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兵马俑的上半身“浮”出地面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
|
第三次发掘位于一号坑中间偏西北位置
survey
时隔24年,秦兵马俑一号坑继1985年第二次发掘后,明日下午1时将迎来第三次发掘。即将发掘的200平方米将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人们期待着。
发掘区域被清理平整 “露脸”武士俑隐约带颜色 昨日上午,秦俑博物馆内游人如织,即将进行第三次发掘的秦兵马俑一号坑更是备受青睐,人们在参观时,眼睛不由自主地停留在一号坑中间偏西北的区域。
该区域属于第三次发掘范围,已被工作人员用红色带子围了起来。目前,馆方已经做了充分的前期发掘工作。记者看到,发掘区域已被清理平整,在一些隔梁夯土上,许多黑色灰烬显得特别引人注意。
据专家分析,灰烬是当年兵马俑坑曾经被火烧所留下的印证。在当年兵马俑坑被火烧的过程中,一号坑尤其烧得严重,因此留下大量灰烬,一些兵马俑被发现时也已倒在地上,有的已遭破坏。至于火劫原因,有人推测是项羽的部队,也有人说是修陵园的苦力因为仇恨放的火,至今没有结论。
在清理平整的这一区域,记者发现,已有兵马俑“跳”了出来,等待着人们前来,一个“武士俑”斜躺在地下,其头部、上身的盔甲都已看得十分清晰,脸上的表情祥和,而在其头部旁,还残存着一块陶片。令人惊喜的是,“武士俑”还隐约带着一点点颜色,隐藏在土内的盔甲是否会为人们带来更亮丽的色彩,很令人期待。
电视直播博物馆正常开放 昨日在一号坑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布置现场,13日下午,一号坑将启动第三次发掘,届时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将进行现场直播,发掘消息预计在当日的《新闻联播》播放。
关注此次发掘的人们除了观看电视直播外,由于当日秦兵马俑博物馆正常开放,游客们也可以现场观看发掘。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周艳涛采写
一号坑现状 仅发掘了三分之一 据专家介绍,在目前发现的兵马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2米,距地面深约5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而目前仅仅发掘了三分之一。
被称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曾著书对一号坑提出了“一号坑应为军阵”的观点。一号坑是什么样的军阵呢,专家又缘何推断一号坑内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呢?据介绍,一号俑坑的形制是根据军阵编列的需要设计的,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着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专家根据每个探方里(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方格,分工发掘,这些方格叫探方)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目前一号坑虽然经过两次发掘(第一次为1978年到1984年间),如今清理出土的兵马俑仅有1000多件,发掘面积仅有一号坑面积的三分之一。
能挖出什么 5大亮点值得期待 期待一:精美彩绘俑 有专家介绍,兵马俑在最初都是彩绘的,五颜六色十分生动,只是后来因为深埋地下、火烧等原因,有的彩绘已脱落,有的因遇空气等原因变成了灰色。如果被挖的区域不全部都被火烧过的话,人们很有可能会看到精美的彩色兵马俑。
期待二:秦国兵器再现光芒 不久前,秦兵马俑博物馆专家历时一年多,将2000多年的一件兵器“戟”修复如初,“戟”依然锋利无比。而在一号坑内,除了戟外,弓弩、青铜剑等兵器数不胜数。熟悉兵马俑发掘情况的专家说,此次发掘还可能发现其他武器。
期待三:能否发现“军师” 在一号坑内,6000多兵马俑全部皆属“武”类,居然没有一个是文职人员,难道偌大的军阵只有“武将”而没有“军师”吗?
著名考古学家、半坡遗址发掘主持人石兴邦说,发掘区域应该是考古专家们已经探测好的,应该会有兵马俑出现,也可能会出现“文官俑”,人们期待着多姿多彩的兵马俑。
期待四:是否有“外国人面孔” 在2003年初,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考古队在秦兵马俑博物馆门前约500米处,清理一处为秦始皇陵烧制砖瓦的窑址时发现了一座墓葬,埋藏有121具人的骨架。专家们在对骨架做DNA鉴定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具有“欧亚西部特征”的个体。
专家推测,在汉代“丝绸之路”之前秦始皇在位时,东亚人群和欧亚西部人群间就可能已经有了较为频繁的联系,既然有“洋劳工”,那么在秦始皇的“军阵”中,也不排除有外国人面孔的可能。
期待五:“绿脸俑”能否再现 在已经发现的几千个兵马俑中,其中“绿脸俑”备受瞩目,与其他陶俑呈粉色或肉色的脸孔不同的是,该俑至今脸呈绿色,有人戏称是工匠们的“恶作剧”,那么,此次发掘会不会有更多“绿脸俑”、“蓝脸俑”出现呢?兵马俑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人们在期待着,期待着此次发掘能带来更多惊喜! (华商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