,“这在我国已发现的墓葬中从未见过。”

  “我的心当时快要跳到嗓子眼儿了,这一定是个考古界的奇迹!”

  阚绪杭坐在蚌埠市博物馆三楼的办公室里,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这些从未见过的新的文化现象和建筑遗存,显然是经过"精心构思、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施工、精心装饰"的。”

  “保护第一,发掘第二!”阚绪杭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没搞清楚之前,我们宁可停工,也不能鲁莽地发掘。”

  蚌埠市小蚌埠镇双墩村的两个土堆,六七十年代曾是部队的雷达站。1993年,考古学家根据该土墩的封土及状貌,初步判断该土墩为汉墓。

  “一个非常专业的盗墓贼黑手伸向古墓,使抢救性发掘迫在眉睫。”阚绪杭说,“虽然对文物的保护,发掘有时候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在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后,以安徽省文物考古所阚绪杭教授为领队的十余人的考古队迅速成立。

  年逾六旬的阚绪杭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多年来潜心研究淮河流域的文化沿袭,著述颇丰。1999年他在准北市濉溪县考古发现了隋唐大运河故道上遗存的8艘唐代沉船,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06年末,考古队立即进驻双墩工作,并将北墩确立为1号墓。为了弄清1号墓的情况,有关方面专门从洛阳请来了打洛阳铲的高手。

  “这些打洛阳铲的师傅经过仔细勘测后,认为这个墓可能呈"亜"字形。”阚绪杭说。当考古工作者们按照“亜”字形发掘1号墓时,他们却怎么也找不到古墓的边缘。

  “发掘到墓道时,墓道短而狭窄,而且离墓底有3米,这并不符合一般古墓的形制,所以北墩还一度被认为可能是祭台。”阚绪杭教授说。

  怪异的北墩让考古工作者越发小心,他们边发掘,边仔细记录,生怕漏掉了一丝关键的信息。文字、照片、录像、样土标本的收集与分析,一样不落。

  “另外,该墓葬使用了我国从来没有见过的黄、灰(青)、黑、红、白等五色颗粒混合土作为封土、填土。北京的专家经过调查发现,这种颗粒混合土非一地所产,均需异地选择和采运,并需要进行人工混合成不同的深浅颜色。”阚绪杭介绍说。

  几十年来,在以往发掘的墓葬中,阚绪杭遇到的墓坑结构大多呈现方形或者长方形,也有呈“申、甲”等形状,但蚌埠双墩1号墓却是圆形墓坑结构。

  在蚌埠双墩1号墓墓坑中,首次出现由深浅不同的填土构成的“放射线”遗迹现象。20条放射线从墓坑中间向四周辐射,呈扇面形状,除东南角4条线似被扰乱外,其他方位辐射线都很清楚,并有一定的角度规律,从空中俯瞰仿佛轮盘。此外,墓壁一周还有两米宽的深色填土带围绕着中间的放射线。

  “社会学家分析,玉状的白土层,反映了古人对财富的眷恋;而天文学家则分析,放射线则体现了太阳图腾崇拜现象。”阚教授说,“只要标本留下,谜团以后会慢慢解开。我们用了新的考古学方法,将这一土层完整记录下来,要不然这一与众不同的神秘图案可能会随着发掘的深入而消失。”

  顶棚、墓墙和土偶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掘才刚刚开始,蚌埠市政府拨付的50万元专款就用完了。”阚绪杭说,“随着发掘的深入,梅雨季节就要来了,墓坑上必须建个顶棚。而且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当地政府要建博物馆,就得建个质地上乘的。”

  “难呀!”阚绪杭感叹当时的困难,“请北京的专家,请陕西、山西的专业考古人员,做顶棚,做吊车,都需要钱。”

  “我就抽空跑省城找分管省长,找省建设厅、文化厅、财政厅、发改委,再到当地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去,请他们到发掘现场来,开现场协调会。”

  那一次,阚绪杭为钢质的顶棚申请了80万元,为建吊车协调了16万元。

  “为了考古的事,我不怕得罪人。”阚教授谈起他的那次发怒,“眼看墓坑里水漫了上来,还没有筹到打井的钱,我对着一位来视察的领导控制不住自己焦虑的情绪:"如果钱再不到位,我们就把土给重新填上!"”

  “在每一步准备工作没做到位之前,我们绝不贸然发掘。”

  2007年5月底,考古队员发掘到了北墩的第二层台,一圈土偶(没有烧制的小泥人)呈现在他们面前。

  在二层台一周内缘部,由3层土偶垒砌成墙体形状的内壁,高34厘米左右。土偶墙与墓壁之间用黄色泥沙填充,其上部平抹白泥层与上下墓壁白泥层连接成整体。

  “2300多个土偶整齐地砌成一座城墙的模样,俨然就是一座古代的城池。”阚绪杭非常惊奇,“土偶也可能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种特殊葬制和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必要好好保存。”

  “土偶含水量大,水汪汪的,一碰就碎,一是难以取出,二是不容易脱水。这给我们出了极大的难题。”阚绪杭说,“我们没有成熟的技术,从陕西请专家来,得一百多万,我们的经费又那么紧张。”

  几天的苦思冥想,阚绪杭想出了个土办法,取出土偶,装在小塑料袋儿里,让水分慢慢蒸发。这就避免了土偶在太阳下曝晒而发生皲裂的可能。

  “办法虽土,但科学实用。”阚绪杭笑言,“不过有个缺点,就是费工夫。”

  村民姚起怀对阚教授“照料”土偶的细心,印象尤为深刻。“一千多个土偶,多半是他自己取的,别人毛手毛脚,他不放心。最后,抢救出一千七八百个土偶,他在挨个编号。”姚起怀说,“那劲头就像疼自己的孩子。”

  蚌埠地下水丰富,5米以下就是流沙层,取土偶之前发生了小面积的塌方。阚教授果断停工,他决定在原墓墙的内侧披上一层坚硬的水泥内衣,以期达到防止塌方和保持原圆形墓型的作用。

  阚教授的想法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当地政府认为,成本太高,不值得;而北京的专家则认为,水泥的内墙改变了原墓墙的质地和外观。

  而阚教授却依然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停工,请来专业的施工队,沿墓壁由上到下,向墓壁内横插入长10米的钢筋作为铆钉支护,一米一根,织成网状,喷入混凝土,形成保护层。

  “你说我改变了原貌,但不做混凝土保护层,全部塌方,到时候不要说文物取不出来,就连独特的圆形墓型也保不住。”阚绪杭分析道,“保住这个独特的圆形墓型,以后还可以在原址建个博物馆,我可不想毁了它一走了之。”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考古有时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突破僵化的思维,改革创新。”阚教授补充道,“最关键的是保护意识的提高。”

  最后,混凝土保护层随着发掘的进度向下延伸,直达墓底。为便于以后的科学研究,在墓坑两面的侧壁各保留一块原始墓壁,包括封土的五色土和白土层,用玻璃器皿密封。

  另外,到达流沙层后,渗水严重,阚教授让施工队在墓坑的四周打了6眼水井,不断地向外排水。

  参与施工的村民姚运标说:“光灌水泥壁就花了30多万,每月抽水的电费高达2000元,但如果不是这样,墓坑早淹塌了。”

  墓主、殉人和器皿

  “发掘出的墓道口也到了尽头,但墓底却没有出现。”阚绪杭说,“陌生而奇怪的墓制让我们没敢贸然进一步发掘。”

  各路考古专家云聚,谜团依然没有解开。发掘工作被迫又一次停止,考古队心焦如焚。

  恰在此时,临近蚌埠的凤阳县传来消息,那里发现了一个小型的圆形古墓。阚绪杭闻迅即赶往现场。但墓葬已被破坏殆尽,只剩下直径8米左右的圆形墓底。根据现场抢救性发掘,在这座墓葬中发现墓主和10具殉人的棺木痕迹以及骨架。

  凤阳县的圆形墓葬与双墩1号墓相距不过20公里。根据多年的淮河流域的考古发掘经验,阚绪杭推测:双墩1号墓也是一个墓型一样的墓葬。

  解决了这个疑问后,发掘工作得以继续推进。

  2008年6月中旬,双墩1号墓葬发掘到底。深达7.5米至8米的墓坑,直径约有20.2米的墓坑,全部清晰地呈现出来。依据随葬品和墓底埋葬布局,考古专家判断其时代应该为春秋时代。

  “这两个墓是目前考古史上发现的唯一圆形墓葬。只不过双墩1号墓时间更早,规模更大,取得的资料也更加完整。”阚绪杭说,“事实也证明,蚌埠双墩1号墓的墓底埋葬布局以及器物摆放情况与在凤阳发现的圆形墓葬基本一致。”

  同样让专家们惊奇的是墓底的埋葬布局:墓葬为一个直径14米的圆形底部,墓口下两米处有一个二层台,二层台往下的墓壁微向内斜,直至墓底,显得坑深底大。

  “双墩1号墓的墓主人遗骨和佩剑以及10具殉人,是研究该墓葬形制和春秋时期淮河流域葬俗特点的重要考古资料,保证墓内殉人入殓方式、摆放位置等信息的完整性,对下一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十分重要。”阚绪杭介绍,“因此,我们采取了更为谨慎保险的办法。从6月24日起,考古人员开始将骨骸连同周边的墓土一起装入特制的木制套箱后整体提出。这种提取方式不仅可保证殉人骨骸的完整,还可保存较多的原始信息。”

  阚绪杭教授认为,野外发掘工作的结束,只是考古工作中的一步。来不及喘息,他又一头扎进文物的修复、整理等工作中去。

  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双墩1号墓文物修复期间,在编钟等器物上发现多处铭文。考古学家表示,越来越多的信息证明其墓主人可能就是钟离国国君。

  “蚌埠市已决定此墓原址保护,同时结合附近的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将这里打造成淮河流域重要的文化遗产旅游区。”当地文物局的一位同志展望道。

  蚌埠双墩1号墓考古发掘新经验的探索,引起了全国文物界的高度重视。2007年末,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视察大运河申遗工作的间隙,特意到双墩墓1号发掘现场考察。他对阚绪杭及其考古队所探索出的重大考古发掘“现场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的新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阚绪杭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