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企业管理》杂志 > 精彩文章

以自主创新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以自主创新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 文/胡 迟

  内容摘要

  本文以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数据为分析基础,指出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其深层原因在于制造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弱。

为此,文章提出以自主创新作为提升其竞争力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制造业企业 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发挥国内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与对外开放、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功地相结合。30年间,我国的制造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78--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约15%,高于全部工业与GDP的年均增幅。当前,“中国制造”业已成为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之一。

  深层矛盾:制造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弱

  在看到我国制造业近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作为一个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相比,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不大,名列2008中国制造业500强第一名的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2008世界500强中制造业第一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相比,前者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只有后者的10.69%、20.66%。无论是在传统行业,或是在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制造业中,我国制造业企业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利润水平上都存在巨大差异。从全口径的制造业比较看,有专家计算出,目前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大约为发达国家的1/17。有分析报告把中国制造业这种利润水平不高的增长称为“悲惨式增长”。对广大的中小规模制造企业而言,这种状况甚至还要严重得多。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深层原因而言,主要还是我国企业的制造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弱。

  我国制造业在技术方面的一个主要弱点就是靠加工组装增长,创新意识不强,研发能力差,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依靠外资流入所带来的先进技术设备,而且多以生产线和最终设备为主的格局,对制造业的升级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制造业技术依赖进口。权威统计表明,我国制造业技术来源一半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50%)要靠进口,而发达国家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我国工业产品新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援性技术;我国每年的发明专利数占世界的比重不到3%,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许多近年来成长迅速的行业与500强企业也存在制造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弱的问题。例如,我国是家用电脑的生产大国和销售大国,但每台我国生产的计算机,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完全要靠进口,绝大多数利润被掌握专利技术的跨国公司拿去了,卖一台电脑仅得微利。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去年的收入利润率只有1.5%。由于没有专利,号称产量最大的我国DVD生产企业,每年要花10亿元人民币购买专利许可。我国制造业需要从质到量的飞跃,关键是自主知识产权。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863计划”开展20年,发表论文4.7万篇,其中专利成果仅2000余项。在有限的国内专利中,缺乏实质控制权的、“非自有”专利的比例非常高。据信息产业部电子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统计,目前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中,来自国外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约占70%,国内工业企业只占9.1%。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生产的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要向国外专利持有者支付专利费。

  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2/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也有一些企业建立了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3/4的企业没有科研开发活动,完全依靠照抄或模仿别人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后期,OECD以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作为划分高技术产业的标准(国外大企业研发费用一般不低于收入的5%),而我国制造业大类行业中这一比重最高的长期不足1%,虽然自2001年起,这一指标已经超过1%,但先进工业国大多在10%以上。再从表中的2004-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及制造业500强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看,制造业500强的研发费用一直在稳步上升,且其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要高于500强的总体水平,但仍然小于国际上3%-5%的门槛值。2007年研发费用比重还有所下降。尽管比重下降有其它原因,但这种状况却会制约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

  突破关键:以自主创新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首要环节

  鉴于资源有限性和环境容量制约越来越严重的实际,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会认可,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企业才会在结构调整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持久发展。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压力更是成为“倒逼”中国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因此,企业务必抓住当前时机,加快实施技术创新的步伐。

  1.持续加大投入与优化支出结构

  企业在推行自主创新过程中,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是其第一要素。毫无疑问,加大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最重要的物质保证。2006年7月,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三部门联合启动了创新型企业的试点工作。经过两年的试点工作,在最终形成的评价创新型企业的指标体系中,研发经费强度被列为四个指标之首,充分凸现出该指标的极端重要性。再从我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看,首先体现出的即是投入强度的差距。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密集型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工业总产值比例最高的两个行业是:医药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但国内在这两个行业的投入水平却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许多国家和地区高技术产业这个比例甚至超过10%。前面谈到中国制造业500强的研发投入水平也未达到国际门槛水平。因此,国内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规模、出口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不少企业已经积累起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国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实力来增加技术开发投入,而且要实现赶超目标的话,前期的投入还应当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如同韩国企业做的那样。

  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宏观上还要考虑优化支出结构。其一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调节引进、消化、吸收的经费比例分配,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是1:0.06,而韩国、日本企业的这一比例则是1:5到1:8,这说明我国还需要加大引进技术后消化、吸收的费用,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其二是科技资源在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之间的配置问题。我国现在的科技投入用于企业的比例比较低,经济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大约有30%用于扶持企业,我国科技投入有90%以上用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未来科技资源要向企业大力倾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产、学、研联合研发机制。

  2.对外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

  当前,一定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思考中国制造业的竞争策略。从我国制造业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水平看,在制造业的结构升级中,把对外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一方面,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与国际先进制造业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对于发达国家已经研制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引进、采用,从而降低我国的开发费用,缩短赶超发达国家的时间。日本和韩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发展经验已说明了这点。现在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制造的时代,国际产业的转移和转型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制造业的资源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优化配置。我国制造业完全可以继续借力这一趋势,利用全球化、专业化的分工来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制造业FDI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乃至研发环节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向我国转移。世界500强企业有450家以上已经进入中国,其中又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这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加速提升技术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另一方面,我国不能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跨国公司。目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战略目的是更有效地占领国内市场,而不是将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中心转移到国内来培养竞争对手。因此,跨国公司一般都对中国实行技术保密,或尽量输出过时技术与产品。跨国公司的进入还会对相同领域的国内企业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产业间及产业内垂直分工的结构特征将成为常态。根据对上海和江苏两地的医药、通信及计算机设备、仪器仪表等3大高技术产业的调查显示,3个产业增加值中,外资所占比重分别高达86.4%和80.7%,但其R&D投入强度却分别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2%和54.5%。由此来看,一味依靠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无助于提高工业运行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水平,还将窒息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主要核心技术过于依赖外国进口,还会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根据日本的成长经验,引进国外技术的过程是效用边际递减的,即越到后来阶段,双方技术领域的差距逐渐缩小,引进国愈发需要靠自主研发解决技术进步与新开发的问题。因此,我国制造业企业需要改变吸引外资的模式,加强能力建设,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注意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相结合,营造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逐步改变对国外技术依赖度过高的现状,使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由垂直分工走向水平分工;由优惠吸引外资模式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过渡,提高我们的国际分工地位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技术战略与品牌、市场战略结合

  需要强调的是,自主创新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概念。自主创新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上。当前在技术战略方面,业界和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战略清晰,措施有力,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远未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目标。企业必须沿着研究能力——开发成果——各种生产方式——一种稳定的生产能力——产品的销售能力——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个环节依次实现每一次转换。目前,一些国内企业非常重视研发,但其技术战略与品牌及市场扩展战略是脱节的“两张皮”,最终造成企业的规模和市场营销能力难以完全消化高额研发投入带来的固定成本分摊。因为重要的研发投入需要在成本中分摊,继而会影响边际成本和价格决策。调查显示,一些在全球很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确定是否针对中国的市场体系独立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方面也非常慎重,主要考虑的也是成本是否足以被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分摊。如何使品牌战略和市场扩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支持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企业市场扩展的问题,也不能忽略一个品牌最后形成的问题。在全球有竞争力或有科技竞争力的国家,能够离开产品这个载体而独立存在的技术并不多。所以从普遍性的角度来看,应该把技术战略、品牌战略和市场扩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由研究能力向研究成果、生产方式、稳定的生产能力乃至销售能力、企业竞争力的转变。■

  作者单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

  编辑 王 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