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官员杨湘洪出国考察滞留不归事件有新进展。11月7日,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浙江省委常委会决定,开除杨湘洪公职以及党籍。另外,由浙江省纪委一名副书记率领的省纪委调查组已进驻温州。但记者于11月10日向浙江省纪委电话核实此事。
一名工作人员称不清楚,目前也没领导交代就此事要做披露。(11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杨湘洪,无疑是非常必要,也是完全合法的。但从目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没领导交代就此事要做披露”的情况来看,这样一件原本十分严肃的事情,似乎又显得不那么“严肃”——至少,在程序上,并没有做到充分的公开、透明。一方面,上述“双开杨湘洪”的处分信息,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明确证实,仅仅是“知情人士”的私下透露;另一方面,“双开”的具体依据、理由究竟是什么,也没有完整公开披露,公众同样不得而知。
具体而言,这样一个显得“遮遮掩掩”的官员处分过程,势必会带来以下几种不利处境:其一,不利于杨湘洪事件真相的尽快澄清,维护公众在该事件中充分的知情权,进而为有关此事的谣言的滋生、传播提供了方便和土壤。杨湘洪出国滞留不归事件发生已逾一月,但到目前为止,该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如杨湘洪为什么出走海外,其背后牵涉的动因、背景到底有哪些,均是一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
其二,这也不利于对杨湘洪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调查。杨湘洪所以出走不归的内幕,当然还需要深入追查,但这显然并不妨碍当地纪检部门及时公开现已掌握的案件信息、线索,让社会公众参与到该案的调查过程中来——以往的太多经验表明,对于腐败案件的查处,如果案件的调查关门进行、过于封闭,无法和舆论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那么,势必会为各种干扰因素的出现创造条件,乃至在内部操作中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目前,杨湘洪案已不乏这方面的苗头。
据最新一期《瞭望东方周刊》上的一则报道,当地有人向记者表示:“温州官场很多人都不希望杨湘洪回温州来”,“不止一个人,这些人是一个集团……现在正是他们过河拆桥的好时机”,“他回来的话肯定会让很多人不安”。
记得在杨湘洪滞留海外不归事件被曝光之初,“裸官”曾是舆论热议的一个话题。现在看来,要公正地彻查杨湘洪这类裸官的腐败内幕,必要的信息公开机制(不裸)仍是重要的前提。否则的话,我们或许将很难避免重蹈以往在“裸官”问题上的覆辙。(湖北张贵峰)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