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俊倒下,玩具还在。昨日下午,合俊俊领厂区,工人们在大门外等候领取工资。本报记者苏仕日摄 |
合俊厂区“停产牌”外,工人们信心大减。苏仕日摄 |
昨日,一名招聘人员向合俊的员工发招工简章。苏仕日摄 |
“合俊倒闭六千工人失业”追踪
为什么偏偏是合俊?
合俊这家被称为全球最大玩具代工企业的港资上市公司,在轰然倒下的瞬间激起无数灰尘。6400名失业工人被拖欠逾2400万元工资,数百名供货商被拖欠几亿元货款,以及随之升腾而起的恐慌:金融海啸中的中国企业倒闭第一案?全球金融危机已然危及中国实体经济?中国庞大的代工企业群体已经无路可退?
第一现场
●工人
合俊轰然倒下企业趁机招工
多数信心不足不敢当场签约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合俊集团位于宝山的俊领工厂,这里依旧围满着人。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仅有来自东莞周边镇区的企业,还有来自深圳、惠州等地的企业,也有一些小的人才市场在附近帮企业招人。在合俊集团位于樟洋的厂区,一位来自深圳、从事手表制造行业的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他15日就来到这里招工。
据这位老板介绍,他需要在这里招200—300名员工。招工传单发出去后,并没有多少人立马同意去试工。“现在招工很难,许多员工对老板都不放心,所以很少有员工会立马签约”。
与企业招工热闹的场面相比,聚集在合俊两个厂区门口的员工相对平静,大多数人只是在等待着政府进一步的消息。虽然政府已承诺100%垫付8月、9月两个月和10月份上半月的工资,但大多数员工仍然信心不足。有不少工友表示,并不指望从政府拿到近3个月百分之百的工资,能够拿到9月、10月份的工资就不错了。
目前,政府已全面接管了合俊在东莞樟木头的全部厂房的设备,并在大门口贴出了公安局的通告,禁止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昨日,有政府部门人士透露,已经将员工8月份工资打入员工工资卡中。截至昨日下午5时记者离开合俊樟洋厂时,有员工表示,并没有收到8月份工资。
●供货商
工人有人管谁管供货商?
对未来经营氛围均表担心
“如果下一家企业倒闭了,政府还会出资垫钱吗?”供货商林老板告诉记者。林老板在合俊集团樟洋厂房的对面开了一家包装材料门店,是合俊的供货商之一。从2000年开始为合俊供货。
林老板告诉记者,早在今年年初,他就没有给合俊供货了,现在合俊共欠他40万元的货款。“这几年算是跟合俊白做了。”林先生感叹到。他现在和几个老板最希望的就是,合俊能重新开工,就是再给他们供几个月的货也不怕,起码还有希望,而现在希望都没有了。
林先生很是感叹,企业破产了,员工还有政府垫付工资,而作为供货商,根本没有叫板上游企业的资本与权利,能够把单做进企业就不错了。
“工人有人管,谁来管我们供货商呢?”在采访过程中,来自不同地方的合俊供货商都对未来的经营氛围表示担心。据初步估算,合俊集团总共欠供货商近4亿元。
●樟木头镇政府
政府尽力了也是受害者
曾询问是否要帮扶合俊未答复
昨日上午,樟木头镇政府召开了“感恩商家,帮扶企业”新闻发布会。作为新一届镇委、镇政府,在预见到因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没想到的是,“感恩商家,帮扶企业”主题发布会,却变成了“合俊专题新闻发布会”。
有政府官员表示,出现“合俊事件”,镇委、镇政府也感到很无奈。“在这件事上,政府也是一个受害者,从事件一开始,政府就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据了解,在今年6月份,樟木头镇委、镇政府在确定“感恩商家,帮扶企业”对象时,就曾到合俊实地走访调查,还多次询问合俊需要政府从哪些方面进行帮扶,资金是否有困难,但合俊一直未能给予一个明确答复。“可能是合俊感觉到自己已经无药可医了,不想接受政府帮扶。”这位官员表示,“现在政府拿出2400万元垫付员工工资,已经将今年的财政款全部用完了,现在镇政府已经没有一分钱了。”
合俊集团申请清盘
公司股份继续停牌
新华网香港10月17日电 香港玩具生产商合俊集团17日发表公告说,公司已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自行清盘申请,而法院也已委任临时清盘人。
公告说,香港高等法院已委任“李约翰及其联属有限公司”的李约翰和吴宓,出任合俊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的临时清盘人,接管并控制相关财产。细节情况将于适当时候公布,公司股份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告。
合俊集团股份已于本月15日停牌,停牌前股价为0.099港元。
合俊集团2006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招股价为1.1港元。据公司资料,合俊集团主要生产高档电子玩具、毛绒玩具等,产品销往欧洲、北美洲、日本等地区。
金融危机尚未蔓延到消费品市场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芳:从合俊2008年的上市半年报来看,上半年公司销售额约为3.87亿港元,微增2.9%。这一数据表明,合俊的出口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有一种可能是由于这是根据年初订单完成的,因此其后续的效果并没有体现出来。但不管怎么说,美国的金融危机尚未蔓延到消费品市场,出口不景气并不是合俊倒闭的最主要理由。
事实上,认为合俊倒闭是外部原因的观点,大多指向宏观环境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而忘记了企业本身经营失当也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合俊倒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跨行业经营,追求做大规模,而不是在玩具业上力求更专业,做得更强,结果被资本市场吞噬。吴哲
■新闻纵深
没有金融海啸合俊也会倒
记者调查发现,资金链紧张、跨行业发展、盲目扩张都是祸根
合俊事件是不是全球金融海啸中中国企业倒闭第一案?合俊是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巨大冲击的牺牲品,还是企业管理、经营问题重重的必然结果?换句话说,合俊倒闭是外部原因主导,还是企业本身经营失当而导致的毁灭性后果?
昨日,记者深入东莞樟木头镇各大港资企业,追溯合俊如何一步步走向倒闭之路的艰难历程,同时试图还原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真实现状。
资金链紧张点燃导火索
不少港商都对“金融海啸中的中国企业倒闭第一案”的说法不屑一顾。
“这几年大环境的确是差了很多,但我敢说,就算没有这场金融海啸,合俊照样撑不下去。”陈熹说。陈熹在樟木头经营一家毛绒企业,同时也是樟木头港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2000年协会刚创立时,他与合俊集团的创始人之一赖潮泰同为协会副会长,在2003年换届时赖没有再担任职务,而陈熹则连任了两届会长。
经营房地产的港商张仁宗也不赞同把合俊当成全球金融危机的牺牲者。“还记得去年那个因为美泰玩具召回事件而自杀的佛山玩具商张树鸿吗?我觉得他才是真正的牺牲者,因为政治问题而产生的贸易摩擦的牺牲品。但合俊不是。”张仁宗反问:“如果要说国际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涨价,这些困难都是相同的,但为什么大家都还在苦苦撑着,而那么大的合俊就倒了呢?”
“合俊的企业经营本身多多少少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或许隐藏不见,但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成为致命因素。”陈熹说,虽然不好对合俊内部问题随便下判断,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合俊的现金流周转出现了严重问题。
张仁宗记得,他最后一次见到赖潮泰,是在今年8月8日,樟木头港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8周年庆典的活动现场。
“当时我就觉得他瘦了好多,看上去很憔悴,还特地关心了一下。他叹了口气说,最近很辛苦,我就猜到估计是资金链紧张。”2个月后,张仁宗就听到了合俊倒闭的消息。
在港商们的描述中,赖潮泰的形象是为人务实、低调,着装随便,没什么架子,脾气好,性子不急。在协会组织的多次活动中,他多次捐款建学校,喜欢尝试开发新项目。
也正是这最后一点,成为合俊倒闭的导火索之一。
多元发展埋下祸根
当我们回过头来梳理合俊的发展之路时会发现,其实合俊一直努力想转变单一的委托加工模式,并为此做了多种尝试。
比如2004年,合俊曾挺进成人玩具市场,开发以USB线连接电脑的玩具猫之类的小玩具。从2005年开始,合俊每年投入500万元,开展自己的设计及自家品牌业务,并设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
又比如,合俊曾在清远买下一块2万亩的地皮,准备把位于东莞的生产加工基地逐步转移到成本较低的清远。
还有,2006年9月底,合俊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代号为02700。而在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收购ChinaingCorporationLimited20%—49%的股权。这家公司持有天成矿业95%的股权,而天成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的大安银矿。
加大设计研发力度、创立自有品牌;顺应政府产业号召,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粤北山区;上市融资,为企业发展寻求资金支持;扩大经营范围,降低企业风险。
诸多举措,难道不都是“看上去很对”么?但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思路的方向正确,但如果采取的方式方法或者时机不对,很有可能在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方法做了貌似正确的事情。
“内部管理混乱,迟早会爆发危机”
作为合作伙伴的陈木明最早意识到了合俊所隐藏的危机。
陈木明所经营的华泰制品厂主要为合俊提供产品包装材料,而此前他曾经从事玩具生产30年。多年的经验促使他在两年前就发现了合俊所隐藏的危险迹象。
“2006年我去看合俊的工厂,发现官多过兵,管理人员比普通工人还多。作为一个以贴牌加工为主的企业,负责设计研发的工程部居然有200多人,采购部也有100多人。”
陈木明说,当时他就有预感,合俊内部管理的混乱,迟早会爆发危机。从2006年到2008年初的短暂合作后,陈木明就终止了和合俊的业务合作。但在今年4月份,赖潮泰再次找到他,希望继续合作,原因是其他供货商由于合俊长期拖欠货款而停止供货。
碍于老朋友的交情,陈木明答应了。但是他同时也暗地里告诉一个当时在合俊工作的老部下:“合俊快不行了,趁早辞职吧。”
不出所料,4月份接的这笔订单的货款随着合俊的倒闭也没了下文,由此被拖欠的20多万元让陈木明成为合俊众多“债主”名单中的一员。
就在上个月,陈木明还曾与赖潮泰取得联系,当时他已经换了手机号码。在被追问起货款时,赖潮泰含糊不清地表示,再看看吧,很多事情不是他可以做主的。
有供货商告诉记者,其实合俊的部分上游供货商也拖欠了合俊的货款,正是这种环环相扣引发了最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盲目扩张导致企业崩盘
而对于合俊在清远买地建厂的行为,陈木明也认为有欠妥之处。“按理说,既然是产业转移,那么在清远建厂之前就应当做好规划,建成之后将东莞的生产线以及管理人员逐步转移过去。然而,合俊却把东莞的人员留在原地,而在清远大肆招兵买马。结果根本不是产业转移,而是把生产规模扩大了不止一倍。”
与此同时,合俊进军矿业的举措也遭遇失败。业界估计,这次收购总代价在1.33亿元—4.1895亿元,而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
甚至,有人认为合俊一开始的上市,就已经下了一步败棋。
张仁宗提到一个细节,新发行的股票在上市首日一般都会涨,而合俊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第一天,在所有上市的新股中,是唯一一只不涨反跌的。
“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上市。”他委婉地说。
本报记者吴哲
陈志强东莞报道
记者观察
谁会是下一个合俊?
采访中,有人告诉记者,现在转行经营纸品厂的港商陈木明,此前曾经是东莞地区最大的玩具商之一,鼎盛时期,厂房占地10万平方米,工人数量达到8000多名,每天光出口的货柜就达到25—30个。
对此,陈木明只是笑笑说:“时代不同了。”
1986年,陈木明就已来到东莞樟木头开厂。“当时工人特别好招,每个月120—150元就可以招到普工,甚至有人来到厂门口说,不要工资,只要管吃饭就行。”
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间,是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加工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时期。无数的小厂仿佛一夜间从地底下冒出来,遍地开花,规模也不断扩大。
“同样一件产品,从一件1.5元,降为1.2元,接着降到1元,这已经是成本的底线了。但为了竞争,有人出到0.9元,于是别人只好咬牙压到0.8元,接着是0.7元……”
金龙印刷厂的佘先生说,正是这种生产规模的无序扩大和恶性竞争的加剧,把加工制造企业集体逼到了绝境。
现在,有经验的港商都已经在“收缩战线”。陈木明在2006年就把原来的厂房退租,价值五六百万元的设备全部清掉,1000多名工人也在付了赔偿金后全部遣散。目前他经营的纸品厂只有二三万平方米,工人也只有三四十人。
影响远不止玩具行业。
佘先生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是港币不断贬值,如果从香港汇一笔钱来内地,就相当于“打了个8.8折”;其次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工人越来越难招;接着是原材料的上涨,他所从事的印刷业各种原材料涨了25%左右。“如果把所有因素加起来,我敢说,我们的成本上涨了40%—50%!”
“这两年来,我看着同行的很多企业不断倒掉,上千人规模的也有。合俊绝对不是第一家。”佘先生说。
采访中,不止一家港商提到,很多人以为,在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会最先倒闭,而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大企业能挺到最后。甚至乐观的说法称,由于大批中小企业退出市场,使得有限的订单回流,从而让幸存的大企业成为最后的赢家。
而此次合俊事件提醒我们,小企业有小企业的风险,大企业有大企业的危机。大企业由于雇员数量多、涉及面广,经营风险更大,一旦发生危机,就像合俊这样,会牵连到上下游的生产商和供货商,从而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但愿合俊事件能给珠三角乃至广大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一个警醒。
本报记者吴哲
本报记者陈志强吴哲东莞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