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郭忠 摄影 |
研讨会现场。郭忠 摄影 |
与会同志全体合影 |
来源:中国改革报
为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学习研讨、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探讨如何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和赋予农民更加稳定、有保障的权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从而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我校于10月25日在颐泉山庄举办了“纪念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周年——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土地流转研讨会”。
柯炳生代表学校对出席大会的专家表示欢迎,并祝贺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他指出,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召开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土地流转研讨会非常有意义。他表示,在这个背景下要进一步思考土地问题,推进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深化改革。他在致辞中谈了对土地的认识、感受。同时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理清有关土地问题研究的思路,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有价值的、效果显著的、有良好效益的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改革是从土地制度创新开始的。三十年前的家庭承包经营不仅启动了中国农村的改革,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入城镇,为农村土地的流转创造了条件。但事实上,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缓慢,规模经营并没有形成。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很多,其中土地制度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决定》同时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研讨会为期一天,由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分为稳定土地承包与农民权益保护;农村土地问题与对策、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一)、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二)、土地制度创新与配套措施五部分。国家部委、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农村土地研究的50多名学者进行了发言讨论。
与会人员有参加过土改的老同志,有经历过联产承包制改革的中年学者,也有70后、80后的年轻学者;有著名学者和行政领导,也有来自土地管理一线的管理者和研究者,还有农民代表和农业企业代表。大家一起回顾、总结了3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伟大实践,研讨家庭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条件下土地管理和土地制度重新问题。
我校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朱启臻认为,这次研讨会从多学科、多视角讨论农村土地问题,有助于了解农村土地问题的本质,促进农村土地理论额创新;特别是有基层同志参加会议,有助于了解农村基层情况,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对我校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研讨会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总结各地的土地创新经验,这对农村土地创新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表示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这次研讨会有助于推动和激发学者、实际工作者关心和研究农村土地,在尽快完善土地配套制度和在关键环节进行创新问题方面做出贡献。
研讨会还举行了中国亿农88网开通典礼。搜狐网、中央电视台7频道、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报道。(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