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民族成分发展地方经济不如变性
来源:珠江晚报
作者:吴文鹰
以矿产资源开采为支柱产业的陕西凤县,面临资源枯竭时,另辟蹊径想营造"羌族故里"发展旅游。
报道说,凤县12万人口中,有300多羌族人。就是说,凤县要"抢救羌文化,打造羌族故里",端赖这300多羌族人了。至于具体怎么做,凤县县长说:"我们恢复羌族成分,不是让全县人都改成羌族,而是把个别村民小组逐步改成羌族自治村,营造羌文化氛围,拉动凤县经济发展。"听听,"逐步改",好像这"民族"就像件衣服,想怎么换就可以怎么换。
我不明白,改个民族成分,怎么就能拉动地方经济?
在我的印象里,少数民族地区通常都是和"老少边穷"连在一起的,是典型的不发达地区。也许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成员,才会在诸多方面获得国家政策优待。诸如孩子考学加分,"每人每月可发150元钱",等等。有人说,哼!为了那点骚钱,连祖宗都不要了,认为是"丢先人"——言下之意,颇为鄙夷。但是,这年头,这种清高人士毕竟有限。据说,在当地,已有1486个本人认为自己"疑似"羌族的当地人已经到相关部门递交了"申请表"。
然而,尽管如此,"汉改羌"似乎仍与拉动经济风马牛不相及!营造了羌文化氛围,旅游业就从此发达了呢,还是国家的拨款就容易要到了?把贵州人都改成黔族,让贵州从此成为黔族自治区,贵州是否会从此飞黄腾达起来呢?未必!
如果我们把凤县政府的思维稍作延展,马上就会想到一个词——变性!没准变性能拉动经济发展呢。把男人的男根都去掉,仅变性手术就可形成一个产业,手术费哗啦哗啦地就来了。而当失去男根的亚当都变成了夏娃,就可以仿效泰国的人妖,名正言顺地从事特色旅游喽。要干就干彻底的,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创造性。
民族可以改,性别可以改,国籍有什么不可以改的?听说美利坚民族、大和民族、德意志民族都不行了,他们都负增长了,凤县政府要是觉得谁有点疑似他们,不妨借此机会,帮他们变成日本人或者美国人。至于人家承认不承认,管他呢,只要自己愿意,改着玩嘛,权当是一次意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