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震后四川卧龙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新华网成都4月24日电 (记者易凌 黄毅)据中国科学家对世界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四川卧龙地区野生大熊猫生活情况的监测显示,震后该地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目前相对稳定,但由于部分栖息地植被破坏严重,长期看来,野生大熊猫种群繁育将受到影响。
有“熊猫之父”之称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说,到目前为止,卧龙地区没有发现因震死亡的野生大熊猫,也没有发现野生熊猫尸体。
张和民说:“野生大熊猫的核心生活区域,也就是海拔2500米以上的区域遭受地震的破坏很小。地震后野生大熊猫受到惊吓,它们相对稳定封闭的巢域被打乱,开始"串门",增加了流动性。”
这位大熊猫研究保护专家同时对中国野生大熊猫震后整体的生活情况表示乐观。“卧龙接近震中,如果卧龙的情况都比较乐观的话,全国其他区域的野生大熊猫的生活状况受到的影响应该有限。”他说。
但张和民也指出,野生大熊猫通常会在每年3月底到7月会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一路向上觅食,储存能量,并完成生殖过程,但现在卧龙低海拔栖息地在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它们的主要食物——竹子多被掩埋,就难以觅食,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它们今年的繁育。
“对此,我们正在进行密切观察。最糟糕的状况是野外大熊猫的出生率可能减少,今后种群数量有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张和民说。
他说,卧龙正在全力重建其3个野外大熊猫保护站和4个保护点,恢复野外大熊猫的监测保护网络,同时为缓解野外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压力,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重建的过程中,当地政府计划把受灾老百姓迁到河谷平缓地带安置,把他们在低海拔的坡地腾出来,退耕还林,还给大熊猫,但这大概要到5年才能恢复到从前当地的竹子植被水平。
与野生大熊猫相比,卧龙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前景更为乐观。张和民认为,今年圈养大熊猫种群就有望走出地震阴影,繁育更多的熊猫宝宝。
他说,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工大熊猫繁育种群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地震中损失惨重,除当时在卧龙基地圈养的60多只大熊猫有1死1伤1失踪外,好几只怀孕的母熊猫因为受到惊吓而流产。
去年中国共繁育存活13只熊猫幼仔,少于2007年17只的存活记录。
张和民说:“我们希望今年能尽量能减少地震对大熊猫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们已为15只大熊猫配种,期望能达到20只配种,至于能生多少还是个未知数,但我还是很有信心,今年会超过去年的数字。”
中国保护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近三分之一的区域在去年地震中被损毁,幸存的60多只熊猫多数在震后已迁至位于四川雅安碧峰峡的大熊猫繁育基地和省外的几家动物园寄养,而工作人员也大都迁至雅安或位于都江堰的临时工作点。
据悉,新中心已经选址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乡,位于距离原址核桃坪10多公里的黄草坪地区,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的重建工程将在今年8月前展开,预计两年内完成。
2003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三次中国大熊猫种群情况普查结果显示,中国野外大熊猫有约1590只,在卧龙的野生种群占到10%,约150只左右。而创建于1980年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目前共繁殖大熊猫99胎144仔,成活123只,圈养大熊猫142只,占全世界圈养总数的60%。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