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奕迅"我还年轻,还不想被名声所累"
来源:名牌杂志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陈奕迅出道的时候,正值香港流行音乐巅峰时代的末期,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所迎合的年代注定是一个无法使自己腾飞的年代,他并不被看好——还有上一辈歌手如张学友已囊括了太多荣誉,致使后一辈歌手难以超越,但出道十多年后,他已成为此时此刻,香港主流乐坛的代表性人物。
文|郭小寒
夏天还没来得及打声招呼就飞快地消失了,9月28日,北京的夜晚只有10度,在奥运过后装修一新的工人体育场,陈奕迅第一次登上了北京的舞台,展开了世界巡回演唱会的北京站。
是的,他不是偶像,也不是实力派,他什么都不是,是一个年近三十、样子普通、喜欢搞怪,打扮有时夸张的男子。陈奕迅的嗓音也并非十分出色,但他动听的歌实在太多了,个性又如此真实,在距离你不远不近的地方,不卑不亢、兢兢业业地过生活,香港拥挤,繁忙和充满人情味的普通生活,也在陈奕迅的身上有着完整的映衬。
演唱粤语是一种骨气
作为当今香港歌坛几乎硕果仅存的中生代男歌手的代表,陈奕迅对香港有一番特别的感情,而用粤语这种母语演唱,是他觉得最舒服的事情:“我是一个香港人,我最自如的是唱粤语歌曲。你可以说香港人的适应力很强,英国人在的时候英文很好,现在的普通话又成了潮流。我一直觉得,我如果能够用广东话来赢得全世界的观众,会是一个很荣耀的事情。但是在内地,大家可能会觉得你唱普通话是对我们的一个尊重。但是我的国语确实不好啊,当我讲广东话的时候,可能更能精确地表达出想表达的想法。”
这些年,陈奕迅每年都要发粤语和国语专辑,甚至会采取一曲两唱的方法,推出粤语和国语两张唱片。既有市场的考虑,也有自己的坚持。他说:“作为一种方言,演唱粤语是一种骨气,是很多香港前辈歌手种下来的根,谭咏麟,罗文,徐小凤等等,他们把粤语歌发展到一个那么高的水平,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不知道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也许以后听广东歌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我想到了我这里,我还是要坚持下去,所以无论是唱片还是演唱会,我都会协调,把国语歌和粤语歌都放进歌单。”
之前陈奕迅在广州、上海、昆明都举办过演唱会,主要都是以国语歌为主,其实很多观众是喜欢他的粤语歌的,他解释说是他的团队还没有即时了解到这个信息,“我最后的想法是,我不能取悦每一个人,那我就听我自己的意见吧!”在北京演唱会他确实这样做了,虽然在排歌单的时候就调整了很多次,但结束时陈奕迅还是固执地加唱了6首粤语歌,包括《单车》、《最佳损友》、《明年今日》等,唱给观众,也唱给他自己 。
在香港悄悄长大的小王子
在备战9月28号工体演唱会的同时,陈奕迅推出了最新的国语专辑《不想放手》,这是一张很特别的专辑,陈奕迅请来香港插画家Stella So苏敏怡为新专辑10首全新歌曲手绘图画,以小王子成年后在都市中的生活为主题,背景有天星码头和蓝屋这些香港老式的建筑等,有一种很浓的旧香港情怀。小王子死了,他依然瘦弱,戴着围巾,却长大成人,选择在香港这样一个狭窄喧嚣的都市里生活,带着对世界冷静的宽容和内心的一点寂寞无奈,回忆着过去,感叹着人生匆匆,看着大楼倒掉,然后去土星上唱歌,诠释这个时代。
陈奕迅本身有几分小王子的性格?他的纯真和成熟似乎有着两面性,使他成为香港主流歌坛上少有的性情中人。陈奕迅说自己很喜欢香港湾仔那里很旧的唐楼,“我小时候也是在湾仔长大的。我对那个地方也有很深的情感,那里有很多庙宇,其实很宝贵,现在那个地方好像要拆掉,挺可惜的。”
“香港很少有一间房子是超过40年的,那些有殖民色彩的老式建筑现在政府想要拆掉,可是那虽然是英式的建筑,但那也是香港的建筑啊!历史和文化意识对每个地方都很重要,但是这些地方是老百姓生活过的地方,有香港自己的特点和情怀,不应该就这样没有了,也许应该用一种更人文的方式,把这些东西保存起来,留给后人一份回忆。”说到这些,陈奕迅有点沉重。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