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全球化疫情呼唤全球化应对
邓璟
提要 在严峻的全球化疫情面前,传统的严防死守式应对自然有必要,但禁锢于此未免有点保守和闭塞,更好的方式理应是全球化的应对。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场在墨西哥、美国率先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短短一两周内让全球陷入恐慌和急于应对。
墨西哥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资料证明,墨西哥从今年3月18日至4月23日,至少爆发了三波较为大型的流感疫情。如果说墨西哥一个月内三波大型的流感疫情,因为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原因被其他国家媒体忽略,那么,在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的前提下,墨西哥病例的高死亡率无疑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带去教训、敲响警钟。
现有资料表明,墨西哥病例高死亡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卡尔德龙总统承认的“政府低估疫情”;二是发展中国家较为落后的医学科研水平——墨西哥并不能检测出这种新型流感病毒,而是把样本送交美国等发达国家后才获确认的,此工作前后是否存在纠葛、时机耽误,目前不得而知;三是由于种种原因,让不少墨西哥病例患病后自己吃药治疗、延误了确诊时机,一个明例是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的首个死者、墨瓦哈卡州国家税务部门调查员古铁雷斯,她的死因主要是在患病第8天才进医院、错过了最佳的诊疗期,而且她“没有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美国《时代周刊》等媒体近日分析说,受益于2003年那场全球流行的SARS(非典),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近6年来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是的,正因为有过那次刻骨铭心的前车之鉴,世界在面对目前这场全球化的流感疫情时,比当年面对SARS时更显从容与淡定,最起码各国在疫情信息披露上面前所未有地重视。
然而,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反思应对这场全球化疫情中存在的不足。比如说,发展中国家在面对自身无法确诊的、“神秘”的病例或疫情时,是否有必要暂时抛弃传统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立场和所谓的国家利益形象,以人为本在第一时间进入更快捷、高效的国际互助通道?发展中国家能否更有力地构筑国内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让民众在患病后至少不因医药费用昂贵而拖着忍着、不到病入膏肓就不去医院?一旦出现了地区性疫情,当地政府是否能够利用网络等更便捷、安全的疫情发布渠道?……
疫情的全球化时代,意味着它成为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敌人,让单一国家和任何个体都显得渺小和微弱。各方携手并进、深度合作的全球化应对模式,方能最后战胜疫情。(作者系都市快报国际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