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以贷换油”协议:油价还要谈
每经记者 刘建辉 发自北京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俄 “贷款换石油”是一个双赢的协议,但由于双方在供油价格上存在分歧,油价谈判过程将艰苦而漫长。
2月17日,中俄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能源对话。
谢琴透露,中国将向俄罗斯两家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两家公司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通过管道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
这是一份双赢协议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协议。就俄方来说,Rosneft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可以在流动性如此差的情况下获得贷款来维持公司的日常业务。通过这次协议,俄罗斯也将在石油出口多元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并将中国当作东西伯利亚新油田所产原油的主要出口市场。
对于中方而言,俄罗斯巨大的石油产量以及其区位优势对于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意义重大。为期20年的原油供应总计3亿吨,足以解决中国当前石油需求的4%左右。专家估算,考虑到油价长期趋势,总值将达1600亿美元。这也部分解决了中国外储增长过快的问题。
中石油有关人士认为,中俄签署能源合作协议主要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角度考虑的,从俄罗斯到中国边境修建一条输油管道的话,可以建立一条战略通道,油源更充足。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尽可能避开战略上脆弱的海运航路运输。
俄曾拿日本“说事”
中俄“石油换贷款”的谈判已经谈了近5个月,而且受到两国政策高层的支持,但是谈判进展并不顺利。据知情人士介绍,中俄贷款协议谈判去年11月份由于双方在贷款利率和中方要求俄方为合同提供政府担保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谈判陷入僵局。
17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的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为固定利率6%。据俄方一官员指出,“早前谈判提及的利率是7%”。国开行新闻处处长杨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近期将会对此事发表正式声明,但目前还不能透露贷款合同细节。
一位长期跟踪此事的分析人士指出,中俄在谈判中都做出了妥协。俄罗斯曾多次警告称,如果无法取得中国方面的妥协,则将把整个东西伯利亚的原油产出输往太平洋沿海国家,以供给诸如日本等国。
“谈判艰苦而漫长”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俄罗斯问题专家姜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中俄签订的“贷款换石油”协议仅仅是中俄石油谈判的一个润滑剂。中俄石油谈判近年来一直没有重大进展的关键障碍在于,双方在供油的价格上存在分歧。他认为,中俄此次“石油换贷款”协议的达成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促成了石油管道协议。一旦管道修建完成,中方将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俄方增加供油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据俄媒体报道,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已经草签了修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协议。姜毅表示,虽然中俄签订了“贷款换石油”的协议,但关键障碍仍未消除。一,输油管道何时建成仍不确定;二,每年的供油量不确定,该协议所签订的1500万吨/年的供油量只是意向性的;三,仍要进行价格谈判。
姜毅表示,出于稳定供应的考虑,石油供应价格肯定要进行阶段性谈判来提前确定,类似于目前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将“艰苦而漫长”。
每经记者喻春来对此文也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