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港三年跨越了三大步,创造了我国港口发展的速度奇迹。 |
■小资料・南沙港
港区位于珠江西岸的广州市番禺区龙穴岛上,南向南海,东望深圳,西靠南(海)、番(禺)、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广州-佛山经济圈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方圆100公里内覆盖整个珠三角城市群,是连接珠三角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
2004年9月,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投产。
2007年9月,广州港南沙港二期工程6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宣告建成。
南沙港区现有18条国际班轮航线和10多条内贸航线,已跻身世界十大港口之列。
9月29日,广州南沙港二期投产,这将使今年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450万标准箱。此前,南沙港用三年的时间便跻身世界十大港口之列,创造了我国港口发展的速度奇迹。
而倘若从空中俯视,以南沙港为中心,画个30公里的圆,已将广州、中山、顺德、珠海、江门、东莞包含在内。画个60公里的圆,香港、澳门都包了进来。方圆100公里内,聚集了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群,全世界1/10的消费品在此制造。而吊诡的是,在这个经济体内,临水而建的城市们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出海口。在南沙港的骤然发力下,珠三角的港口群,又将展开怎样的竞合演义?
9月29日,南沙港二期投产。在礼炮声中,高大的吊架开动,巨大的集装箱被缓缓送到靠岸的中远巨轮上。货轮汽笛长鸣,在海风中飘散。阳光下,珠江口烟波浩淼。这几艘让人船楼莫辨的超级巨轮载着“广东制造”从这里起航后,经过南中国海,18天后,就可以出现在迪拜港。在全球港口物流链上,南沙港开始成为不可脱节的一环。而在三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荒岛渔村。
黄埔港没落 专家顺流找新港
其实,对于港口和海洋文明,广州从来都不陌生。一埠之开,曾为这个城市赢得了两千年的繁盛。哪怕在清末颓世中,黄埔港也是古老帝国的一个门缝,借它而为广州赢得了短暂的开放繁荣,其余荫亦绵延至今。只是到了晚近,在其他港口的崛起中,广州港口优势慢慢丧失。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蔡锦龙说,20世纪80年代,广州、天津、上海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集装箱专用港。当时珠三角的集装箱先集中到黄埔港,再运往香港转运出口,最多的一天也可转运1万多个标准箱。1988年,黄埔港和广州港合并,成立以黄埔港为主体的广州港。但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广州港出海航道跟不上,大型船舶无法进港,广州港的集装箱运输被深圳等地的港口超越。为广州寻找新的出海口势在必行。
在这个关节点,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查设计院(下称“四航院”)的专家们注意到了问题所在:“关键之一是如何利用好番禺区内的珠江岸线资源”。于是,“四航院”派出专家组,沿着珠江寻找港口建设地。
当时,小南沙(即22平方公里的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由霍英东承揽开发,包括虎门大桥、周边渡口、造船厂等。现任中交二航院副总工程师的陈有文,是南沙寻港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表示,从当时的媒体报道来看,大家关注广州“南拓”时,都是把目光集中在南沙岛上,而非南沙的深水岸线等隐性资源。而且由于霍英东的提前进入,对于小南沙,政府后期规划操作的难度较大。
于是,考察组继续顺江而下,来到龙穴岛。当时的龙穴岛只是一个突出水平面的小山坡而已。现任中交四航院南沙分院院长的曾友明还记得当时上岛考察的艰辛,只能靠快艇,无码头可供停靠,只好让一个胆子大、水性好的人先跳上岸,再扶着大家慢慢上岛。岛上没有水,当时每人带了4瓶矿泉水,都喝完了,还觉得口渴。
在初步调研完成后,陈有文等人有了一个大胆想法:向市领导建言,开发南沙深水岸线,地点就在龙穴岛。于是,他们以中交第四航务工程设计院的名义,向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林树森递交了《关于进行南沙地区岸线综合开发利用专题规划研究的建议》(下称《建议》)。在这份《建议》中,陈有文他们提出,为实现产业空间沿海布局的发展思路,需要跳出原来“小南沙”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南沙岛以南现有鸡抱沙42平方公里的围垦陆域,建立临海工业新区;另外,围垦出的14公里滨海珠江口深水航道极具岸线开发价值,明确提出了开发南沙港的设想。
陈有文说,“大南沙”建港有利于适应航运船舶大型化的趋势。而且,“大南沙”港区比黄埔港区减少了25-30公里的人工进港航道,进出港往返航行时间减少了5到6个小时,因此,把广州港建设中心转移到“大南沙”,能明显减缓广州港在未来港口竞争中的效率劣势。同时,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外向型经济非常发达,其进出口产值远高于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其他地区。另外,“大南沙”位于珠三角中心地带,交通发达。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