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张佳
S&L危机(储蓄及信贷危机)后,对此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人们总是健忘的,即使是来自华尔街的精英们。
美国道琼斯指数一年来走势
先贤说,以史为鉴。只可惜,这注定是一句知易行难的警世良言。
发端于大洋彼岸的“次级贷危机”愈演愈烈,伴随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的出台更是彻底进入高潮阶段。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对于熟悉美国经济史和金融史的人而言,“次级贷危机”虽然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但从大框架来看,不过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那场S&L危机的重演——当然在资产证券化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的背景下,这次危机的规模更显庞大,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祸起美国楼市泡沫
次级贷危机,是一场从房地产市场向证券市场蔓延的危机。所以回首本次危机,自然绕不开回首美国楼市的那场泡沫。
2000年,科网泡沫破裂,美国股市大跌。为拯救美国经济,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毅然从2000年5月开始连续11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厘下降至2001年12月的1.75厘。此举为流动性松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美国证券市场,但亦催生了美国的楼市泡沫。
根据标普/希尔全美房价指数,1994年至2001年这7年间全美房价不过上升53.12%,但是2001年至2006年年中这5年半时间内却大涨63.41%,其中2005年的房价年增长更一度高达15.66%。
房价的一路向上,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投机楼市的队伍中,而银行亦大力推广次级贷款 (subprime),尤其是可调利率抵押型贷款(ARM,Adjustable-rateMortgages)这些高风险的房贷按揭品种,使许多三无人群(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也能够从银行贷到款购买房产。在房价上涨过程中,按揭者可以通过再按揭来缓解还款压力,而银行则因为抵押物不断升值而不惧还贷风险,一切皆大欢喜。于是次级贷尤其是ARM型次级贷的规模不断上升,其市场份额占当年新按揭的比例从1994年的5%大增至2006年的20%。至2007年3月,所有次级贷及ARM按揭的总规模估算高达1.3万亿美元。
然而,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2006年三季度,全美房价首次出现单季下跌,至2007年一季度则出现年度下跌,且伴随美国经济疲软,年跌幅从2007年一季度的1.73%快速扩大至2008年上半年的15.38%。
楼价一跌,此前被掩盖起来的按揭信用危机便大肆爆发。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按揭者尤其是使用ARM型次级贷的按揭者因为房价下跌及大肆调高的月还款额而无力偿还本金及利息,截至2008年上半年,次级贷的断供率和90天以上无还款率分别高达11.81%和17.85%,而同期正常按揭仅为1.42%和2.35%。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