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15时20分许,一段杭州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塌陷,导致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下陷15米。正在行驶的多辆车陷入深坑,多名地铁工地施工人员被困地下。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十几人失踪,已有专家判断其为“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
(11月17日新华社电)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是“民生工程”之一,无论是在建设中还是在使用中,安全始终是排第一位的。如果安全不能保障,民生性就打了折扣。让人遗憾的是,安全生产的口号喊得响,而效果却差,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和深圳都曾发生过类似的塌陷事故。
那么,塌陷事故频发的地铁,为何从“民生工程”滑向“危险工程”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安全生产意识严重缺失。不仅是施工方安全意识缺失,而且监管部门也同样缺失。据报道,今年7月14日,杭州就曾发生过路面塌方事故,导致出租车滑落死亡一人。一人死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才有了后来更多人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其次,有没有“赶工程”的弊病也需要追问。由于地铁施工的特殊性,国外大城市每年地铁建设速度往往不超过10公里,但我们一些城市每年轨道交通要完成40公里甚至60公里以上。由于民生工程欠账较多、交通拥堵要迫切解决、节省成本等原因,很多城市就出现了这种“赶工程”的现象。一些项目就是因为“赶工程”,或放松了安全管理,或减少了科学论证,如此埋下了不少隐患。
再次,有必要调查其中有没有腐败。因为在很多安全生产事故中,我们都能看到腐败的影子。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修建涉及施工、设备制造、安装等多个方面,工程招标等环节很容易给腐败制造机会。因此,从腐败角度审视事故,或能早日拨开迷雾;即便是没有腐败,排除腐败也利于事故调查。
笔者以为,在今年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各地将上马一大批包括地铁在内的民生工程,要想防止地铁塌陷事故重演,不但需要及早探明事故原因,还需对症下药,才能让其他民生工程防患于未然。可以说,安全事故也是扩大内需的“敌人”,因为每一起安全事故都在付出生命和经济的沉重代价。(冯海宁)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