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是疫情大流行的开端,或者,这只是又一次假警报?
但有多少人能在可能到来的灾难面前安之若素呢?
4月29日,刚刚在墨西哥度完蜜月的MTV明星海迪蒙塔格(右)和斯潘塞普拉特(左)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后摘掉口罩接吻。洛杉矶国际机场是美国至墨西哥的主要航空枢纽之一,由于受猪流感疫情的影响,来往洛杉矶和墨西哥的40多个航班的上座率有所降低。新华社记者戚恒摄
金融危机没完没了,猪流感又来趁火打劫。这真应了一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类将再一次面临被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命运。据英国《卫报》报道,墨西哥城弥漫着恐惧和疑惑。
而恐惧和疑惑的,绝不仅仅只有墨西哥人。
猪流感是疫情大流行的开端,或者,这只是又一次假警报?美国《洛杉矶时报》上的专栏文章回答:“不可预测”。因为科学家对于新型猪流感仍然一无所知,不知道它为何突然出现和扩散,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致命,更不知道下一步会如何发展。也许它可能在4至6个星期后突然消失无踪,也可能如同1918年的例子,会持续更长时间,展现恐怖的杀伤力。
猪流感的威胁到底有多大?英国《独立报》环境版主编杰弗里利恩的专栏文章以此为题,似乎准备回答,但我们都被标题所欺骗。尽管通读全文都不能找到答案,但作者在给出“坏消息”同时,也给出了“好消息”:坏消息是它确实与恐怖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有关联;好消息是由于那种病毒的残余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没有消失,可能会在50岁以上的人身上产生抗体——有抗体,就有疫苗。不过,作者的“好消息”并不是为了安慰惊魂未定的人类,恰恰相反,他再一次提醒人类不要过于自大。在当今时代,我们战胜了天花,甚至正逐步控制癌症,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富有和健康,所以想当然地以为瘟疫的威胁已成为历史。但仅以流感为例,每个世纪就会出现三到四次全新的流感,如果它的恶行足够大,学会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那么就可以恣意掀起一场大屠杀。
4月29日,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苏克雷国际机场,一名机场工作人员戴着口罩上班。为防止感染猪流感病毒,机场要求所有工作人员戴口罩上班,同时,进出机场的旅客都将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新华社发(圣地亚哥阿马斯摄)
美国《纽约时报》为此发表的社论也是“此刻无人确切知道答案”。社论肯定了奥巴马对疫情的判断:提高戒备,但无须恐慌。因为美国的问题似乎还算轻微,政府已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但社论的核心是提醒奥巴马政府,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这两个顶级卫生职位缺员,让公众“深感不安”。这是应对传染疫情的两个最重要的职位,它们的缺员将影响人们如何评判奥巴马政府对这场潜在危机的回应。
《今日美国》社论则关注了猪流感暴发将构成医疗和政治的双重风险:美国上一次应对猪流感的做法具有启发意义。不过,那是一次惨败。在1976年,新泽西出现一例死于猪流感的案例,由于担心疾病蔓延,政府疲于奔命。几乎一夜之间,成立了一个为所有美国人接种疫苗的项目。但是,后来的情况表明疫苗比疾病更加致命,超过500名接种过疫苗的人得了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数十人死亡。这是一次医疗和政治的崩溃,导致人们对流感疫苗的恐惧至今挥之不去。1976年的教训表明政府必须避免歇斯底里——这篇社论与《纽约时报》社论的腔调一样,都迎合了奥巴马的“提高戒备但无须恐慌”。
但有多少人能在可能到来的灾难面前安之若素呢?路透社记者安德鲁马歇尔在其专栏文章中指出,全球化的系统越复杂越有效率,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就越快,传染范围就越广。恐慌,以及不准确和不完整的信息的传播可能使负面反馈循环出现,导致灾难加剧。而猪流感就是全球化的黑天鹅,在发现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在澳大利亚的出现而崩溃。全球化背景下的猪流感也是如此,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但人们总是对它视而不见,并习惯于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它,最终被现实所击倒。(李鸿文)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