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再厚不如有个好男友 “你们知道吗,以前跟咱们一起上过课的外文系的夏晓晴,找了个特有钱的男朋友。现在接送她的车都上百万,而且那个男的长得也一表人才。”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北京师范大学某宿舍的女生们敷着面膜,嚼着零食开始了八卦夜聊。
见姐妹们听得入神,寝室里的头号“八仙”若冰抛出独家播报:“听说她男友已经托关系把她安排进了一家垄断国企,两人还计划最近结婚呢。那个男的好像姓梁,以后夏晓晴就是名正言顺的"梁家妇女"了。”大家笑作一团。
默不作声的安慧一边捏着自己的腿,一边暗自叹气。自己每天跑招聘会,穿正装、高跟鞋,脚后跟都磨破了,工作却依然没有着落。用人单位要么只要男生,要么要求有北京户口。自己辛辛苦苦地读完研究生,成绩再好、简历再厚却不如人家找个“钻石王老五”男友来得实在。
找个好婆家,帮忙解决就业难题,以此作为人生选择的女大学生并不普遍,可她们却引来了同学们艳羡的眼光。不少学生说,大多毕业生都要依靠家庭关系和父母资源解决就业,如果找到背景好有地位的男友,社会资源起码可以翻倍,甚至助她跨过多少年的坎坷道路。这部分女生比“大四急嫁族”更有眼光,不是想钻到小家庭中躲避风雨,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继续发展的更高的平台。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大四学生艾晓芸最近一直在为工作苦恼。在网上海投简历,四处奔走面试,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会场场不落,每周四还去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就业之家举办的双选会,可到现在,简历投出去几百份,工作就是没着落。“今年找工作本来就难,女生更是难上加难。”小艾印象清楚地记得一家公司的HR(人力资源经理)遗憾地对自己说,“可惜你不是男生”。
往年,该校会计系就业率起码在90%以上,今年截至目前,签约的人还寥寥无几。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时候,小艾的室友张璇却已经高枕无忧。4年来,张璇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排名靠后,她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能这么轻松找到工作全凭一个好男友。
张璇现在的男友是她在大三暑期实习时认识的。张璇有业务上的问题经常要向经理请示和汇报,而这位年轻有为的经理对她也非常地耐心和关照。实习期一结束,两人就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张璇的工作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人生的幸福公式:正确的时间,找正确的人 “难道非要大学生嫁给下岗工人,才能体现出她们的伟大?”听到有人冷嘲热讽女大学生靠成功男友找工作,厦门大学财政系的范小莹感到有些不忿。
小莹在学校里十分活跃。她参加了学校艺术团,还加入了学生会。大学4年来,她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放在了社会活动上。在学校里,长相漂亮又多才多艺的小莹不乏追求者,但她一直没有谈恋爱。
“对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地位的女生来说,人生的幸福有一个公式:正确的时间,找正确的人!”在小莹看来,有能力立足社会有一份好工作或者事业的男人本身就是有能力、有魅力的。
“别总把爱情想象得太美好了!”自从读研后,陈玲经常向好友灌输这一观点。念本科那会儿,陈玲的男友是她高中的同学,两人爱情很甜蜜,但大四临近毕业时,男友却以两人距离太远为由向她提出分手,这让她一度很沮丧。然而,情场失意换来的却是考场得意,陈玲在沉重打击下奋起考研,并顺利进入了她仰慕已久的北京某重点大学。
自从考上了研究生,陈玲耳边就一直流传着“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的警语。她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貌和衣着,挑男朋友的眼光也变得更加现实。
现在,陈玲的男友是她所在院校法学院的研究生会主席,他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俩人感觉都不错。陈玲觉得,这样优秀的男生让她更有安全感,不仅能帮助她解决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而且因为男朋友是北京当地人,自己在找工作时不用考虑能否解决北京户口,也就能早点把自己“卖”出去了。
不安全感、生存困难都不是女性放弃独立的借口 “你条件这么好,赶紧也找个总啊什么的,姐妹们也好跟着沾沾光啊!”北京工商大学的李维最近常听到宿舍同学这样打趣她。原来不久前,隔壁二外的戴萌新结交了一名大她10岁的成功人士。现在不仅戴萌的工作搞定,连她宿舍的同学也跟着沾光。在这名公司副总的安排下,她们除了解决实习岗位,而且每天上下班还能跟着戴萌蹭车。
“现在大家对这种靠男友找工作的事儿好像不但不鄙视,反而是羡慕的多。特别是那种自由结合,而不是为了解决饭票很功利地找男友的女生,常常被视作另一种成功的榜样。”李维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一直都觉得“征婚”、“相亲”这些事情都是大龄剩女的专利,可是最近她发现,交友网上,很多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子,大都是本科或者硕士在读。而查看她们的资料,以北京地区的为代表,有很多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有车有房无贷款,有北京户口,月收入要过万。
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三男生付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女生通过嫁人确实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决不能把改变自己生活的愿望完全寄托在另一半身上。“这对于我们男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四女生蒲庄怡则认为,婚姻和择偶是一辈子的大事,但是工作只是一时的。利弊权衡,该怎么取舍,应该很明显。女生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应该为了工作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于闽梅博士一直致力于女性主义研究。她认为,现代社会给了女性太多的负担,既要求女性接受教育学习好,又得继续具备温柔顺从等传统女性的特质,女大学生都经历过高考和大学学习竞争的这些环节,这使得现代社会的女性更容易感到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之累,存在之“烦”;并且这种负担会有不少女性觉得自己承担不了,于是想选择一个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累的逃避的港湾。
“在西方社会,女性主义者们发现,每当萧条来临,以男性为第一性的社会的主流价值会鼓励女性重新回家,巧妙地重新鼓吹传统价值,诱使或强迫女性放弃岗位,从而为社会、为男性腾出更多的岗位。”于闽梅说,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女大学生更多地产生依附男性、曲线就业的想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闽梅老师建议女生们:破除爱情拯救神话,提高精神成熟度,辨清和拒绝客体的诱惑。不安全感、生存困难都不是放弃独立和主体地位争取的借口。自己奋斗是最安全的。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人》李宁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胡姹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记者 谢洋 实习生 唐轶 黄丹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