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的模拟效果图。
美俄两颗大型卫星在太空相撞后,太空中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及3名驻站宇航员的安全立即引起各方关注。美国和俄罗斯方面均否认碎片已经对空间站及其宇航员构成大威胁。美国宇航局发言人11日称,即使碎片威胁到国际空间站,空间站也可以启动“避撞”程序。
不会构成大威胁 出于运输、建设方便和研究需要,国际空间站目前处于离地面300公里至400公里的低轨道中。2009年1月,国际空间站完成最新一次变轨,处于距地面约350公里的太空轨道。
美国航天局休斯敦宇航中心研究“太空垃圾”的专家尼古拉斯约翰逊称,美俄卫星相撞产生的部分碎片已经进入国际空间站轨道高度。
但他认为,这些残片目前还不会对空间站及其宇航员构成大威胁。俄罗斯航天署新闻秘书沃罗比约夫12日也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撞击所产生的碎片不会对国际空间站的安全构成威胁。
美国宇航局发言人约翰延布里克11日对媒体说,目前来看,两颗卫星相撞后的碎片对国际空间站造成的威胁较小,因为撞击发生的高度约为800公里,而空间站在距地面约35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可启动防撞措施 延布里克说,即使碎片在下降及扩散过程中进入空间站飞行区域,空间站本身也具备“避免撞击”能力。
从目前形势看,空间站很可能需要启动发动机,调整自身运行轨道,以避开碎片的撞击。但他强调,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空间站才采取“避撞”程序。1998年以来,国际空间站已绕地球飞行超过6万圈,但只启动过8次“避撞”程序,以躲避周边飞行的太空碎片。
目前,国际空间站上有2名美国宇航员和1名俄罗斯宇航员。美国宇航局称,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已将这次卫星相撞事件通报驻站宇航员。
明年将首次对外开放 在很多人心目中,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专供美俄等国家的宇航员们在这里进行科研和试验。
美国宇航局官员此前透露,如果一切进展和预期的一样,国际空间站将在2010年建成时迎来第一批太空实验研究者,这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对外开放。
1998年11月,空间站第一舱——“曙光”号功能货舱由俄罗斯人发射升空,自此空间站的建设拉开大幕。
历史教训
此前曾有过三次航天器撞击事件
俄失效卫星有“前科” 1991年12月底,俄罗斯一颗失效卫星“宇宙1934”撞上了本国另一颗卫星“宇宙926”释放出来的大碎片,前者一分为二,后者零碎到无法跟踪。
1996年7月,法国的“樱桃”通信卫星被多年前“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入轨时产生的一枚碎片击中。当时,该碎片以每小时3.1万公里的速度与卫星相撞,卫星主体虽没有受到损伤,却导致一个观测装置受损,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
2005年1月17日,在太空中飞行了31年的美国“雷神”火箭废弃物和此前中国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的残骸,以每秒5.73公里的相对速度碰撞,长征四号火箭残骸的近地点轨道下降了14公里,美国的火箭废弃物一分为四。
不同航天器轨道不同 美国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报废的军用卫星10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公里处相撞,这个位置属于卫星低轨道范围。
卫星轨道按高度可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一般把距地面数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的轨道称为低轨道。低轨道卫星具有信号传输时延短等优点,因此许多通信卫星采用低轨道。中高轨道的高度约为2000公里到两三万公里。
在距地面约3.5万公里处,有一条特殊的轨道,这里卫星的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被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具有位置稳定等优点,因此在这个轨道附近分布有大量的人造卫星。
出于运输、建设方便和研究需要,国际空间站目前处于离地面300公里至400公里的低轨道中。2009年1月,国际空间站完成最新一次变轨,处于距地面约350公里的太空轨道。因此,这次发生在距地面约800公里的卫星相撞暂时对国际空间站还不会有太大影响。
中国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的近圆轨道距地面约343公里,计划发射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也将位于较低的轨道。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