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华英才半月刊 > 最新消息

中信:抵御风暴跨越新时代

  0933 孔丹

  《经济与法治》

  引题: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宣布辞职,与他一同辞职的,还有其20多年的老搭档——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二人的职务由中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及总经理常振明接替。

“常”进“荣”退的交接,不仅标志着“荣智健时代”的结束,同时也宣告着中信集团总部恢复了对子公司中信泰富的全面掌控。对于“围棋高手”孔丹来说,他手上无疑又多了一枚重要棋子——中信泰富这一海外重要平台,或将为中信集团带来一个大变局。

  提语1:了解孔丹的人都知道,老成持重的他一直是一个稳健谨慎的人。早先,在中信的“混业金融”为金融界群起效仿之时,孔丹就曾提出金融控股公司蕴藏的风险问题。

  提语2:谈及中信集团未来的盈利状况,孔丹说,“宁可利润少一点,也要尽可能稳健,要多一些拨备来防范风险。”

  提语3:如果说中信泰富倒在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面前,那么孔丹似乎更好的继承了荣氏的祖训——多做实业,少涉足资本市场。由此看来,中信在孔丹的手中,也许会走得更好。

  提语4:无论如何,整合已在推进中,中信系的格局势必会为此改观。对于围棋高手孔丹来说,中信泰富这步棋,既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信集团总裁孔丹接受本刊采访

  大标题 中信:抵御风暴跨越新时代

  文/本刊记者 张晓蕾

  拜中信泰富“所赐”,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最近一段时间的曝光率比以前高了不少,不过,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神秘低调。据说,他至今从未接受过一家媒体的专访,而在2006年7月以前,公众的目光也很少触及到他的身上,虽然当时他已经担任了长达22年的副手,先后在光大集团、中信集团这两大“改革试验田”中“位极人臣”。

  多年来,在默默尽职尽责的孔丹身边,多少中国金融界的大鳄们风流云转——王光英、邱晴、朱小华、刘明康、王军,而孔丹始终无缘进入权力的最核心。直到2006年7月27日,中信高层人士变动,在59岁之年,孔丹终于得到一个机会,在中信留下自己的印记。

  小标题 中信的3个时代

  无论如何,经过了将近3年的磨合,经历了中信银行上市、中信泰富巨亏等一系列风云洗礼之后,中信已经彻底迈入了“孔丹时代”。

  如果我们稍加回顾,就会发现中信集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时代。

  “荣毅仁时代”是中信事业的开创期,时间从1979年荣毅仁应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始,到1993年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后离开中信。这一阶段,中信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令、条例,引导、吸收和运用外国的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先进设备,对我国进行建设投资,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公司章程,中信初期注册资本是2亿元(1982年2月改为6亿元),由国家财政分期拨足。由于国家当时财政困难,第一次只拨了2000万元,加上荣毅仁个人的存款借给公司1000万元,真正可以运营的资金是3000万元(财政部在此后3年又分别拨给公司2000万元,至1984年共拨1亿元,以后再未拨给现金)。人们“无法想象当时的‘中信公司’是什么样子,就如同人们无法将现在的深圳与当年的小渔村联系起来一样”。据说,中信公司初期的业务发展并没有想象的好,多亏荣氏家族在海外的影响力才得以逐渐打开局面。

  在改革开放初期,荣毅仁作出了不少惊人的创新之举,至今为人乐道的便是海外发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22项重点工程中的大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当时中国急需化纤产品,项目下马损失难料,中信公司遂向当时的纺织部提出向海外发行债券的方案,并于1981年2月在日本成功发行100亿日元债券。在标榜“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时代,此举引来争议无数,但终因融资成效卓著而轰动一时,被奉为“仪征模式”。

  1995年4月到2006年7月,是中信集团的“王军时代”。普遍认为,“王军时代”是中信的整合期,在王军执掌帅印的11年中,中信经历了大规模的行业内部整合与跨行业整合。特别是2002年,经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批准,中信实施经营体制重大改革,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用王军的话说,“中信集团本部不再是一个金融机构了”,这大大拓展了中信的手脚,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按照王军的设想,中信集团下成立中信控股,集团(在国内)的所有金融性子公司由中信控股公司管理,这也是中国第一家金融业的控股公司。

  王军成立中信控股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旗下各金融公司松散的局面,实现“混业经营”。当时,中信集团有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期货公司以及在香港的一些子公司,它们之间各有各的渠道、核心业务和产品线、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甚至各有各的监管机构。然而中信控股成立仅一年之后,这种情况就有了较大改观。

  “现在看来是正确的,” 在 2003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时任董事长的王军说,“与其他的金融控股公司相比较,中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它直接控制着旗下的金融机构,作为大股东有绝对的发言权。别的银行、证券公司如果要代卖基金,各机构的合作还需要磨合期,就像结婚需要先谈恋爱一样。而中信方面,过去中信证券做上市承销时,就靠中信实业银行支持,帮忙安排过桥贷款,相互很熟悉,早有合作基础。其他机构做起来不像中信这样有主动权。我们的各个金融机构互补性也很强。”

  此外,王军还大刀阔斧进行内部改革,统一了风险管理体系、产品研发平台和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各金融机构的资源共享;另抽调专人负责发展金融交叉产品,提高销售额,降低成本。到王军卸任时,中信基本上完成了在金融几个最主要的领域中谋求产业化发展和产业化管理,实现了旗下金融企业在跨领域合作中的无缝协作。

  2006年8月起,中信集团进入了“孔丹时代”。孔丹当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中信银行上市。2007年4月27日,在孔丹和常振明两位高手的精心准备下,中信银行A+H股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时挂牌上市,创造多项纪录书写中国IPO历史,如:中信银行A股股价首日上涨96.03%,创下金融类新股首日上市交易的涨幅纪录;H发行认购倍数居中资金融类H股发行第一,总需求仅次于工行,位列第二位。中信集团借由此项交易而名列当年全球第二大IPO融资额企业。

  尽管中信银行上市一战打的非常漂亮,但这并不完全算孔丹的功劳,因为这一仗早就在王军的计划之内。据传言,常振明就是王军退休前要回来的,要他回来也正是为中信银行上市做打算(常振明曾在中信出任副总经理等多种重要职务,属于中信排在王军、孔丹之后的三号人物。2004年,常振明赴建行任行长,为建行上市立下汗马功劳。2006年王军卸任前调回中信)。

  事实上,综观孔丹的“新政”,仍保留着大量的“王军痕迹”。在中信集团网站的“董事长致辞”中,孔丹为中信集团“确定了适合自身特点与今后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即“要坚持‘改革、创新、整合、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执行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发挥综合优势与整体协同效应”。这与王军当年定下的调子基本并无二致。

  据中信的一个干部透露,“孔丹+常振明”的领导班子,是王军退休前建议的。这种安排,显然有其深意,最主要的考虑是,孔、常作为王军的老搭档,对中信内部非常了解,不会因为王军的退休而使中信的很多改革出现停滞,避免了“人走政亡”的弊端。目前看来,孔丹很好地执行了王军的意图,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小标题 孔丹风格:“尽可能稳健”

  尽管中信泰富巨亏拖了母公司中信集团的后腿,但总体来说,中信去年业绩不俗,利润总额超过250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超过140亿元。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证券业大调整中,中信证券稳居不败之地,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信证券(600030.SH)以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1119.33亿元排名第一,超出第二名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655.9亿元。

  如何在危机中保持不败之地,孔丹有一个要诀:稳健。

  其实,在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信也曾险些陷入泥潭。去年,中信证券曾酝酿与华尔街前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交叉持股。据与孔丹相熟的香港资深财经记者罗绮萍透露,2007年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签署备忘录时,贝尔斯登的股价正处于高位,为110美元左右。3月14日,贝尔斯登股价暴跌47%,每股仅剩30美元。纽约时间3月16日晚上,摩根大通与贝尔斯登宣布,摩根大通将以换股形式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从110美元到2美元,如果中信证券去年10月换股成功,10亿美元的投资就会缩水至不足1820万美元,想想也会不寒而栗。”此后,又传出中信证券收购雷曼兄弟股权的消息,幸而最终未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记者问及中信证券这两次涉险经历,孔丹表示,中信在“投资执行上还是非常谨慎的”,并多次提及“稳健”一词,暗示了中信涉险过关的原因。

  事实上,了解孔丹的人都知道,老成持重的他一直是一个稳健谨慎的人。早先,在中信的“混业金融”为金融界群起效仿之时,孔丹就曾提出金融控股公司蕴藏的风险问题。他指出这些风险包括:“非银行风险向银行转移,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内的资金调拨非常便利,如果缺乏一个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银行资金就会大量流入股市,从而引发兑付危机;另外,金融控股公司内一个子公司经营不善或倒闭容易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当年,孔丹亲身经历了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支付危机。1994年,高速扩张的光大信托因外汇投机交易失误,出现数亿港元亏损,甚至把整个集团拖入了债务的深渊,差点毁了整个集团,教训非常深刻。因此,当记者问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之时,孔丹脱口而出:“企业应对危机的关键是保持好现金流。”

  “我们现金流准备得很好。现在企业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过冬’,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这个时候,最严重的问题不是一个企业的损益,也不是一般的资产状况,而是看维持今后发展的现金流准备好了没有。”孔丹说。据介绍,2008年中信加大了拨备力度,整个集团的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10%左右。如中信银行,2008年拨备覆盖率达到150%,而2007年这一数据大概是70%。

  此外,孔丹表示,中信泰富事件也给他一个很大的提示。“经过这次事件后,我们也在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集团成立了风险控制委员会,由集团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这是因为中信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行业跨度比较大,不同类别的企业风险要求不一样。”

  谈及中信集团未来的盈利状况,孔丹说,“宁可利润少一点,也要尽可能稳健,要多一些拨备来防范风险。”

  小标题 投资特色:更倾向实业

  有媒体评论说,“孔丹执掌中信集团后,除了稳步推进金控平台建设、完成中信银行A+H上市外,更大的亮点在于对包括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能源类公司的海外兼并和收购。”实际上,这也暗合了中信“以金融业为主,同时又要突显非金融业务优势的国际一流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

  目前,中信集团的海外能源和矿产资源并购主要依靠在香港上市的中信资源公司来完成,迄今为止,中信资源公司已完成了澳大利亚的铁矿和铝土矿、印尼和哈萨克斯坦油田的并购工作。

  而在今年3月份,孔丹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信集团下一步会考虑去海外收购矿产资源,其中澳洲会是一个方向。”孔丹认为,现在金融风暴还在全球蔓延,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还应谨慎。但是由于目前资源价格已经比半年前便宜多了,所以现在收购,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喜欢投资实业,同样是出于“稳健”的考虑,亦与孔丹在光大的经历有关。

  1984年,孔丹加盟了刚刚成立的“光大实业公司”(现在的光大集团),任贸易二部总经理。这家公司直属国务院,成立初期主营业务是贸易,并拥有进口二手设备的垄断权利。

  由于表现突出,孔丹很快就升任集团副董事长。在他进入光大的第4年,孔丹创办了由香港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ING北京基金合资兴办的“木材公司”,注册资本为4552万美元。

  “生意十分红火,头一年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元。”一位知情人士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客户自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迅速成为集团的亮点企业。

  1994年,光大信托引发的债务危机,使整个光大集团负债累累,当时,集团的其他子公司的盈利状况也不好,根本不可能伸出援助之手,当大家对光大信托的巨额亏损“束手无策”的时候,正是孔丹木材公司赚的钱解了燃眉之急。

  木材厂虽小,竟救活了整个企业,与动辄上亿的“纸上富贵”相比,这正是做实业的价值。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如果说中信泰富倒在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面前,那么孔丹似乎更好地继承了荣氏的祖训——多做实业,少涉足资本市场。由此看来,中信在孔丹的手中,也许会走得更好。

  小标题 中信泰富:将改变中信系格局

  4月8日这一天,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亲自坐镇香港,安排中信泰富的人事调动,这一次,孔丹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素有“救火队长”之称的常振明,可见对此事的重视非同一般。事实上,自从中信泰富出事以来,如何挽回影响,把坏事变好事,便成了孔丹的一门重要功课。

  尽管此前中信泰富被荣智健掌控,与母公司联系并不紧密,但是对于中信集团来说,中信泰富一直是一笔极为重要的资产。

  在中信谱系中,目前虽已有5家A股上市公司和6家香港上市公司,纵横香江两岸,但是香港其他几家上市公司,均规模偏小,业务单一,难以担负协助中信走出国门的大任,唯有中信泰富,作为中信第一家香港上市公司,集中了中信的许多优质资产。正因如此,1996年底中信集团将3.3亿股中信泰富,卖给以荣氏为首的管理层时,曾引起轩然大波。

  这次中信泰富巨亏,荣智健求援中信总部,根据当时的救援计划,中信集团以116.25亿港元价格购买中信泰富可转债,及以约务更替方式为中信泰富承担91.55亿港元的澳元杠杆外汇合同损失。可转债到期转股后,中信集团获得中信泰富14.5亿股股份,持有中信泰富股份将从原来的29%上升为57.56%,重新成为控股股东。

  尽管有一堆烂摊子要收拾,但中信泰富的回归对孔丹而言未必不是好事。正如3月份孔丹在回应记者关注时,称中信泰富今后的定位为“重要的非金融平台”,并透露“中信集团的一些优良资产,会通过整合上市来加强盈利能力”。

  分析人士认为,有中信泰富旗下的一批有国际视野及经验的中层团队,加上过去20多年建立的公司治理准则及风险管理程序,常振明很可能利用这一平台,以吸收合并模式渐次装入中信集团资产,推进海外整体上市。若如此,未来中信集团在港股的地位将可能超过汇丰控股,从而成为左右恒指动向变化的重要力量。

  但中信集团内部人士强调,“以此整体上市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际操作难度太大。因为中信集团旗下的业务太多太杂,根本没办法估值,监管部门市场都不会认的。”

  无论如何,整合已在推进中,中信系的格局势必会为此改观。对于“围棋高手”孔丹来说,中信泰富这步棋,既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能否走好,将直接影响“孔丹时代”的走向。

  链接:

  孔丹其人

  外界传言,孔丹是一个神秘低调、沉默寡言的人。今年3月,记者见到孔丹,却发现所传不实,低调是真,沉默未必。经过16年香港工作的浸染,孔丹身上充满了绅士风度,面对“围攻”的记者,他一直笑脸相对,耐心回答。有记者建议他应该跟媒体多一些接触,孔丹笑言,“中信以及我本人都不神秘。我在光大集团工作了16年,和香港的记者们很融洽,有时间我请大家喝茶。”

  能掌管中信这个平台的人,来头都不小,荣毅仁是著名的“红色资本家”,曾任国家副主席;王军则是前国家副主席、将军王震之子。与他们相比,孔丹的背景要小一些,不过也是高官之后。孔丹的父亲孔原,曾任中央调查部(国家安全部的前身)部长。母亲许明则担任过周恩来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1939年,孔原和许明,邓小平和卓琳,一同在延安举行婚礼。1947年5月,孔丹出生。

  40多年前,在北京的中学生圈子里,人们就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孔丹。据他的同学回忆说,“孔丹在学生和教师中的威信都挺高的。当时民选‘文革’委员会主任,一共20多个委员,孔丹高票当选,独占鳌头。”

  孔丹就读于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四中,上世纪60年代初期,学校根据上级指示,着意培养几名“学生党员”,那时候中学生能够入党极其少有,可读高二的孔丹却被北京四中的校党委“看中”了。

  知情人介绍,当年的孔丹品学兼优,不仅早早地开始学习马列原著,而且数理化各科成绩都很出色,还主动学习第二外语。因此,“文革”爆发之前的1965年,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党员孔丹已经是“接班人的榜样”。

  不过,随着“文革”的深入,孔丹的命运一落千丈。父亲孔原被打成“黑帮”、“特务头子”,母亲许明遭到迫害,于1966年底服安眠药自杀。孔丹本人也曾被捕入狱,后被周恩来总理解救出来,远避内蒙古阿布嘎旗盟插队。

  “文革”结束后,他于1978年直接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生,师从经济学家吴敬琏。多年后提起,吴敬琏对这位当年的弟子仍颇为嘉许。孔丹也把自己与吴敬琏的合影摆在办公室的显著位置。

  1981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孔丹并没有继续做学问。他在国家机关工作了一段时间,其间曾任国务委员张劲夫秘书两年。至1983年,似乎有可能走上仕途的孔丹又选择了步入商海。他加盟刚刚成立的光大集团,前往香港,从此开始“红色资本家”的生涯。

  了解孔丹的人称,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常振明、秦晓等人下围棋,但是现在已经忙得顾不上了。以前在光大集团时,孔丹还曾在集团的春节联欢会上表演“猴戏”,不过有缘得见的人不多。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孔丹 | 荣毅仁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