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2008只缶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起被击响,声如磬,光如电,擂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华民族待客之道。昨天,凝结着国人美好记忆的“奥运缶”在北京拍卖,最终,1000个“奥运缶”拍出5244.7万元。
奥运缶已成绝版
缶是中国古老乐器的一种,在中国古代的“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属于土类乐器,本是用来装酒的瓦器,敲打起来就算是乐器。不过奥运缶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瓦缶,而是以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为原型,重新设计的一个现代声光电俱全的高科技缶。
奥运缶缶体是玻璃钢树脂质地,辅以木材、钢架、鼓皮等,有青铜的感觉是因为外部刷了一种特殊的漆。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奥运缶将不再制作,制造模具也已销毁,2008只缶也就成了绝版。因为具有不可复制的惟一性,况且它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最有民族特色的道具之一,奥运缶就有了较高的收藏价值。
2月27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宣布1000个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被使用过的缶将于3月8日打包拍卖,而且每个缶都具有在开幕式“缶阵”中独一无二的特殊编号。这1000个缶的拍卖工作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现场拍卖和网络竞拍。其中现场拍卖的数量为910个,3月8日进行首次现场拍卖会。现场拍卖中,10个缶一包的起拍价为每包1.1万元至1.3万元。此外,还有20个、30个、50个缶一包的,合计53个标的。据悉,2000多个奥运缶当初的制作总价是800多万元,单价约4000多元。起拍价只是制作成本的1/4。
不过奥运缶的处置并非全部拍卖,本月初就有130个奥运缶分别捐赠给了31个省区市,将由各省区市政府及文博部门永久保存,并择时展出。
“缶价”狂涨几十倍
昨天上午十点,拍卖准时开始,北京产权交易所3层大厅坐满了439个买家,这也是奥运物资拍卖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10时14分,第一包10个奥运缶拍卖正式开始。当主持人报出1.3万元的起拍价后,现场买家展开了近百轮的竞价,15分钟后,来自山东潍坊的347号买家以70.6万元竞得该标的,折合每个缶7.06万元。李滨还在此后竞得了一个50个缶一包的标的,这样他也拥有了60个奥运缶。随后,第二包10个奥运缶以55.5万元拍出,第三包10个锁定在55.6万元。第一组50个一包的奥运缶成交价为204.5万,第一组20个一包的缶成交价89.4万。网络竞拍将在3月13日进行,90个具有特殊编号的缶都是单个竞拍。
拍卖过程中,还上演了动人的一幕。拍卖师在拍卖开始前向大家介绍了一位特殊的竞买人——南京夫子庙小学。这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小学斥资3万元,希望能拍到奥运缶,但因为昨天拍卖叫价较高,学校代表副校长袁方未能有机会举牌。而昨天用52万元拍得第五个标的的156号买家苏女士当即表示,他会赠送两个缶给夫子庙小学。
根据北京奥组委相关规定,最终获得奥运缶的买家必须保证不出租、不炒作奥运缶,再次转让奥运缶时不能做商业宣传。而据相关专家介绍,奥运缶的保存也有不少注意事项,由于材质的关系,奥运缶不可能像金属质地那样坚固,因此最好放在室内妥善保存。另外要防日晒、防止硬物击打,存放时最好把电瓶拿出来,对于缶上安装的LED灯要注意防止静电,缶的内部框架最好进行防锈处理。另外开关电线电路也要及时检修。
创下奥运先河
去年9月9日上午,北京奥运会后首次奥运物资公开拍卖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举行,奥运资产大规模公开处置的大幕就此拉开。首次拍卖的奥运物资是北京奥运媒体村汇园公寓使用的通用家具、电器,1800余件物品分类打包,形成了三个标的。到昨天奥运缶拍卖之前,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的拍卖就达到了九场。所涉及物资包括奥运会媒体村家具、家电,空调机组、电脑、服务器,奥组委公务用车等。共计处置奥运资产超过50万件,成交价格总计近3000万元,增值率超过30%。
通过公开的市场机制来处置奥运资产,这开创了奥运史上的先河。奥运资产以拍卖的方式处理,让这些带有奥运符号的物品经拍卖师之槌变现,既开拓出勤俭办奥运的新渠道,又进一步拉长奥运品牌的价值链,还能借此继续向公众传递奥运精神、传播奥运文化。
奥运物资拍卖此后仍将陆续进行,预计整个处置过程将达到1年到2年。
本报记者王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