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事件峰回路转。19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公告称,将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委员会,于2月20日上午前往昆明市晋宁县具体事发地,对“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进行调查。并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
网络民意引发官方重视甚至最终开花结果的事例已不罕见,比如此前不久的江西新余“公款出国旅游”事件被查处,以及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周久耕因被曝抽天价烟而丢官。在上述事件中,网络民意都起到了点燃导火索的作用,但网友都毫无例外地被排除在体制运作之外。比之“俯卧撑”等热词流行之后,当事官方唯恐避之不急的窘态,云南省委宣传部直面“丑闻”,并邀请网友共同参与调查过程,的确让人意外,同时也令人赞赏。
根据已知信息,“躲猫猫”舆论事件的脉络并不复杂。1月29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24岁青年李乔明到邻县盗伐林木,被当地森林警方刑拘并关押在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11天后李乔明因重伤入院,2月13日被医院宣告“因重度颅脑损伤”不治身亡。关于李乔明受伤致死原因,警方称是其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造成的。南方方言“躲猫猫”在普通话里就是“捉迷藏”的意思,这一死因不仅死者家属无法接受,而且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或称赞警方有幽默感,或劝告世人“躲猫猫”有风险,种种搞怪不一而足。
网友的挖苦所要表达的,无非是对警方调查结论的不信任。真相到底在哪里?说实话网络没有给出真相的能力。在更多时候,网络的力量表现在,它能够作为一种不受常规拘束的监督而存在。它提出问题,却无法完美地回答问题。所谓人肉搜索的结果,也不是作为答案亮相,而更多地以线索的面目出现。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之间,需要一个良性的互动与对接。从某种程度上看,云南省委宣传部邀网友共寻真相的做法之所以受到称赞,正是因为它呼应了这样一个趋势。这种互动与对接的内涵,不仅是职能部门接过网络提供的线索,而且应该是将调查和处置对网友和公众全程公开。
在不吝啬赞赏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无保留地说出疑虑。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公告相当清楚,他们所要调查的是一起“舆论事件”的真相。按照对词义的理解,应当是指“躲猫猫”一词出现、流传乃至火爆网络的过程。不能不说,这可能并非网友们所寻找的真相。因为,很简单,网友们大声地传播“躲猫猫”,所要知道的是李乔明之死的案件真相。宣传部门并非司法机关,并无权限去调查一桩受伤致死案件的来龙去脉。如果仅仅是将网友带到现场,再请来相关部门讲一遍“躲猫猫”致死的传奇故事,那么这样的调查尽管博取了好名声,但离“真相”两个字还有太远的距离。
但愿,这只是一个杞忧而已。依据常识,看守所发生的致死事件,理应有检察机关及时介入。而且,如果无法保证调查的公平公正,应当启动司法权的异地管辖。在司法问题上,没有得到法律授权的组织和个人均不能充当调查者或裁判者,网友自然也不例外。网友的急切愿望不过是要求职能机关公正介入,并保证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所谓网友参与调查只能是公开透明的体现,而不意味着网友成了真正的法官。网友只是公众的另一种虚拟身份,对网友的坦诚相见应当置换为对所有公众的常态化的恭敬无欺。若这种恭敬无欺的状态能够存在,那么“躲猫猫”也就不可能流行起来。(周东飞)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