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海子在家乡
对于海子,就像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
那么多人传诵着,却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即使,在他的家乡
本刊记者/张雄(发自安徽怀宁)
在过去20年里,海子的死被诗歌爱好者反复诠释,他被当成一个殉道者接受众人的膜拜。
孙大顺从90年代开始写诗,曾经在《诗刊》上发表作品——在很多当地诗人眼里,这是作品受到认可的象征。但他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动笔。“那些年诗人是多么辉煌啊,现在能坚持写下来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
2001年,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这首看起来色彩明亮,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写于海子自杀前两个多月。无数人将其用作论坛签名档,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诗歌爱好者。房产开发商将这句话放进广告词,即便他们卖的也并非海景房。
“实际上它背后是非常绝望的,这是快要死的人写的诗呀!”海子生前好友、中央美术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西川说,“这种东西,收到中学课本中,中学生只能看到最表面的一层,不知道背后危险的冲动,老师也不敢讲,老师也不一定理解。”
在海子就读过的高河中学里,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海子是他们遥远的学长,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几乎人人都能背诵。在“本校著名校友”宣传栏里,海子的头像被放在第一位。
“我觉得就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当被问到“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时,学生不置可否地回答。
海子的高中同班同学李智,现在是高河中学的语文教师。“我觉得这首诗讲的是:海子把他在创作中的苦恼、痛苦,这一切全部放下,从明天开始,投入生活中去,感受生活的幸福和美好的东西。然后把感受到的幸福告诉所有人。”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