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成立,该乡主要由回、满、汉三个民族组成,是安徽省唯一的多民族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培植经济新亮点,打造发展新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乡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结合本地实际,乡党委、政府确立了“五业兴乡”经济发展战略,成立了农民经济合作协会,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水稻、蔬菜、水产品、林果、畜牧、苗木花卉生产,逐步形成了三大基地,即:无公害蔬菜基地、奶牛养殖基地、苗木花卉基地。
蔬菜作为民族乡的主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近城临县的区位优势,通过示范带动,发展设施栽培。目前全乡设施栽培已发展到5000多亩,其中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获得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产品销往北京、济南、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2006年该乡被市、县确定为蔬菜重点建设规划乡镇。
牌坊乡的回族群众素有养牛养羊的传统。该乡确立“面向市场、依靠科学、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城郊型养殖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示范带动、突出品牌、着眼长远,利用“基地+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肉牛、獭兔养殖,全乡食草型、节粮型畜牧生产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乡已有市级养殖龙头企业5家,标准化饲养小区22个,其中“合肥鑫华养殖有限公司”的肉、奶牛饲养基地,存栏量已达2000多头。该乡“合肥桂和农牧渔发展有限公司”走养牛为主,“农林牧渔”四业并举的立体生态农业之路,形成集奶牛、肉牛、水产养殖与牧草种植于一体的生态养牛示范基地,成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一大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企业的建成,有力地拉动了全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这一政策机遇,乡党委、政府快速发展林业经济,建成合徐、合蚌、店白公路两旁绿色长廊32公里,建立800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和500亩的梨枣、油桃基地,全乡林业总面积达12000多亩,立体、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以民族工业园为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牌坊乡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千方百计寻找招商引资工作切入点,通过定向招商、网上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同时加强民族工业园建设,在实现基础设施“五通一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企业资源、退耕还林资源和库区经济资源,努力打造招商引资的平台。目前,工业园内的合肥鑫华养殖公司、合肥桂和农牧渔发展有限公司、合肥森岭养殖公司、合肥宏峰养殖公司、合肥普德养殖公司等单位均被评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为契机,花大气力,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加大基础建设力度。2007年“村村通”水泥路工程项目完成16公里建设任务,在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一期规划目标。集镇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牌坊中心集镇的环形水泥路工程建设过半,草庙集长700米的水泥主干道已建成,高塘北街和南街完成300米的水泥街道硬化。牌坊村被列为合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十镇百村”示范村。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牌坊乡还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乡政府制定了计划生育工作岗位责任制,投入20万元对乡计生服务所进行改造,圆满完成了计划生育指标任务,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二是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加大危房改造力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软硬件建设水平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三是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全面展开村级卫生室建设,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四是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全乡1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广播,70%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乡里还经常组织各类文艺汇演,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同时,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落实完善,累计投入五保、低保、复员退伍军人及各类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各项补助达千万元;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积极开展大病医疗救助,全乡有4万余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7%以上。
该乡先后被授予“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7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00元。
凤台县李冲回族乡果丰香浓醉金秋
这几天,淮南市凤台县李冲回族乡农民金克怀一家五口人在承包的石榴园内,忙得不亦乐乎。刚刚卖完2万公斤石榴,收入4万多元,全家人又忙着采果后的田园管理。正在为果园除草的金克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发展经果林让俺们农民奔上了小康路”。
“淮南市凤台县李冲回族乡是全省九个民族乡之一,全乡耕地面积12571亩,山地面积8000亩”陪同的乡党委书记高奎、乡长闪电厂告诉笔者。针对耕地少、山地多的实际,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壤特征,大力发展西瓜、桃子、石榴种植等特色经济,目前,全乡西瓜面积7000亩,桃子3000亩,石榴1000亩,梨、葡萄、杏子、油桃等其它瓜果2000亩。乡党委、政府还大力发展无公害化生产,先后建立了民族、魏郢5100亩西瓜无公害产地,淮磷700亩无公害石榴产地和李冲2200亩无公害桃子产地,且3个无公害产地都有一个无公害产品。目前,李冲无公害桃子基地已得到省农委批准,“山金家”无公害石榴产品得到了农业部的批准。
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重点。据乡农技站站长张瑞光介绍,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主要引进艳光、曙光油桃、蒙阳红石榴、凯特杏、太阳杏等新品种。目前,大红袍、怀远石榴正在试验种植之中。在试验的基础上,乡里每年都出资引进3个—5个西瓜新品种进行试种,然后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的品种开展示范推广种植,让老百姓看到种植果林增收的实效。同时,在桃子、石榴等水果生产上,试验、示范、推广了科学修剪、人工授粉、环剥施肥、套袋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果林的结果率。
社会化服务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该乡组织10多名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种植大户,成立了勤耘社会化服务队,并购买了药械、剪刀等,从果树的施肥、修剪到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为全乡果农提供全程服务。经过社会化服务队指导后的果树,其产量高、果型大、品质好,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效益。
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该乡今年通过项目扶持和新型农民培训等,先后举办培训班100期,受训3000多人次。同时,还通过广播会、现场指导等形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带动果农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收入。仅经果林一项,全乡年收入达1000万元左右,果农人均增收500元,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谱写城市民族工作新篇章 ——记芜湖市清真食品一条街
芜湖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成份较多的沿江城市,共有39个民族成份。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近8000人,加上外籍穆斯林留学生、商人及西北地区在芜经商的各族穆斯林,总人数近万人。因此,尊重这一群体的特殊生活需要,营造一个清真食品放心购物环境不仅事关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还关系到芜湖市的对外形象。
坐落在市上二街11号的清真寺,是芜湖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因道路拓宽,清真食品供应网点布局受到影响,解决穆斯林群众吃糕点难的问题提上了市政府领导及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拆迁伊始,市有关部门即考虑并谋划如何在原址还建一个集清真肉食、副食、饮食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商场,方便穆斯林群众生活需要。这与寺管会征求的穆斯林群众意见不谋而合。方案报政府同意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是缺少资金;二是商场基建可用土地面积有限。当这一系列难题呈递到市领导及有关部门案头时,市领导极为重视,明确指出:“伊斯兰教会属特殊群体,且民族、宗教集于一身,在筹建穆斯林商场工程中,应体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尽可能考虑到回民群众及教会的利益”。此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数次亲阅有关信函,并批示有关部门,要求在拆迁补偿、无偿划拨土地、项目立项、资金筹措、减免有关规费等方面予以照顾。施工过程中,市政府分管秘书长数次召集有关部门会议,协调相关事宜。清真寺所在的镜湖区委、区政府领导亦多次亲临施工现场。
从起初酝酿设计方案时,市民委就把指导思想确定为:依托清真寺所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区位优势及穆斯林居住相对较集中的人居环境,以“十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清真食品)定点生产企业为龙头,汇聚一批本埠清真餐饮、糕点业为经营主体,把穆斯林商场打造成以伊斯兰文化及阿拉伯建筑风格为特色,集清真肉食、副食、饮食为一体的,服务本埠,覆盖皖南地区的民族商业批零中心,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清真食品产业链,从而带动芜湖民族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清真食品供应难的问题。两年多来,先后有牛香源清真饭店、马义兴清真菜馆、皖南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江南清真食品厂、金皖清真食品厂销售门点和繁昌西街回民村小吃、生熟牛肉供应点进驻穆斯林商场,初步形成了清真“三食”销售网点,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由节日时供应发展为全年常态化供应,满足了中外穆斯林的需求。
自2006年开业以来,穆斯林商场先后多次接待中东穆斯林国家客商及驻芜高校非洲穆斯林学生等,传播了中外穆斯林友好交流的种子。驻清真食品一条街民族企业年销售额800万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穆斯林商场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得到广大穆斯林群众的认可。此外,企业为少数民族及社会下岗失业人员安排就业岗位80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企业还踊跃为灾区捐款。
一位穆斯林同胞在商场落成典礼上饱含深情地说:穆斯林商场是政府为少数民族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团结工程”。
稿件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