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3月份利润环比增长86%
本报博鳌讯 (特派记者曾向荣、关家玉)在昨日上午举行的“危机中求发展:企业过冬的战略选择”分论坛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在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中央企业可以减薪,但是尽可能不裁员。
大企业危机会引发国家危机
李荣融在发言时表示,企业“过冬”的战略选择,对大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次的经济危机是从美国的大银行、大企业开始的。也可以这样说,大企业的危机会引发国家的危机,进而引发全球的危机。所以从这点来讲,大企业更有责任承担稳定经济的任务。”李荣融说。
李荣融强调,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企业高层人员要首先承担起责任。“裁员对于公司来说是必需的,但对于被裁人员的家庭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所以我提出尽可能不裁员。”李荣融说。
“走出去”首要考虑法律风险
在回答嘉宾的提问时,李荣融介绍了中央直属企业的一些利好消息。他说,今年3月中央企业的指标已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今年3月跟2月比,利润增长了近86%,营业收入跟去年同期相比是下降5.4%,但是3月跟去年2月相比上升了26%。”
在谈到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问题时,李荣融表示,收购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企业做事都不能超过自己的能力。“集团越大,垮得越惨,影响就越大,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问题是管理问题。有的企业连最起码的风险都不懂,首要的风险是法律风险。”
国有企业不能总是“培训班”
对于备受争议的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问题,李荣融表示,首先得承认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而不是慈善基金会。所以企业高管无论在哪个性质的企业,都必须跟业绩挂钩。
“你交给我的钱多,我应该多给你,如果他交给我的钱多,我少给他,他就走了。不应该忘记我们以前批评说国有企业是培训班,人才培训完了都跑到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去了。”
李荣融认为,因为是市场经济,所以人也是有价位的,人的能力的标志,很重要的就是价位。价位是综合表现这个人的能力的,关键在于游戏规则要透明。业绩高薪酬就要高,业绩低薪酬就要低。要看薪酬合理不合理,关键要跟业绩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