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产业振兴的一线观点
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离开了重点产业与企业,就等于没有了筋骨和命脉。今春两会期间,围绕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代表与委员们竞相建言献策。
《瞭望》新闻周刊从代表、委员中选择了部分重点产业的企业家作访谈,他们都是所属产业的代表性人物,都在企业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这些企业家对本刊记者畅谈了他们在一线的痛苦、渴望与感触——
《瞭望》文章:晏平:重点行业发展需要国家统筹
国际上装备制造强国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要具备完整的制造体系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
实习生洪鸣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我知道,这次来采访我,你们就是想听听企业的声音,想了解一下作为规划的直接受影响者,对这个调整规划有什么样的看法。”一见面,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集团董事长晏平就猜到了本刊记者的来意,而他接下来的谈话也开诚布公。
国家统筹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的产业体系中,装备制造业可以说是一个最有代表性、最具基础性,同时也是与国际同行业竞争最激烈的产业。”晏平用了“三个最”,对调整振兴规划中所强调的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作出了解释。
规划中强调,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晏平分析了此次规划的深层次背景: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前几年对产业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以后,从放权企业、推行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的过程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日趋完善,企业经营更富有活力,自由度灵活度大大增加,更能及时抓住市场机遇。
“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工业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国家在民族工业——特别是装备业——的资源统筹力度。”晏平认为,作为我国民族工业基础的装备制造业,要赶超世界水平,要想实现将外国的产品拦截在国外,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国家统筹规划。
“光靠一两个企业,第一没有财力,第二组织不了那么多的技术力量,因为单个企业至多只能在个别方面取得突破,而国际上装备制造强国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要具备完整的制造体系。”
按照他的预计,通过调整振兴规划,在国家层面将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重新理顺,用一段时间整合国家的人力、财力和其他相关资源,未来三到五年就能够使整个产业的竞争力逐渐接近国际化的水平。“因此,像我这样的企业负责人,看到这样一个规划出台,觉得比较欣慰。”
着力自主打造核心竞争力
晏平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遭遇寒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国的许多出口产品都存在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算是核心竞争力呢?晏平举例指出,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是发动机,而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是喷射系统。而目前这一技术主要被博世、西门子等全球四家公司垄断,只要是汽车里面用到的油压喷射系统,基本上都是他们生产的。“他们占据了全世界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我们要知道,这个系统的价格占到一台发动机全部成本的1/3,也是最赚钱的部分,这就是核心技术。”
虽然晏平的观点也是许多人一贯的主张,但对于如何获得核心竞争力,我们却走过一些弯路。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视和支持,我国装备制造业重大设备自主化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在大部分领域,尤其是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依然落后于国际水平,国际依存度较高,受制于国外企业,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安全。因此,大力发展装备自主化,意义重大。
一向重视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广西玉柴却能在许多企业面临市场萎缩的时候逆势而上,“我们公司每天发动机生产标准是1500台,现在一天可以生产到2200台,订单不断。上个月订单5万台,这个月6万台的订单。而去年最旺盛的时候也不过4万台。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确实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晏平的话里透露出自豪。
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洗牌”
“中国很多行业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源过于分散,集中度不高,资源配置存在许多问题,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多而不精,大而不强。我们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应当出现可以和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相博弈的企业集团,但目前似乎还没有。”晏平这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对此,晏平认为:“这次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在政策上支持企业的跨行业和跨领域重组,意味着国家将在政策上不仅鼓励区域间的企业自由重组,还鼓励上下游行业的相互兼并,打通产业链。这无疑将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小的变化,为缺乏动力的装备制造行业重组并购注入动力,同时也为国内相关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机遇。”
在他看来,金融危机恰恰是有创新能力、有实力企业兼并的最好时期。“一俊遮百丑,形势好的时候背后往往看不出问题。危机来了,各个企业就要静下心来练内功。谁的内功好,谁的发展潜力大,谁就能生存下来。所以说,危机能起到大浪淘沙的作用,因此我们欢迎这样的重组,我们把这叫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