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旧邦新命:感受改革开放30年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新消息

亲历30年:商品从匮乏到极大丰富

  谁能想到,作为中国最富有的地区珠三角,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供应如此匮乏,“电灯不亮,电话不灵,道路不平”,

  “四季如春没菜吃,鱼米之乡没鱼吃”;罗湖桥上接亲戚,香港亲戚送来的家电、零食曾经羡煞多少人。

  30年前,正是对贫困落后的刻骨铭心使得广东人内心积聚了对富裕和进步的渴望。改革开放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这种深切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让广东人打破禁锢,闯出“敢为天下先”发展之路,“杀出一条血路来”。我国的商品供应也从匮乏到极大丰富,衣、食、住、行,惊天巨变。

  价格闯关成功 百姓实惠满盆

  吃肉要肉票,吃粮有粮票,穿衣要布票……30年前,事关生活必需,“票证”是每家每户最重要的生活资料。“7号糖票每人供应2块月饼。”对过去“票证办”工作的日子,广州副食品集团的陈子浩记忆犹新,“什么都凭票供应:粮票、油票、糖票、布票、煤票、柴票、肥皂票,副食品票买豆腐、豆干,其它紧俏商品如自行车、缝纫机等,按单位人数比例发票。”每人每月1斤肉票。后来还搞过一段商品供应“特批”制。直到1985年价格放开后才取消票证。

  “机关干部每月30斤,体力劳动者45斤,学生35斤,居民28斤……”三四十年后,广州市党史办的黄穗生对每月的定量数也清清楚楚,他尤其难以忘记,年少时期他们家每遇乡下亲戚光临,母亲都要对着黄皮黑字的购粮本头疼不已。直到有一天,他的哥哥实在忍不住了对亲戚说,“下次你们进城能不能带上粮票啊?”

  广东省原省长朱森林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和供销社人员一起跑到农户家去收购鸡,因为收购价太低农民不肯卖,闹得鸡飞狗跳。那是一个“四季如春没菜吃,鱼米之乡没鱼吃”的特殊年代。分析原因,其中重要一点是农副产品供应不足,农民积极性不高。关键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控制得过死,价格背离了价值。价格闯关,广东先行一步!

  1978年芳村最先放开河鲜、蔬菜、塘鱼价格,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召开,这是广东最早的改革。以农产品价格作为改革传统价格体制的突破口,率先在全国有计划地放开价格。1985年以后,广东放开鱼、肉、菜等重要副食品价格的同时,放开了大量工业消费品价格,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到1987年,广东省除粮、油等6个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已全部放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广东的价格改革深入到粮食价格改革,取消粮票,这个划时代的改革从广东开始。“全国粮食改革可以说是广东逼出来的,广东的改革,是从‘乌龟王八’开始。”曾任广东省粮食局长、发改委副主任的董富胜回忆起广东在粮食改革的历次突破,语带诙谐。1979年起,广东在全国率先缩小统购统销产品范围,取消涉外饭店的统销,粮油改为议价供应,乌龟、王八等水产品的奖售粮取消;1984年,在深圳特区放开粮油价格,但范围仅限于特区,连宝安这些关外区域尚不敢推行;1985年,推行粮食购销价格联动改革;1988年,率先放开食油经营;1992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取消粮簿。

  物价闯关之年食油价格的放开,一度引发全国震动。原来1斤食油1块钱,市场价马上飙升到两三块,当时群众不明白,为什么改革一定要以涨价为代价?但答案就在这30年的飞跃发展变化中。

  提起30年变化,广州副食品集团的陈子浩是有发言权的。改革初期生活消费品严重短缺,广东抢先发展食品和日常用品为主的轻工业。以“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为代表的广货风靡全国。30年后,物质更丰富了。北京可吃到南方早上摘下的龙眼、荔枝,广州随处可见新疆的葡萄、哈密瓜。

  “如今一切都敞开供应,应有尽有。”陈子浩说,“记得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方厨师提出要白酱油,国内却没有。商业部通知广州48小时搞出来。我们连夜集体攻关搞出来。”

  陈子浩说,现在广州产的调味品就有200多种,光醋就有青梅、菊花、饮料醋等几十种。以前月饼只有加头和足斤两种规格,现在有冰皮、炭烧100多个品种,200多种规格。过去局办工业品种1千多个,如今上万种。

  如今,农贸市场里,鱼、肉、蛋、禽,蔬菜翠绿、瓜果飘香,水产品和各类海鲜,应有尽有;从社区便利店、专卖店到大型超市、大卖场,花色品种、琳琅满目。从彩色电视、空调、电脑到钢琴、家庭小电影等等,都进入中国人的家庭。

  从几乎所有商品都要凭票供应,老百姓节衣缩食,到物质极大丰富,生活越来越宽裕。现在,我国的谷类、肉类、棉花等,工业产品中的钢铁、煤炭、电视机、电脑等的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拥有2.5亿网民,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80年代的6.7平方米提高到23.7平方米。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产19000万吨。图书品种也由2.5万种提高到如今30多万种。

  “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 演绎广货“威水史”

  “广州友谊商店见证了30年的历史。”广州友谊集团董事长房向前回忆,友谊商店80年代初对外国人和华侨打开窗口,供应一些紧缺商品。那时候,香港人带国内亲戚来买东西,亲戚在店外,只能把尼龙伞、鞋子、电饭煲等递出来试。每天一早,友谊商店门前的“倒爷”长龙成为广州的一道风景。

  那时候,国内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落后,进口货又难买,商品选择很少。正是抓住这样的市场机会,广东走在了前沿,利用邻近港澳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概念和技术,率先发展轻工产业,在服装,电器,日用品等领域都创出了多个名牌产品。

  “广货”畅销全国,炙手可热。“过去广州人结婚几大件是广州牌手表、五羊自行车、华南缝纫机。”家住广州文昌路的梁伯如数家珍。不仅是广州人,全国各地的人都以买到广州出产几大件而觉得很威风。广货开始在全国畅销,当时还有“远看像洋货、近看是广货”的说法,以新潮、时髦为形象标签的“广货”迅速风靡全国,众多国人第一次享用的方便面、夹心饼干、易拉罐饮料,第一次穿上的牛仔服、健美裤、蝙蝠衫,都是来自南粤。三角牌电饭锅,五羊牌自行车,华南牌衣车,广州牌手表,这些都是40岁以上的广州人随口就能说出来的东西。他们曾经代表着广州的辉煌。

  1984年,健力宝成为国家队“专用饮料”走进了洛杉矶奥运会,戴着“中国魔水”的桂冠与锃亮的奖牌结伴凯旋。嘉士利以夹心饼干改变了人们对饼干的传统认识,喜之郎开发了中国的果冻市场,华丰把方便面的量一度做到了全国第一,金龙鱼开创了国内桶装食用油的先河,乐百氏打出了响当当的纯净水品牌。

  “利口福”、“莲香楼”、“陶陶居”等一批名牌月饼红遍大江南北,一度占据全国月饼市场80%的份额。此后,精威啤酒、珠江纯生、达能牛奶也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这些品牌的家喻户晓,写就“广东粮、珠江水”的辉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器时代无可阻挡地到来了。最初的五羊牌电风扇,随后钻石牌转页扇,再后来,以外型和技术见长的“美的”、“艾美特”等迅速抢占市场。江门金羚、中山威力、广州高宝、凤凰这些广东产洗衣机,都曾经是国内最响亮的品牌。作为全国第一批商业化批量生产的冰箱,万宝更在市场上独领风骚,甚至要凭票购买。随后,广东的“容声”、“科龙”、“华凌”成长起来,成为后起之秀。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TCL、乐华、康佳、创维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在全国掀起更新换代潮,将彩电的最新功能、最新外型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广东家电形成了阵容庞大的“集团军”,几乎每个家电产品都能数出三四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而且个个实力相当。

  如果说“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书写了上世纪80年代“广货”的传奇,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汽车、船舶、石化、装备工业等重工业产品不断涌现,广货的组成格局已悄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广州本田更是创造了奇迹。从一个从烂摊子上发展起来的合资企业,现在旗下拥有雅阁、奥德赛、飞度等数一数二的知名品牌,广州本田和风神、丰田一起,使广东在全国轿车生产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

  每一个“新广货”的诞生,都意味着一个新的产业板块在广东崛起。如今,广东货也从“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演变为汽车、船舶、石化、IT、装备工业等重化工、高新产业,他们成为在珠三角制造业中唱主角,挑大梁的“新广货”。

  广州市经贸委商品流通处林国强感叹道,过去广州最大的南方大厦是1万平米,如今全市5000平米以上的商场就有138家,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就相当于过去广州全市的商场面积。

  “如今供求关系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型转变。”房向前说,大众消费、时尚消费、奢华消费等不同层次的商业网点密布。商品品种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对商品有了多种选择。我们超市的规模、商品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日渐提升并达到了国际水平。2007年,广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5亿,比1978年翻了147倍。如今,全国拥有私人轿车1522万辆,年产汽车880多万辆,是1978年的62倍多。

  从满足本国的消费到出口世界

  30年的发展,中国不仅满足了本国13亿人的消费需求,还有大量的电脑、玩具、电视、服装等各种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如今,在发达国家,无论是地处繁华地段,装修高档的商店,还是郊外的大型超市,中国生产的商品比比皆是,“中国制造”已经风靡全球,让国人处处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尊严和富足。

  GDP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的广东省,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制造业基地之一。

  “东莞塞车,世界缺货”,这一说法,将广东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生动地表达了出来。目前,广东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而国际市场75%以上份额的电脑主板、磁头、键盘、驱动器、显示器、扫描仪等产品都来自广东东莞,没有人敢忽视广东IT制造产业的一举一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利用成本优势和政策优惠,承接港资电子工业的产业转移,聚集了最早的电子工业簇群。经济全体化的到来,让世界经济开始走向浑然一体。而中国的“入世”,让中国经济更加深刻地融入了这股全球化的浪潮。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其经济最早与世界经济的脉搏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东莞IT制造业的发达,还带有浓重的代工痕迹和出口导向特征,那么,广东本土家电企业走向成熟,则书写了本土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传奇。以美的、格力、TCL等为代表的家电巨头,一方面动用资本运作的神奇魔方,在国内各地展开企业收购和投资建厂,一方面开始走上国际化的道路,上演了一场全球扩张的大戏。

  美的从收购东芝万家乐压缩机项目开始,参与荣事达-美泰克中美合资公司的产权重组,花16.8亿元收购小天鹅,通过滚动式发展,从当年一家生产塑料瓶盖的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额900多亿元的大型家电企业。

  相比之下,另一家电巨头格力对于投资建厂的扩张方式更为热衷。在国内的丹阳、重庆、合肥,在国外的巴西、越南,格力相继建立了生产基地,搭建起庞大的空调帝国,把“中国制造”的威名撒播到海外。

  而TCL更运用资本运作之手,经历了一番曲折的国际化之路。2004年,TCL与法国汤姆逊合资组建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与法国阿尔卡特合资组建TCL阿尔卡特移动电话有限公司,一度成为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进行国际化扩张的典型案例。

  广东制造业的发达和整个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服务业的水涨船高,通信行业便是其中受惠最深的产业之一。广东孕育了中兴、华为这一世界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双雄”。近年来,中兴、华为在全球市场披荆斩棘,狂飙突进,令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等跨国巨头也颤栗。尽管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政策阻挠和对手狙击,但中兴、华为从最初突破东南亚、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到如今在欧美市场“虎口夺食”,在海外市场仍然一路凯歌。目前,中兴、华为的海外收入都已经超过了在国内的收入,变成了中国籍的跨国公司。

  可以说,广东经济30年的崛起历程,也写满了广东企业成长与腾飞的足迹。正是它们,以自身的快速增长驱动着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伴随着仅仅30年的经济改革,10多年的企业发展尤其是约10年的市场化,在拥有非同寻常的骄人业绩的同时,也正在探寻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特殊路径,成为中国商业的行业先锋。

(责任编辑:李恺萌)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