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平移的民立中学老校舍 |
民立中学老校舍从石门一路平移至威海路
八旬老洋房向东南“走”57米
□记者 孔同 摄影 陈焕联
晚报讯 位于石门一路近威海路的一片动拆迁地上,一幢暗红色的上世纪20年代建筑正静静地守候着全新的到来。今天上午,在这块名为“大中里”项目的土地上,这幢曾被称为邱氏住宅,并曾作为民立中学老校舍的保护建筑将开工平移57米,“走”到威海路上来。
大中里项目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的核心区域,北接南京西路,西临石门一路、面对四季酒店,南邻威海路,东靠青海路、面对上海广电大厦,占地约6.3万平方米,地上总楼面面积约29万平方米,今后将发展为包括商业购物中心、办公大楼及酒店的大型综合性项目。
此次最先启动的是大中里保护建筑,即原民立中学4号楼的移位工程。这幢保护建筑原为上世纪20年代上海著名颜料巨贾邱信山、邱渭卿弟兄所建,亦称为邱氏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为古典欧洲城堡式别墅式样,具有“巴洛克风格”。原为两幢,其中一幢于上世纪90年代改建民立中学时已被拆除,被迁移的这一幢曾为民立中学办公楼。
随着静安区旧城区改造的推进,老校舍被纳入了保护范围,开发商出资2.4亿元将它买了下来。经各级专家的反复论证和市政府批准,这幢八旬老建筑将向南并向东略斜平移57米,临街矗立于威海路旁,施工的步骤是先对建筑进行加固,然后进行移动。
民立中学老校舍平移工程项目将由上海同华加固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据上海同华方面有关人士介绍,整幢建筑将由现在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约57米,临街矗立于威海路旁。民立中学老校舍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由有关单位实施保护和修缮。
同济大学建筑物移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蓝戊己工程师表示,目前我国的平移技术已较成熟,只要做到对建筑结构了如指掌,并对建筑进行适当的加固、保护,保证建筑的安全,就能使静止的建筑“行走”到指定位置。
老建筑搬家在上海早有先例,2003年4月15日,上海音乐厅在59台千斤顶的作用之下缓缓上升,告别了“安居”73年之久的故土,6月17日平移到位,走完了66.4米的艰难旅程。 2004年9月26日,经过史无前例的平移及大规模的整修后,上海音乐厅重新开门迎客。
老校舍平移五步骤
第一步 加固 移位前,将对建筑物外墙、柱子、屋架、梁等关键部位进行加固保护,使物体在移动时不会损坏变形。
第二步 联结 进行“上托盘”体系施工,建筑物的墙、柱固的底部联结到一起,将整个建筑物变成一个整体。
第三步 脱换 进入关键的脱换体系工程。所谓脱换体系,就是将民立中学老校舍的底基柱头全部 “连根切断”,移动至新架设的轨道上,用千斤顶推动,实施平移。
第四步 连接 建筑物移到指定位置后,与临时底板进行技术连接,最后与该处规划中的地下室顶板进行连接。
第五步 修缮 移动完成后,再由相关保护部门进行修缮、保护的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