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任继愈吊唁活动首日:一代宗师 人格洁白无暇

2009年07月13日18:2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3日电(俞玮)13日的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学术报告厅,庄严而肃穆。在这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灵堂里,摆满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在最接近遗像的位置,摆放着任继愈子女送上的花圈,上面写着“爸爸,我们永远怀念您。
”留言薄上,写满了人们对一代宗师的追思之情:“融汇中西,何妨儒道佛道;贯通古今,不论国学哲学”“掌国图以广石渠,印藏经直通梵天。”“为人为学,高风亮节;学人楷模,举世同仰。”“国失大师,山河同悲。”……

  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有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在家人或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蹒跚地走到任继愈灵像前,默默地献上一束菊花,久久地凝视遗像不语。在他们心中,任老为人低调且平和,虽然话不多但幽默风趣。他穷其一生于我国哲学和宗教学的教学与研究,也为我国的图书馆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有哲学和国学大师的风范,更有着老一辈知识分子对祖国无比忠诚的爱国之情。

  继承韩愈爱国之情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生于山东省平原县,2009年7月11日于北京逝世,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长达18年。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认知,可能更多地是他在宗教学和哲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但是,当汕头大学教授隗芾拄着拐杖走出吊唁大厅时,他告诉记者,任老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贡献也很大。

  1986年,汕头大学打算召开首届国际韩愈学术讨论会,参会国家包括英国、美国等8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隗芾担任筹备组组长。当时,学界有“南饶北季”之说,即两位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季羡林,于是隗芾给二人打电话。谁知饶宗颐回复说,出席此会除了邀请他和季羡林之外,必须还有一人,那就是任继愈。隗芾颇感奇怪,任继愈是宗教和哲学领域的大师,怎么会对韩愈有研究?抱着一丝疑惑,他向任继愈发出了邀请。

  从北京乘飞机到广州,再从广州坐了整整一天的长途汽车到汕头,当隗芾见到坐在马路牙子边上等他的任继愈时,他对面前这位70多岁的老人充满了敬佩之情。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学界对韩愈应该如何定位?会上,任继愈提出,要从文学、哲学和宗教的角度继承韩愈的精神。多数人认为韩愈反佛,但是实际上“韩愈反的是那个朝代佛教的做法,而不是反佛教的根本。”正是这次会议,为后人研究韩愈奠定了基础,而任继愈的观点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在学界被证明是站得住脚的。

  了解任继愈的人都知道,他本名任又之,后改名为任继愈。对于这个名字的来历,隗芾曾问过老人,得到的答案是:年轻时,因为被韩愈忠君爱国之情打动,故改名“继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在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里,对韩愈做出了很好的评价,说他抱负宏大,自视甚高,忠君爱国,他的文章切合时弊,提倡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他继承韩愈更多的是继承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隗芾说,通常文人更看重苏轼的上半句,而任继愈则看重后句“道济天下之溺”,即韩愈其文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有着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情怀。平日与朋友交谈,除了学术交流,任继愈说得最多的都是国家大事。

  留给学生勤奋治学之风

  走出吊唁大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方立天依然难抑悲伤,几度泪水浸润了眼眶。他曾于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北大哲学系,与任继愈有着深厚的师生之情。从那时起,老师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勤奋治学。“"任公"(哲学系学生对任继愈的尊称)常说,幸福就是要投入工作,把工作做好,为国家多做贡献,而不是游山玩水。”每到清晨4时,北大燕园里就可以看见任继愈和季羡林等人的身影,他们一袭长衫,手捧一本书,孜孜不倦地读着。

  任继愈的早期著作《中国哲学史》作为高校哲学基本教材曾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工作者。上世纪80年代,任继愈更是提出了“儒教是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孔子是儒教的教主”,打破了国内外思想界认为“中国无宗教”的观点,成为认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贡献。

  在国家图书馆的办公室里,他的书桌上总是摞着厚厚的书稿,其中绝大部分都曾一本本看过。据方立天介绍,任继愈对《孔子》一书进行过4次翻译,不断地对书中的要义精髓进行修改,使译文内容精益求精。虽已过耄耋之年,但是为了让尘封已久的古代文献焕发出新的神采,给后人以帮助,他依然不遗余力,在他的主持下,总字数过一亿的《中华大藏经》历经十余年完成了107卷,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宗教大辞典》和《佛教大辞典》等工具书则填补了新中国宗教研究空白……

  “任公总强调做学术研究不能急躁,要坐得住冷板凳。”方立天说,即使是最后在病榻之上,老人心心念念的依然是未完成的书稿,对工作人员不断叮咛,他勤奋治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

  展现洁白无暇人格魅力

  上午十点半左右,一位年过60的妇女手捧鲜花走进灵堂,对着遗像流着泪喃喃道“任伯伯,我来看您了……”她叫齐小石,父亲毕业于北大哲学系,高任继愈一届,青年时代两家来往甚为密切。父亲去世后,因任继愈也年事已高,她怕影响老人休息,联系渐渐少了,直到11日从网上惊闻噩耗,才知叔伯已去,今日一早就买了一大束花前来吊唁。

  “我父亲那一辈的知识分子做事都是兢兢业业,做人很廉洁。”齐小石说,1964年,她父亲和任继愈等人分到北大中关园的住房,每家大概都是100多平米,但是这些人认为自己家里人口少,不用住那么大的房子,纷纷向组织申请换给其他更需要的教师住。

  毛主席曾评价任继愈为“凤毛麟角、人才难得”,但是这位难得的人才一生都没有出过自己的全集,对此,他曾这样说:“不出全集,是因为我自己从来不看别人的全集。即便是大家之作,除了少数专门的研究者,其他人哪能都看遍?所以,我想,我的全集也不会有人看。不出全集,免得浪费财力、物力,耽误大家时间。”

  多年来,任继愈始终坚守“四不”规矩:不过生日、不赴宴请、不当挂名主编、不出全集。在他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期间,他对国图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即国家图书馆的作用是推动全国图书馆的发展,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的普及,对繁荣国家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一位对人对事都很平和的长辈,说话轻轻的,虽然话不多,但是幽默风趣。”在留言薄上,齐小石郑重地写下了八个字:一代宗师,洁白无暇。
(责任编辑:马涛)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