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乡镇经济“收租收费型”时代宣告终结
“我们也随合俊的工人一起下岗了”
在珠三角地区,一个数千人工厂的开办,就能迅速带来一条街一个村的商业服务和出租业的繁荣,反之,如果企业倒闭,数千农民工返乡,当地经济则会迅速衰败。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000农民工因合俊的直接影响而踏上返乡之旅。由企业倒闭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珠三角地区蔓延。
本报特派记者 姚海鹰 发自东莞
多米诺效应
“合俊”一倒 周边30家店铺歇业
11月13日,在东莞大道上,“挑土”的哥凌敏清面带愁容。约莫半个小时前,他刚把打工回家的妹妹、妹夫和一个侄女送到火车站。几个月来,几乎每周都有几次这种送别。
7月份之前,他每天当班的毛收入均在600-700元之间,但从8月份开始就直线下滑,“能做到300元就算运气好”。
厚街镇宣教科邱科长对农民返乡潮有自己的见解:“农民工返乡不是静态的,一个倒闭的企业对上游贸易商和下游供应商都会产生影响,农民工也一样”。
解剖樟木头镇合俊玩具厂的倒闭对农民工返乡产生的影响,应是最为生动的案例。
记者在东莞数镇实地采访时了解到,合俊倒闭直接导致8000多农民工瞬间失业,在年关将近和对其他工厂缺乏信心的情况下,至少有6000名农民工会选择踏上返乡的火车。
这对合俊玩具厂周边房屋出租和服务业来说,可谓是釜底抽薪似的“致命影响”。合俊玩具厂地处富竹一街内,不足150米的街道有近30家店铺均已关门歇业。鹏丽商店的店主万丽娣哭丧着脸说:“现在我们这些人也随合俊的工人一起下岗了!”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000名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因合俊的直接影响而不得不离开樟木头镇返乡。
而因为合俊负责人拖欠货款潜逃,很多供应商因此倾家荡产,他们工厂的农民工只得加入返乡潮行列。“这部分人数少说也有1000人”,樟木头镇一位官员说。
在厚街严管街路口门面处卖“河粉”快餐的广东清远店主余知富,对这种连锁影响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大河里都干旱枯竭了,我们当然没得水喝了”。
目前,农民工返乡潮仍处于增长阶段,初步估算至少在30万左右。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开披露的数据是,“全市返乡农民工约1.5万,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万,估计到明年八九月份全市返乡农民工总数将达到5万人以上”。
不过,值得乐观的是——广州铁路局春运办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估计今年的农民工春运压力将有所缓解,应该在三分之一以上,很多农民工都在8至11月提前返乡了。”
习惯“坐收经济”的村民何去何从
11月15日,寮夏村规划整齐的村民住宅楼前挂有很多“有空房出租”的招牌。以前房东阿明的3栋房子几十间房都能租出去,月收入近一万元。现在工人们纷纷退租回家,租房户还不到以前的2成。
曾几何时,这些被称为“劳动密集型”的低产能企业,构筑了所有珠三角村镇的辉煌。“这些企业产生的作用,不仅富裕了当地财政,而且也富裕了当地村域经济和当地村民”,村干部屠成洪(音)这样评价道。
村里的算盘是——一个大厂进驻后,一个工人每月按1000元收入算,其中至少有300到500元是要在村里消费掉的。租住房、上餐馆、休闲娱乐等等,工厂人越多,就越能带旺村里的服务业,这才是真正的实惠。
正因于此,当一家家工厂从村里搬走后,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村经济和村民收入。
在虎门,与龙眼村相邻的南栅村,也有着同样的困惑。
“原来三来一补企业可以收取管理费,现在越来越多转为三资企业,管理费少了很多,但村里要承担的交税压力一年比一年大。”上任才大半年的村支书王惠文很犯难。
如此,那些长期依靠“坐收经济”租房为生的当地村民,则必须面临自我创业的现实。对当地村民面临的困境,东莞劳动部门一位人士表示,东莞企业仍有大量的用工需求,“只是本地居民已经习惯了以租房经济为业,真正愿意像外来农民工一样出村求职的村民,可谓寥寥无几,这不仅是个观念问题。”
转型之困
上级要转型 镇村两级仍待破题
按照珠三角产业升级的理想逻辑描述,诸多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被淘汰出局后,会为引进高科技企业腾出空间。然而,从当前状况来看,只能是一厢情愿。厚街镇政府一名官员对记者说:“当初的设想是好的,产业升级的规划没有问题,但具体操作起来肯定需要假以时日,不能操之过急”。
如今,最让村镇负责人感到头痛的是,企业倒闭后是一去不复返,而新的高科技企业又没有进来,曾经的“企业村”已变成“空心村”,乡村经济形势逐日陷入困境。
一位村干部向记者抱怨,产业要升级,就要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高科技,这些并非不能理解,但对村一级来讲,“引进高科技企业谈何容易”!
对此,厚街镇一名分管企业招商的负责人坦承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眼光应该放长远些,当前是一个阵痛,必须经历过来”。这位负责人不赞成村镇负责人对当前状况的抱怨,他认为应全面理解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政策。
据记者了解,惠州、东莞等市,在如何应对企业转移,如何促成产业升级,如何完成村一级经济转型等方面,都有自己长远的考虑。
“我们调整产业结构,不仅是依照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需要,也是自我经济发展的需要”,惠州市政府一位官员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长远角度考虑,珠三角诸多区域已下定决心改变当前掣肘本地经济发展的“收租收费型”村镇财政模式,冀望将很多镇村的财政收入模式由“收租收费型”转型为“税收型”。
事实上,“收租收费型”模式,已主导东莞等乡镇经济多年,厚街2007年税收利润有19亿之多,但毕竟只体现在财政收入一块,而真正让村、镇感到实惠并惠及村民的经济收入,还是主要依靠厂房和民房出租。
仅以厚街寮夏村为例,该村外来企业总数不超过80家,但当地居民房屋出租所占比例非常大,有几套房子出租的当地房东屡见不鲜。“村里的收入靠厂房出租,村民收入主要靠房屋出租,税收都被财政收上去了”,村委会一名干部告诉记者。
面对国家和上级部门的“转型”要求,最需要付诸行动的镇村两级仍待破题。
采访中多名当地干部向记者表示,对国家的节能和产业转型政策,地方都持欢迎态度,在金融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地方上能做的工作,就是把自身招商引资的条件做得更好一点,争取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能早日前来兴业。
据悉,东莞招商引资部门近日已对长安、厚街、石碣等镇的企业村进行了重点监测。11月份,七镇累计有120多家企业入驻。
“我们将引导这些企业到村镇里投资,帮助它们适应现代产业升级调整”,一位招商部门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